关灯
护眼
字体:

天阿降临_烟雨江南【完结】(20)

  博士后来融合给他的记忆,关于外部世界也是相当有限。那个少年自记事时起,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太空基地中生活,情绪也是简单而炽烈。少年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大多来自于星盟新闻,而不是亲身体验。

  坐在终端前,楚君归迅速浏览资料目标,最后选择了人类简史。

  打开资料前,他看了一眼系统时间,显示是公元3443年7月29日。

  进入星际时代,人类仍是延续了母星时代的纪元习惯,以公元作为纪元的原点。

  最初的人类,在选择大脑而不是利齿獠牙作为主要进化方向后,经历了几万年的进化,终于成为母星上的霸主,缔造了数量众多的文明。

  从最初工具的诞生,再到第一次离开母星,踏入太空,人类整整用了一万年。

  虽然对于宇宙来说,一万年不过是短暂一瞬,星体的寿命都是千万甚至亿年作为单位,可是人类的生命只有短短百年,一万年已经是太久太久。

  自进入太空后,母星文明就进入一个爆炸性发展的阶段。当时许多人都在预测五十甚至三十年后,人类就可以进入太空居住的新阶段,甚至移民其它行星也不再是天方夜谭。这种乐观,在人类第一次踏上母星月亮之时,达到了顶峰。

  有意思的是,与乐观相对应的,则是各种末世和悲观言论的兴起。许多预言家认为在新的千年到来前,人类就会耗光石油、粮食、空气、水……等等一切想象得到的资源。而当时距离新的千年,只有不到五十年了。

  各种各样的末日预言此起彼伏,始终不曾消失。而人类则一直按着既定的步伐前进着,一直到新千年到来,石油也还很丰富,煤更是被视为有污染的能源而被嫌弃。人口一直在增长,早就超过了末世派学者预言的极限,但粮食也变得更多了。

  人类逐渐发现,自然的承载力比想象中要高得多。但仍然有些人顽固地不肯承认这一点,继续宣扬着自然生态的脆弱,仿佛只要人类多踏出一小步,母星就会立刻崩溃一样。

  而实际上,人类,至少是当时的人类,对于母星来说真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人类如果往前走得太多,崩溃的不是母星,而是自己。母星的表面,会换一批生物继续繁衍。

  人类总是把自己想得比真实更加重要,就像在照镜子时,眼中的自己会下意识地美化30%一样。

  时代依旧发展,人类也是如此。只是人类真正踏入星海旅程的时间,比预测的要晚得多。直到300年后,第一批开拓者,才真正离开恒星系,踏上探索深空的旅程。

  第19章 开拓足迹

  随着人类对于时间、空间、质量和速度的认识逐渐加深,弦论,超统一场论等理论不断发展完善,最终,一系列空间折叠理论浮出水面。而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突破,则第一次让人类拥有了近乎无限的能源。

  一代代科学家不断挑战光速,在他们手中,能够加速到光速的物体从基本粒子,到原子,再到分子,然后是大分子聚合物,逐渐变大,到最后,已能够将一艘飞船加速到亚光速。

  空间折叠的理论也趋于成熟,人类终于找到了跨越遥远空间的方式。

  当第一艘具备空间跳跃能力的深空探索飞船开拓者号建成后,致力于征服深空的勇士们抱着一去不返的决心,踏上飞船,揭开了人类踏出太阳系,走向深空的新篇章。

  开拓者号的目标,是一颗新发现的行星,与母星有着类似的天体环境,距离母星大约10光年左右。

  在千年以后的当下,10光年按哪个标准都无法归入远途之列,但对当时的开拓者号来说,那就是一场单程的旅行。

  开拓者号经过长时间的加速,进入空间跳跃,然后又进入漫长的星系内航行,驶向目标星球。当飞船上的成员被自动程序从冷冻舱中唤醒时,看到的是完全陌生的星空。

  他们用颤抖的手,向母星发出跳跃成功的消息。

  这一刻,被摄影师拍下,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经典的瞬间。

  母星上的人们收到信息时,已是十年后了。

  开拓者号的成功远征,彻底激发了人类探索深空的欲望。一艘接一艘深空探索殖民飞船不断建成,陆陆续续驶向其它星系。

  自此,人类正式踏入深空时代。

  这些殖民飞船的目的地大多不同,只有少数几艘飞船沿着开拓者号的轨迹,驶向那颗被命名为伊甸园的行星。

  伊甸园已经被证明是可居行星。在深空时代,可居行星的标准和没走出母星时已经完全不同。只要有大气,有水,有可供开采使用的能源和资源,能够独立支撑人类基地的存续,就可归入可居行星之列。

  伊甸园的大气不能直接呼吸,温度也过低,星球表面的水大多以冰的形式存在。不过人类早就在太阳系内其它行星上积累了丰富的殖民经验,对此并不惧怕。

  第一批移民直接将开拓者号降落在行星表面,拆解了船体,以此为依托,建立起第一个大型永居基地。

  数十年后,第一代开拓者日渐老去,第二代、第三代开拓者已经变成中坚,第四代开拓者也陆续出现。伊甸园上,永居基地已经从一个变成了十几个,新的太空基地已经开工。

  转眼间又是几十年过去,全新一代的殖民飞船在伊甸园的外空建成。人类第一次在星空深处有了跳板。

  就这样,人类以原始的空间跳跃技术,依靠一代代开拓者的前赴后继,艰难却顽强地向着宇宙深处迈进。

  站在河系的角度,人类所谓艰苦卓绝的努力实在是不值一提。宇宙太大了,时空也在不断膨胀,人类花费数百年所占据的星域,在数学意义上都很难摆脱无穷小的范畴。

  这一过程原本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但是天然虫洞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人类开拓深空的历程。

  以人类已有的科技,穿过天然虫洞并不困难。

  这些天然虫洞,就像宇宙中天然的高速公路,往往连接着两个相距极为遥远的星系。距离远到以人类当今的科技水平都难以跨越的地步。

  随着更多天然虫洞被发现,人类探索深空的速度呈几何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行星上有了人类的足迹。

  有人行星数量日益增多,人类根据经验开始将行星分为可居行星、资源行星、战略行星和荒芜行星四大类。

  然而,在星海开拓时代,人类的通讯手段却逐渐跟不上领星扩张的步伐。边缘星域一条消息想要传回母星,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而最初开拓者们的后裔自出生时起,看到的或是太空基地内部结构,或是异星风景,母星对他们来说,已经太过遥远,遥远得根本就是一个传说。

  各个不同星球之间,因为资源上的天然差异,开始出现贫富分化。有些废弃的资源星,上面的人们要为每天的生存而挣扎。而另一些行星,则发展到甚至远远超出母星的地步。借助海量的财富,他们建立起自己的星际舰队,战力甚至开始接近母星舰队。

  2710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星际分离浪潮出现,母星对于各星域的控制全面崩溃,各个殖民星纷纷宣布独立。

  2715年,母星舰队开始第一次远征,敌人不是异族,而是生活在外星域的其他人类。

  2730年,母星舰队与外域联盟在芜墟星外空展开决战,最终两败俱伤,母星政府被迫承认外域联盟是与自身平等的合法政权。

  此后百年,不甘心失败的母星联合政府与外域联盟反复征战,战火蔓延无数星域。沉重的战争负担最终把双方都逼到极致,母星联合政府与外域联盟先后解体,人类进入分裂时代,辽阔星域中,最多时有数百政府共存,很多时候,一个有人的行星就是一个政府。

  大乱之后有大治。

  无尽的战争苦难后,人们终于发现传统和信仰的价值。于是复古和寻根大潮席卷整个人类,母星重新成为全体人类共同的圣地。

  人类还没有走出行星时期就出现的文化和宗教,其价值被重新挖掘,并且在星海时代背景下进行重新解读,然后发现,哪怕是科技进步到今日地步,这些古老智慧依然能够指导人类的思考,并带来内心的宁静。

  就这样,人们在最具号召力的文化和信仰下集结,逐渐形成了两大国度:以东方传统智慧为基石的盛唐王朝,以及依托旧工业时代新教和东教的盎格鲁-萨克逊-美利坚联合体,简称英萨联邦。

  面对崛起并立的两个庞然大物,许多地处边缘星域的小势力不得不联合起来,组成泛星域共同体。共同体是一个松散联盟,宽松的准入条件吸引了众多的独立势力。基本上只要发一纸加入声明,就可以成为共同体的一员。

  因为成员众多,共同体实力也日益庞大,至少纸面上的实力和王朝及联邦相去无几。

  在三大势力的夹缝中,还有众多小势力艰难生存。

  辽阔星域间,自然也少不了星盗肆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KeHuan/06_b/bjXUz.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烟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