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在星图中央的4号行星,所有人神情都变得有些古怪。老人将他们的异样全都收于眼底,哼了一声,说:“这场仗打成这个样子,在座的各位想必都不好受。如果这个情况再持续下去,你们会更不好受。联邦的原则还是不提升介入程度,就维持目前的限度。”
此话一出,所有将军的脸色都好看了很多,有的人甚至明显松了一口气。
老人的语气忽然转为严厉,望向离自己最远的一名身材略显短粗的魁梧将军,说:“这场战争是枪骑兵军团首先挑起来的,如果打输了,一半的责任也会由枪骑兵来背。这种规模的战争,如果认真追责的话,枪骑兵的番号就可以取消了。”
那名将军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说:“战争明明是第……”
“那是联邦的星舰队。”老人直接打断了他。
会议的气氛越来越压抑,老人又点评了几封战报,最后说:“原本我打算到战区中央看看的,现在看也没有这个必要了。N77战区被议会划为自治战区,联邦只能有限介入。我可不打算推翻议会的决议,所以各位好自为之。”
一名将军小心翼翼地问:“请问,纵贯线之役打得怎么样了?”
“被动。”老人只说了一句话。
各人有喜有忧,老人缓道:“我去休息一会,你们既然来了,就顺便商议一下下一个阶段该怎么打。”
老人转身离开,各将军的影像还留在指挥大厅。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许久之后一名高瘦上将才说:“全军出击吧,和对方决战?”
另一名将军摇头:“我觉得还是延续之前的方针,继续消耗它们的能量和补给。”
“还消耗?已经消耗好几个月了,他们的物资不是应该早就见底了吗?”
“意外总会有的,根据情报,他们补充的物资只是正常需要的20%。只要我们继续保持压力,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崩溃。”
“但是他们支撑得比正常的要久。”
一名将军说:“也许是他们特别节约,也许是前期物资储备得特别多,也有可能是有几个秘密行星基地还没有被发现。无论是哪一种,不过是支撑的时间稍微长一点而已。只要我们保持现有压力就好,还是说你们谁打算去碰那两艘主力舰?”
此话一出,众人又都沉默了。又过了一会,也没议出什么新战略,大部分人的意思还是维持以前的战略,不断给盛唐放血和消耗补给,等待盛唐自己崩溃。
办公室内,老人坐在椅中,默默看着他们的讨论,始终不发一言。
片刻后,庞大的移动基地开始转向,携着舰队开始进入跳跃前的准备。一片闪光之后,这片星域变得空空荡荡,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在2号基地,楚君归一边扩大产能,一边加速生产能量舱。现在哪里都需要能量,因此动力炉的产能已经翻了好几倍,可是仍是不够。
楚君归却不知道,现在他一天就能完成一艘驱逐舰的全部能量补给,或者三天就能补充一艘轻巡,这种补给能力,已经超过普通移动基地的一半。
第532章 变化
有了能量,就有了一切。这是试验体刚刚发现的真理。
在充沛能量供应下,楚君归获得物资的方式格外的简单粗暴,他甚至都懒得找矿,取得基本材料的方式就是挖地炼土。
要不是制造机造出来的精炼炉炉温和技术都有极限,楚君归甚至都想搞个聚变炉,直接人工合成元素,缺什么就合什么。
新星舰的预定工期超过4个月,这在当下完全是不可接受的。解决的方式也不是没有,就是对轨道站进行扩张,此外楚君归还要额外生产三艘运输船,往返于地面和轨道站之间,把物资运送上去。
新的星舰虽然也有大幅简化,但毕竟是正规星舰,建造工作量少不了多少,楚君归也不可能一味地优化。比如说远途航行中舰员的生活环境就非常重要,不可能像此前几艘星舰那样只安个座椅就打发了。
就这样,又经过一轮准备之后,楚君归回到轨道站上。他抱着一段四米长的结构梁,飞到轨道站的工地上,将结构梁放下,在上面装上第一个连接固件。
这是新星舰动工的标志。
楚君归没什么感觉,李若白却是相当激动。这意味着光年军团正式踏入星舰制造领域,哪怕新星舰性能普通、有种种缺陷且部分关键技术十分落后,这也是星舰,正规军用星舰。
连接固件装好后,工程师们就将另一段结构梁对接。连接固件自热融化,将两段结构梁牢牢拼接成一体。就这样,一段段结构梁被拼接,不断延伸,就成了中轴龙骨。以此为轴心,再拼装骨架,星舰的主体结构就渐渐成型。
按照零博士给出的方案制造出的第一台二代生物主脑篝火就放在轨道站。它追踪每个工程师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即时分配新的工作任务,同时调整轨道站的工厂生产顺序,确保每个工程师空闲时都能第一时间拿到需要的物资和部件。
上千名工程师来回穿梭,如同不知疲倦的工蚁,不久之后,一艘庞大星舰的骨架渐渐就有了雏形。
楚君归返回办公室,从这里正好可以看到整艘星舰的施工现场。他调出设计图,继续做改进和微调。又跑了一遍数据,感觉改无可改,楚君归才关掉设计图,离开办公室,飞向码头。一艘运输船刚刚停靠,从货舱中释放出大量物资。大部分物资都是预加工过的部件,稍作处理直接就可以使用。也有少部分是原材料。
楚君归搭乘这艘运输船返回2号基地。基地中央依托指挥大楼,一栋新建筑正在拔地而起。这栋建筑的外墙厚度达到150cm,表面覆盖了整层装甲板,地板也都由装甲板铺就。这栋建筑就是新建的生物主脑中心,里面预留出了可以容纳100台篝火的空间。
现在整个军团就只有一台生物主脑,但是正在全力生产2代生物芯片,用不了多久这栋建筑里就会被逐渐占满。
楚君归现在把所有重要建筑都放在了地面。工程机械在地下的挖掘远及不上战兽,至少灵活度上要差一个级别。楚君归索性把地下空间全布置成工事要塞,重要建筑都摆在地面。这样建筑都在火力保护范围内。
尽管重心逐渐转移到了太空,楚君归仍是提防着道哥的反扑,联邦要塞的前车之鉴就摆在眼前。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天鹅号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林兮麾下的舰队又多了两艘驱逐舰,仅此而已。倒不是没有人愿意追随她,而是林兮拒绝了此后一切想要加入的申请,包括两艘重巡。实际上当两艘重巡也想要加入的时候,林兮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
重巡是战场上最重要的机动兵力,能够决定一场局域性战斗。第九舰队跟随在移动基地周围的兵力本就捉襟见肘,再少了两艘重巡,那就真正危险了。
林兮此前并不介意接收护卫、驱逐这样的轻型星舰,也不太拒绝轻巡,是因为有楚君归的物资和能源补给支持,这些战舰的战力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甚至如天鹅号已经超越了原本的战力。
林兮率领的这支舰队四处出击,正带给联邦越来越大的压力,牵制的兵力也是与日俱增。她甚至出现在联邦一个重要的行星基地外空,迫使联邦提升了所有基地的防御等级。
但是战局的核心始终是移动基地以及伴随移动基地行动的两艘主力舰,这一点林兮非常清楚。重巡是主力舰最重要的屏障,一旦主力舰有了闪失,或者移动基地被迫撤离,那整个战局就完了。
现在林兮就是以机动兵力尽可能地牵制联邦军力,把战局拖延下去。她亲眼看着轨道站船台上的星舰从龙骨到框架,再到安装主炮和供能系统,然后是舰体外壳和引擎。一艘真正的外空星舰正逐渐从无到有地出现。
这是联邦绝对想不到的事,也不可能有人比林兮更加清楚这艘在建星舰的威力。越是拖延,压力就越在联邦那边,也越在王朝联合指挥部一边。
林兮两次都悄悄地来,悄悄地走,甚至都没有和楚君归说上几句话。此刻的楚君归冰冷得就像一块石头,经常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完全扑在星舰上,随时随地进行修改和完善。
无数关于星舰的数据正在迅速积累,第二台和第三台篝火主脑都被运上了轨道站,以提供算力。此刻的楚君归,无论多少算力都不够用。新星舰每一个姿态引擎的角度都要精细到极致,才能充分发挥这艘星舰的威力。
每一次微小的调整都是一项系统工程,意味着整张设计图相应的部分也都要跟随改动。就这样在边建造边调整的过程中,楚君归的星舰设计和制造水准也是突飞猛进,而且对于星舰单舰战斗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数据不光积累在主脑里,也积累在楚君归的心中。当数据累积到某个程度,忽然就产生了变化。从原本的基础战机格斗0.1a版本中,又衍生出一个新的组件:基础星舰近战格斗0.1a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烟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