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世界,也是一个被残酷戒律和《圣主福音书》统治的世界。因为魔鬼对人类世界无孔不入的渗透,所以需要无时无刻警惕并发现来自身边的异动。在这块遍布狂信者的土地上,圣主是真正的帝王。作为祂的代言人,教皇只要动动嘴皮子就能决定一切。
约瑟夫是教皇的代言人。
如果没有该死的战争……不,应该说,如果不是该死的索姆森胡乱指挥,导致王国联军在北方被打得大败,事情根本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与虚幻的口号和幻想不同,现实是可以触摸的。如果没有强大的军队,先进的武器,北方巨人很快就会攻破边境,杀入教廷。
约瑟夫迫切需要提升教廷的军事科学技术力量。然而他无奈的发现:在这片被神圣米字架覆盖的土地上,很难找出自己需要的人。
教廷研究部的很多教士都可以算是科学家。但术业有专攻,那些人在理论研究方面没有问题,比如之前成功制造的“六号”,就是生物研究部的实验结果。然而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在于一、两件超级武器的出现,而在于某种强力武器的量产。
约瑟夫在地下遗迹的时候,看过很多文明时代的战争类书籍。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结果深以为然,尤其是苏德战争转折点,莫斯科战役与斯大林格勒战役,更是被约瑟夫奉为经典。他不认为在广岛与长崎投下的那两颗原子弹改变了历史进程,毕竟那个时代核弹金贵,就算摧毁了两座城市,可对于战争本身没有造成本质影响。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仍是军队。
约瑟夫认为决定教廷与北方巨人之间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蒸汽机,这相当于虎式坦克与T34之间的较量。数量是关键,尽管前者性能优秀,却因为数量太少,抵不住潮水般涌来的后者。
达芬奇曾经留下过一张关于“特殊战车”的素描结构图。那是一个圆盘形,可旋转的机械巨物。四周布满了环状的火枪射孔,分为上下两层。下面为动力层,上面是武器平台。整个机械可容纳三十至五十名士兵,适合在平原地区使用。厚厚的装甲足以挡住巨人的炮弹,无论他们的大口径火枪还是锋利战斧都不能伤其分毫,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性武器。
文明时代留下了大量遗产,可约瑟夫无法使用,也没办法将它们实用化。他之所以绞尽脑汁好不容易找到了达芬奇的古老设计图,完全是出于无奈选择——石油精炼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内燃机从研发成功到具体实用化需要漫长时间。相比之下,蒸汽机就简单得多,操作方便,更重要的是一旦实验成功就能批量生产。
远处的实验车远不如约瑟夫想象中那么灵活。圆形,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厚重的碟形。高达三米的下层动力部分被厚厚钢甲包裹,扁圆的上层有十个射击孔。这台被称之为“圣主之怒”的战争机械看上去极为沉重。顶部有两根很粗的烟囱,不断喷吐着浓密黑烟,即便是站在很远的地方,仍能听到“吭哧吭哧”的机械轰鸣,仿佛一个患有支气管哮喘的老人正在艰难爬行。
速度太慢了。目测下来每小时最多前行十公里,而且前提必须是地形平坦,没有太大的起伏。
但不管怎么样,就战斗性能来看,倒也勉强还过得去——之前组织了好几轮步兵齐射,火绳枪发射的子弹无法穿透“圣主之怒”外层装甲,呆在里面的士兵很安全,无人受伤。
约瑟夫脸上微微泛起少许笑容,很快被深重的阴郁取代。
这的确是优点,可相比之下,缺点实在太多了。
煤的载运量不大,只能在战场上维持三个多小时。
第五百七十节 政策
约瑟夫放下望远镜,仰起头,深吸了一口夹杂着煤炭燃烧烟雾的被污染空气。
以前,他是如此厌恶这种气味。当然这是因为在地下遗迹生活了太久,受文明时代资料影响的结果。那时候有很多环保主义者,他们认为所有碳排放行为都必须被禁止。
现在,约瑟夫觉得这股气味透出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也终于理解了“碳排放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强盛与否”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注视着远处仍在继续试验的那台样车,约瑟夫喃喃自语:“总得试试才知道最后的结果。北方巨人……来吧,让我看看你们是否真如传说中那么强悍无敌。世界只有一个统治者,只可能是我们。”
……
撒克逊王国的崩溃比想象中更快。
时间进入了十一月。
秋粮收获季已经结束,空荡荡的田野看不到一丝绿色。从莫伦特郡以南,撒克逊王国的领土大多位于温带,这里四季分明,开始步入了寒冷的冬天。
不得不承认,撒克逊人祖先在选择居住地这件事情上的确很有眼光。伦敦城周边资源丰富,有着充沛的水源,更重要的土地肥沃,且因为气候的缘故易于耕种,产量极高。
天浩之所以派出气球部队进攻金雀花和莱茵两国,一方面是为了引发森林大火,大面积烧毁即将成熟的麦子;另一方面是为了最大限度摧毁当地民众的生活基础和战意。此消彼长,以今年的收成来看,金雀花和莱茵的大面积绝收已成定局,反观撒克逊,以伦敦为例,金灿灿的小麦一个多月前就完成了收割、脱壳、晾晒等过程,现在全部收纳入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KeHuan/h5Dn.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