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上车、确认这辆大巴车的车型后,他就已经用手机在网上查找了这辆车的各种资料,所以现在可以更准确地根据实际反馈的各种感官信息,来建立认知模型。
就好像当初一有空就去咖啡厅,去地铁,去各种场所练习感官能力,练习怎么让大脑下意识地去处理那些获得的感官信息、建立基础判断一样,现在向坤同样也是利用一切机会练习自己建立全新认知模型的能力,不断地尝试、训练,在饮血之后,身体自然而然会做出相应的进化和调整。
不过驶离车站没多久,还没上高速的时候,向坤却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赶紧拉开了车窗,看着远处天空的阴云。
“能把窗关上吗,很冷啊。”旁边传来了其他乘客的抱怨声。
“不好意思,马上关。”向坤关上车窗后,却是提着盖着笼衣的鸟笼,通过过道,向驾驶位置走过去,告诉驾驶员道:“师傅,我刚想起有重要的事情还没做,不能走,您能在前边找地方把我放下来么?”
这种跨市间的中长途大巴,对这种要求自然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反正向坤也不是要退票或者让他等候。
又开了一段,大巴缓缓驶到路边,让向坤下了车。
向坤盯着远处阴郁的天空看了一会,拿出手机查了下地图,然后直接拦了辆出租车,说了一个地名。
按照向坤的直觉,或者说他通过对周围各种环境因素建立的认知模型、对大气电场的认知模型做出的推测,认为用不了多久,会有一场雷暴在这座城市发生。
在冬季,这种天气现象并不常见,既然让向坤遇到了,他就不想错过。
第二百二十九章 追逐闪电的力量
向坤让出租车把他载到了市区东边靠山的区域,然后就提着鸟笼下了车,找了个方向爬上了山。
这周边并不是荒郊野外,依然还在市区范围内,山上山下都有很多建筑,也修了好几条路,供汽车上山的公路、供游人游玩的栈道和石梯都有。
不过现在明显要天气大变,暴雨来临的样子,山上自然也没什么人了。而且向坤走的也不是大路,专门往小路里钻,要不是怕衣服鞋子弄得太破等下出来后不方便打车,他都要像在秦岭无人区的时候一样直接用身体“开路”了。
向坤自己找了个比较崎岖的路线到了山顶,这边没有路通过来,杂草丛生,也没什么景致。
他随便找了棵树爬了上去,把鸟笼挂着,准备等要走的时候再来拿。
不过从树上下来后,他想了下,又重新爬上去把鸟笼取下,换个地方藏——虽然几率很小,但万一要是这树给雷劈了,那“金闪闪”可就太倒霉了。
向坤走到山边,眺望头顶乌压压的云层,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飞速计算着。
现在他将周围各种环境元素都细分,同时建立了多个认知模型,然后又汇集到大气电场这个大的认知模型中,通过自己的认知模式,来感受着磁场、电场的变化。
大气电场的强度是一直在变化的,晴天电场和这种“扰动天气电场”差距很大,在后者的状态下,向坤要更容易收集相关的数据,帮助他完善大气电场的认知模型。
这种计算量,便是向坤现在也已经开始觉得脑袋发胀,但他现在已经比较了解自己的极限,所以并没有立刻停下,而是竭力控制着思维强度,维持着现在的状态。
对大气电场的认知模型建立得越完善,他就越能够反推出自己要模仿那变异蜘蛛飞行,需要什么条件,从而建立和完善“御电飞行”的认知模型。
随着时间推移,向坤已经能够越来越清楚地判断大气电场的变化情况,他现在的注意力在其中几片低空雷云上,他知道当雷云与大地局部电场强度达到大气游离所需的电场强度时,就会使空气游离,形成先导放电通道——也就是雷电产生的第一步。
向坤当然没有想过去“接雷”,他又不是修仙者,要渡劫正道。
九成的闪电只会在地、云之间炸开,只有不到一成能够直击地面,这些闪电的平均电流是三万安培,最大甚至可以达到三十万安培。
击中地面瞬间产生的温度可以高达三万摄氏度,向坤可没有那么强的耐热能力,甚至恰恰相反,根据之前的实验,相比起物理伤害,这种高温伤害对他更致命。
那些被闪电劈中后还生还的人类,基本都不是被闪电直击,而是旁侧闪击。
向坤聚精会神关注着雷电的发生过程,不断完善他的认知模型。
根据向坤之前见证那“变异蜘蛛”飞行的过程,以及后来所得到的“变异蜘蛛”部分飞行的记忆片段来看,它有办法利用闪电发生时强烈的电场变化来给自己“充电”,获得更强的飞行能力。
不过这个“充电”的方式,并不是直接跑去被雷劈。
如果把“变异蜘蛛”比作是一条船,“飞行”是在水上航行的话,那雷电天气的电场,就是更深的水深,能够承载住这条船的吃水深度,而晴天的时候,水量不足,很容易搁浅。
雷电现象后的“充电”,则相当于给船加上了动力系统,可以在航道中更好地畅行。但水深足够,依然还是能否起航的前提。
当一道闪电在云层中亮起,轰隆隆雷声传来后,向坤的瞳孔渐渐变得幽深起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KeHuan/h5G8.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