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明亮的福利房客厅里,陈锋打个响指。
啪。
他说道:“智能助手,从现在开始你的名字叫小薇。”
“好的主人。”
“小薇,给我调阅二十一世纪初著名歌手钟蕾的全部信息。”
不足零点一秒过去,一道全息投影光幕在他眼前两米处浮现。
钟蕾的详细信息表出现在他面前。
基本资料、作品集、名言轶事等等资讯一应俱全。
陈锋坐到沙发上,光幕自动调整,还是保持着一米的距离,并与地面呈四十五倾斜角。
陈锋一边用目光和意念扫视资料,嘴里一边说道:“给我准备午餐,我要第七号川菜套餐,中辣。”
比起上次,钟蕾的信息几乎没有变化,作品数量、作品名乃至于这些作品诞生的时间与背景都一模一样。
一切,仿佛都并未改变。
陈锋把目光聚焦到名言轶事这一栏上,微微凝神,展开这一栏的详细信息。
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与钟蕾相关的诸多报道,从她刚出道时,直到她亡故数百年后别人所写的人物传记等等一应俱全。
数据库与历史相关的资料很梗概,但与娱乐文化相关的东西倒保存得很完整。
这些资讯,陈锋之前都看过。
为了挖掘历史他是下过苦功夫的,既然正史不可查,他也曾指望过从这些边角料里找寻蛛丝马迹。
只是很遗憾,他从这些文章里收集到的信息都很碎片化,不成体系,对他了解历史没有任何实质帮助。
陈锋随手点开一篇访谈,这是钟蕾成名后第一次接受采访,发生在她二十六岁那年,也就是现实世界里的2024年。
当时陈锋翻来覆去的琢磨了这篇访谈不下十遍。
毕竟这是距离他生活的时代最近的文字记载。
陈锋再一次从头到尾看下去。
三分钟后,他愣住了。
他再揉揉自己的眼睛,以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不对啊,以前记者给她提这个问题的时候,她不是这样回答的啊!我记错了吗?不可能吧!”
陈锋直抓头发。
访谈报道里这样写着。
记者问:“现在您已经功成名就了,那么您有没有什么话想对那些有志于踏上音乐道路,但依然在黑暗中摸索的行业新人说的?”
这是个很稀松平常的问题,几乎每一个成功者都会在不同的场合,被人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问出类似的问题。
标准的答案通常是这些成功人士对晚辈进行些虚情假意的勉励,谈谈理想的重量,谈谈坚持的意义。
但陈锋清晰的记得,他上次看到这篇访谈时,钟蕾的回答只有两个字,十分简单粗暴。
“没有。”
这回答极具她的个人风格,冷漠到不近人情,瞬间冷场,逼得记者赶紧转移话题,说她果然和传闻中一样直来直往。
……
但这次的访谈稿件是这样写的。
钟蕾答道:“音乐比任何行业都更需要天赋。在选择这条路之前,最好弄明白自己到底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否则,就是浪费生命。”
记者:“努力也不能弥补天赋上的差距吗?”
钟蕾:“是的,五年前我曾经有个邻居。我只听他弹了不到半个小时的吉他,就明确的告诉他没有乐感,这条路对他来说是死路一条。”
“这么惨啊?”
“是的,就这么惨。如果普通人的音乐才华平均值是5,我的是10,那么他的音乐才华应该是0。哦0有点太夸张了,0.5吧。”
记者沉默好久,可能是在为某人默哀,又问:“那他有没有听你的?他后来怎么样了?”
钟蕾:“应该是听了吧,我后来再也没受到烦人噪音的干扰。至于他后来怎么样,我不知道,不熟。”
记者:“你果然和传闻中一样直来直往呢。我们来谈谈你的新歌吧。”
……
后面的访谈内容与过去又是一模一样了。
陈锋表情连续变幻。
坑爹呢!
0和0.5是什么鬼?
钟蕾嘴里这个制造烦人噪音的邻居,指的不就是自己吗?
意思是说,我练了一个月吉他,还被她惦记上了?
虽然依旧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可好歹多了个符号,“钟蕾那个没有音乐天赋的邻居”。
陈锋又继续翻阅别的资料,在数个不同版本的钟蕾的人物传记里,都看到了她以自己举例的“唯天赋论”。
反正他是真的惨,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钟蕾在各种不同场合用不同姿势鞭尸。
天知道钟蕾这人到底多记仇,可能是她嘴里说的那半小时吉他演奏让她耳膜穿孔了吧,怨念才这么深重。
她就差没专门写首歌来骂自己了。
等等……
陈锋冷不丁想起首自己少有的,特不喜欢听的钟蕾的某首曲风过于怪异的歌。
歌名《废物》。
太真实了!
我恨!
陈锋花了很长时间来控制心情,慢慢冷静下来。
结合多方面讯息,说明自己弹吉他被钟蕾怼的这件事是真发生了。
千年前小小的变动,最终通过钟蕾这个媒介,影响延续到了千年之后。
历史,的确被改变了那么一丢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轻松 时空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