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想法,其实陈晨早就想到,并且已经开始执行。
此时,他来到实验大楼5楼的一间组织工程实验室。
实验室里,几名研究人员正在专心致志的工作着,这些都是陈晨邀请来的那一批新人。
当初陈晨邀请了三百名在生物界具有潜力的年轻人才,这些人最终有二百人留了下来,大部分成为了那群教授的助手,而剩下的便成为专门为陈晨服务的科研人员了。
“Boss!”
“老板!”
陈晨点了点头,他看向众人身前的仪器,“制备完成了吗?”
“完成了,我们已经制备了十张人造宫内膜。”
为首的金发青年转过身回答道,说着,他率先走到一座透明的鱼缸前。
说是鱼缸,其实是一种和鱼缸外形类似的培养器,四面都是透明材质,唯有顶部被一座金属盖子封存着,一黑一白两根橡胶软管从顶部伸进了缸中。
从陈晨的位置看去,那两条软管连接在培养器内一枚巴掌大小、如同内脏的生物组织。
那枚生物组织隐隐呈三角形,就像是……
“这就是我们制备完成的人造宫内膜了。”
金发青年神情陶醉的看着那团肉块,就像在看一枚艺术品,“按照‘内膜体外三维模型建立法’,我们先用可以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打造成可以容纳胎儿的人体形状。”
“然后将‘宫内膜基质细胞’与‘上皮细胞’种植在PLGA的上下两侧,并提供足够的营养,大约十四天后细胞就开始融合成片,呈复式层生长起来,并形成引导好的三维结构。”
陈晨闻言点了点头,这项技术其实并不困难,毕竟不是“生成完整人体器官”那种黑科技,只是一层内膜层而已,甚至早在20年前,北美洲康奈尔大学的刘洪清教授就已经实现了这个操作。
而这项技术唯一的难度,便在于如何能像真正的人体组织那样,生成可供养分传递的血管。
“那么,人造血管网络可以嵌合上去吗?”陈晨再次问道。
“可以,我们采用的是混合增殖的方式。”
金发青年指了指那两根管道,“在宫内膜生成的同时,已经自动形成了一座自给自足的壁内循环网络,只需要连接一台透析机,将新鲜的血液输入,将废旧的血液析出,再在血液中注入足够的养分,就可以让它‘活’过来。”
陈晨点了点头,那两根管道就是模拟动脉和静脉的功能了。
至于里面的血液,也不是普通的人类血液,而是一种具有携氧能力的全氟三丁胺的乳化物(PFC)。
这种物质是由人工合成的,具有良好的携氧能力,氧气的溶解度比普通血液高出两倍,而且可以生物降解,在医学上经常当做血液替代品使用。
“很好。”
陈晨露出满意的神色,拍了拍青年的肩膀道,“汉尼拔,有兴趣加入我的下一个项目组吗?”
“是有关人造宫内膜的下一步项目?”
被称为汉尼拔的青年眼前一亮,作为一名专业生物方面的人才,他不会不懂这项技术意味着什么。
“是的。”
“我万分愿意,Boss!”
金发青年重重点了点头,这是一个对生物科学无比狂热的青年。
金发青年原名汉尼拔·凯撒,原是麻省理工的大二学生,曾在去年于《科学》杂质上发表了一篇合成生物领域十分重要的论文,以一种‘基因改造噬菌体’的技术得到当年的Lemelson-MIT奖。
因为学校已经没有什么可教的,于是还没毕业,便被陈晨的邀请函吸引了过来,成为黑光生物科技旗下的一名雇员。
在这个青年身上,陈晨看到了一种恐怖的潜力。
如果没有变数的话,这名青年有几率在数十年后成为比肩达尔文、孟德尔、施旺这样的人物,开创一门新的生物学方面的学科……
第102章 生命孵化器
半天后。
汉尼拔推着装载人造宫内膜的设备,跟着陈晨来到6楼一间没有标号的实验室门前。
和其它实验室不同,这间实验室上没有标明任何用途,只有一道红色的标识牌。
标识牌的上面标着“限制区”,下面则标着“实验重地,闲人免进”几个字样。
“老板。”
“Boss。”
实验室合金大门的旁边,已经有两名同样身穿白色研究服的青年等在那里。
这两名青年都是二十四五左右,一名从长相看去似乎是犹太人,还专门在研究服上装饰了流苏,另一人看起来似乎是中洲人或东海洲人。
陈晨点了点头,对三人说道,“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中,你们就是搭档了。”
“你好。”汉尼拔闻言立即上前和两人握了握手。
“你好,我是霍洛维茨·冯·诺依曼,欧洲人,剑桥生物系。”
“我是李雷,中洲人,普林斯顿大四学生。”
“我是汉尼拔,汉尼拔·凯撒,北美洲麻省理工的,不过我退学了……”
三人里一人是内敛的中洲人,一人是是非感强烈的犹太人,反倒是汉尼拔显得最为正常,三人略微自我介绍一番,便再度恢复了沉默。
陈晨没有理会三人,而是看向头顶的摄像头,不过几秒钟的时间,随着摄像头对陈晨的虹膜身份认证通过,合金大门顿时应声开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KeHuan/h5Kp.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