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农户小声讨论着,番薯他们不少人都种过,确实可以达到这个产量,只是这盐碱地的问题,让他们有些不放心。
有水和肥料的补贴,加上每吨200元,一亩收个两三千,倒不是什么难题。
在有利可图的前提下,农民的积极性也提了上来,暗自下定决心,要照看好这些番薯。
毕竟他们每一户,都有一两亩种了番薯。
对于剩下的改造农田,张有德等人打算看一看情况,如果番薯苗可以活下来,那他们就将这些地,也一起种上番薯。
反正丰民农业的合同上,是收购牧草,可没有规定只收牧草地的番薯。
别看收购价格只有200元一吨,但是其他补贴相当给力。
每收购一吨牧草,农户就可以获得10立方补贴水,免费三选一的90公斤有机肥、20公斤高氮有机肥、15公斤钾肥,七折100公斤肥料的配额。
现在的农业用水,还比较便宜,而化肥则不一样,平均每公斤都在5元左右。
相当于每吨牧草,额外获得了200~300元的肥料补贴。
在09年这个时代,这是一笔相当庞大的补贴,对于农民的收入有着巨大的提升。
他们之前没有办法利用的土地,现在只要用心管理一下,一年就可以每亩收几千块,加上肥料的补贴,又降低了其他农田的种植成本,可谓是一举两得。
就在张有德等人,对于改造农田上心的同时。
随着第一批二代脱盐车到了,农机出租公司一共接收了10组脱盐车队,这就是规模化生产的可怕。
工作效率翻倍的二代脱盐车队,陆续开赴各个村子,对签约的农田进行改造。
而吕保家这边,也同样是忙得脚不沾地。
他们需要规划好农户种植的牧草品种,又要和农户沟通好。
可以说是整个丰民农业,近期都非忙,总经理肖源同样是东奔西跑,和蓝色时代的沟通,以及管理日渐庞大的养殖场。
而这一段时间,对于张家村的不少村民而言,却是心情复杂的一个多星期。
从之前的牧草合同,再到改造盐碱地,不少人都在看笑话,但是自从番薯藤插下去后,他们就被啪啪打脸了。
比如之前拒绝张烈虎的老农民,他的田就在盐碱地不远处,每天都要路过这一片区域。
按照他们的想法,这片地的番薯藤,可以存活下来的,不会超过一半。
这是中重度盐碱地的常见情况,就算是灌溉充分,农作物的苗成活率,也就在50%左右。
就算是采用耐盐碱品种,提高了成活率,亩产也只有正常农田的20~50%左右,如果是重度盐碱地,甚至可能颗粒无收。
正在浇水的张有德,也感到非常惊讶,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缓苗,不少番薯藤已经变得生龙活虎,长出了一些小芽。
看到急匆匆走过去的老农民,张有德喊道:“老叶,田打好了没?”
本来打算当做没看见,张有叶只能尴尬地转过头来:“打好了,我去看看麦田。”
说完,便头也不回的跑了。
看着落荒而逃的张有叶,他笑了笑摇摇头,对于村里面的风言风语,他们这些签约农户,这半个多月,可是听得耳朵长茧子了。
这些番薯苗的情况,根据张有德多年的经验,生长状况非常健康,现在就不知道产量可以达到多少。
浇好了水,他关闭了水龙头,抽出水卡,看着艳阳高照的田野,感觉今年比去年旱了不少。
第九十三章 旱情
事实上,张有德的感觉没有错。
今年的气候,确实整体偏向干旱。
去年10月下旬至今年2月初,淮河以北大部地区降水量持续偏少,华北平原、西北部分地区,及黄淮大部分地区,持续无雨雪日数达到100多天。
这一段时间,淮河以北地区,降水总量不到10毫米,比往年同期的降水量,减少了50~80%。
干旱成为农业生产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还造成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水库蓄水受到一定影响。
造成这一次干旱爆发的原因,是因为北半球高维度的高气压带异常稳定,阻挡了低纬度水汽的北上。
加上高空平直西风的影响,导致华国的气温比同期提高了0.5~2摄氏度。
别看只有0.5~2摄氏度的提升,这个气温的提升,对降水量比较充分的年份,或许影响不大。
但是本身就缺乏低纬度水汽的北方地区而言,这就是火上浇油的结果,气温的提升,会增加土壤和地表水的蒸发量,进一步加剧了旱情。
在这一次大范围的旱情中。
唯一勉强维持住基本盘的地区,只有鲁省了。
由蓝色时代管理的鲁省水务总公司,在这一次旱情中,在保证了城市用水的同时,也给各地的农业区,紧急供应了12亿立方纯净水。
而是随着三个海水淡化工厂的投入使用,目前三个海水淡化工厂,已经进入满负荷运转中,平均每天供水150万立方。
在受旱灾影响严重的德州、泉城、滨州,由于淡化厂的水管没有铺设过来,现阶段只能依靠污水处理厂的循环水,以及去年刚启用的储备水库。
幸好去年接手鲁省各地水务后,蓝色时代将一部分老水库,纳入了管理范围,通过加深、加固改造,变成战略储备水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KeHuan/h5Un.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