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被赋予了电场力的物质,遇到其他物质,就会变得很容易结合在一起。
谢清将这种现象称为“活化”,即物质变得高度活跃,很容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如果两种物质都是活化物质,它们的结合更加容易。
在单质碳和氢气反应,合成甲烷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系统的综合热效率,竟然高达86.7%,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热效率。
要知道,采用N16作为催化剂,分解大分子有机物形成甲烷的过程中,综合热效率才63.54%~71.63%左右。
而他们设计的实验,由于不是专业设计的设备,整套反应系统非常粗糙,肯定不是该反应的最高综合热效率。
如此高效的反应,让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单凭这个发现,就可以节约非常多化学反应中不必要的能耗,看来我们发现了一个了不得的东西。”程存武呼吸都有些急促起来了。
谢清冷静下来后,想了想说道:“当务之急,是确定接下来的那些元素的电场共鸣规律,是否和我们意料之中的那样。”
“嗯!我赞同。”熊玲惜点了点头。
三人又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由于这一次有电场共鸣的规律,他们的实验非常精确。
基本一种元素只需要三四次微调,就可以测出其电场共鸣的温度和电场强度,一个多星期时间,他们测试到了46种元素,和之前的8种一样,都符合那一套规律模型。
基本元素的电场共鸣规律,处于负24~135摄氏度之间,和原子外层电子数呈负相关;而电场强度和反应共鸣,则呈正相关。
他们关键相关数据,得出了电催化第一定律、第二定律。
当他们的论文完成后,时间已经到了11月16日,而且作为他们的导师贺稳,也当天收到了该论文的初稿。
第五百五十六章 风云际会
忙碌了一天的贺稳,终于到了下班时间,他这些天都在忙碌月球化学工业的事情。
和家人吃了晚饭后,有空打开笔记本,看了看自己的电子邮箱,谢清三人的论文,也出现在了他的电子邮箱中。
他倒是知道谢清等人在搞电场合成技术,只是这个技术,目前是化学材料的新兴方向,并没有太多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对此贺稳还提点了非常多建议,让谢清等人少走一些弯路。
几个月没有收到相关消息,他还以为这个三个年轻人放弃了,没有想到,不声不响搞出了一篇论文。
有些漫不经心的贺稳,喝了一口红茶,才打开论文的具体内容,仔细浏览起来。
十分钟过去。
一个小时过去,一旁的茶杯中,那茶汤也变得冰冷起来。
但这份27页的论文,却让贺稳的表情逐渐严肃起来,他看得非常细、非常认真,没有了一开始的漫不经心。
显然论文中的内容,让他不得不重视起来,直达三个多小时后,贺稳才将视线从屏幕上移开,揉了揉眉心。
对于论文中的发现,以及谢清三人总结出来的两条定律,他陷入了沉思之中。
如果这个发现是真的,那绝对是化学材料学中的一次革命,一次效率革命。
谢清等人初步做了30组合成实验,效率比传统化学合成的综合热效率,提升了好几倍,甚至有十几倍的热效率。
传统化学的合成过程中,由于合成路径复杂,加上各种催化剂的应用,导致综合热效率往往非常低。
热效率低,就意味着能耗高;能耗高,则意味着生产成本高。
虽然国内近些年来,在化学生产中的热效率不断提高,但是传统化学的极限基本到了天花板,已经到了进无可进的局面。
这方面,不仅仅是国内化学工业,全球化学工业都一个样。
国内可以做到低成本,并不是因为化学工业比国外强太多,而是原材料成本低,能源生产成本也比较低,才形成了一定的优势。
但如果按照谢清团队的电场合成效率,那化学工业中,由于复杂反应路径带来的成本、能耗,将进一步下降。
而且电场合成路径简单,还可以摆脱重力影响,因为按照谢清团队的实验设计,活化物质后,可以通过电场或者磁场控制,让粉末状的原材料在真空反应釜内混合反应。
这种情况下,电场和磁场在某种程度上,就代替了引力场的影响力。
不过贺稳并没有太早下定论,因为这篇论文的内容,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该论文是真的,那才是真正的革命性发现。
毕竟贺稳知道科学界的一些不好风气,国内也是这几年,才稍微好转一些,但是论文造假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
他立刻发了一封邮件,给谢清三人,先让他们不要向外面说出论文具体内容,然后要了一份实验数据。
另一边,贺稳连夜给科研部打报告,要科研部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以及原材料和人手。
只有成功复刻论文中的实验结果,那谢清团队的论文,才能被确认为有效。
而他通知三人不要说出去,倒不是想将成果据为己有,毕竟燧人系内部的管理非常严酷,占据学生的科研成果,一旦被查到,那可不是通报批评就可以了事的。
贺稳主要是担心泄密,如果这个技术是真的,那对于国内的化工行业,将是一次巨大的发展,同时可以奠定星际时代的宇宙化工基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KeHuan/h5Un.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