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研究所正在测试的设备,总重量就被控制在127吨左右,加上各种添加剂和耗材,大概在286吨左右。
不过作为主要原材料的碳粉和水,并没有被列入总重量之中。
一方面是考虑到这两种原材料,需要大量消耗;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这两种原材料,在很多星球上的丰度相对比较高,可以实现就地采集。
这台设备现阶段仍然超大。
按照航天部最新的规划,新一代宇宙飞船“共工级”,满载将达到史无前例的8.6万吨。
共工级宇宙飞船,不仅仅可以飞行,上面还有一套旋转拟重力系统,在共工级的中间,就是一个巨大的“摩天轮”。
在旋转轮舱内,可以模拟蓝星的重力强度,让宇航员可以长期在飞船上工作生活。
之所以设计共工级宇宙飞船,自然是当前的太阳系内开拓工作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瓶颈。
蓝星与金星、火星之间的航行,差不多是当前的极限了,每一次来回的单程,都需要3~18个月。
如果是前往更加遥远的木星、土星和太阳系外层区域,那需要的时间会更加长久。
而哪怕是采用冬眠舱,现阶段冬眠舱的单次最长冬眠时间,大概是53个月。
一般在冬眠人员苏醒后,在半年内最好不要再次进行冬眠,除非是冬眠了一两个月苏醒,这才允许在一个月后,可以进行二次冬眠。
显然前往木星和更加遥远的区域,需要的时间,超过了冬眠舱的使用极限。
在现阶段飞船飞行速度,没有办法提升到很高的前提下,就必须考虑宇航员在途中的身体健康。
共工级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被设计出来的超远程宇宙飞船,按照设计的要求,需要保证宇航员可以在上面,长期生活15年左右。
这个要求非常高,除了人工拟重力,还需要大量的食物和水,以及各种生活物资。
由于时间太长,肯定不适合全部采用冷冻食品之类,可以实现内部小循环的系统,才是共工级需要的技术。
这要求食物合成设备,必须足够小,最好能缩小到十几吨左右,每一次生产量也不需要太多,能量利用效率足够高即可。
毕竟共工级宇宙飞船的最大乘客数量,仅仅只有20人罢了。
因此为他们准备的生产设备,必须满足几个要求,包括小型化、高热效率、生产种类要全面、使用寿命要足够长。
不仅仅要有面粉合成功能,还要有肉类合成功能,维生素、脂肪、蛋白质等次级原材料的生产能力。
同时还有小型的蔬菜水果种植模块、食用菌培育模块。
为了安全起见,所有的设备,都需要采用三倍冗沉设计,而且共工级不可能单独行动,至少需要三艘飞船组队。
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安全。
万一哪艘飞船出问题了,剩下的飞船还可以作为应急备用。
这是联邦未来进军太阳系外层,必不可少的准备,共工级宇宙飞船就是一种次世代飞船。
执行任务的宇航员,可能大半辈子都要生活在飞船上,成为星空中,最孤独的游子。
第七百七十九章 试航
2027年,7月15日。
月球背面的门捷列夫市,106宇宙造船厂内三艘共工级宇宙飞船,完成了最后的舾装工作。
从月球背后面的上空俯视下去,就可以看到三个环型建造物,在环型建筑物的中间,是一栋“大楼”。
实际上,这就是三艘共工级宇宙飞船,造船厂是半露天施工的,有很大一部分处于地下深处。
毕竟共工级的整体设计,就是中间一条主轴,然后加上一个旋转轮舱,样子就如同一个磨药推轮。
建造完成的共工级宇宙飞船,满载8.7623万吨,配备15套单机5万兆瓦的核聚变发电机组,总输出功率为75万兆瓦。
动力方面,采用了新式的等离子发动机。
也有紧急备用的N燃料火箭发动机,主要是为了保证快速刹车和快速加速。
毕竟等离子发动机的缺点,就是起步速度非常缓慢,需要持续不断的加速,才可以让宇宙飞船的速度,提升到预想中的速度。
因此等离子发动机在快速变数速方面,相对比较弱。
如果遇到需要突然加速,或者突然减速之类的情况,等离子发动机就会应付不过来。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迅速提供动力的N燃料火箭发动机,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共工级宇宙飞船的内部配套设施方面,一方面就是旋转轮舱的拟重力生活区,现在这个旋转轮舱还没有完全展开,主要是还在造船厂中,不太方便展开。
等到共工级升空后,就可以将旋转轮舱展开,到时候可以变成一个半径7.6公里的旋转轮。
旋转轮舱内部分为四个区域,两个生活区,一个种植区,一个物资储备区。
在旋转轮舱内部,电力系统是3套相互独立的核聚变发电机组,发电功率是15万兆瓦,占整艘飞船电力系统总输出功率的20%。
旋转轮舱通过旋臂和主轴连接,两者之间的交通,则是通过设置在旋臂上的电梯进行。
实际上,旋转轮舱占飞船总质量的比例不高,大概只有2.3万吨左右,主轴才是占据飞船的大头,一共有6.4万吨左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KeHuan/h5Un.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