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珂背上褡裢,正要离开,忽听嬴政开口问她:“你这褡裢之中是何物件?”
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听了令人心烦。
姜珂回道:“哦,没什么就是几瓶酒……”
然后硬生生地来了个转折:“久藏在我房中的小麦浆水而已……”
因为酿造酒水需要大量的粮食,所以秦国对于饮酒之事十分严格,酒驾高于别国十倍不止,平民黔首只有祭祀时能喝到酒,虽然对于贵族来说,政令相对宽松一些,但是也不好直接光明正大地放到明面上说。
嬴政瞥了一眼褡裢中的果酒,心知肚明,但没有点破。
父王薨逝后,自己又忙于政务,陪伴母后的时间少了很多,她久居深宫难免寂寞,这些日子阿珂常来陪伴她,也能让母后有个陪伴。
虽然这种未成年少女找秦国太后一起喝酒的事情听起来有点惊世骇俗,但放在姜珂身上,就显得不那么特别了。
姜珂离开后,嬴政翻开了韩非所著之书。
看着看着,嬴政逐渐沉入其中,忍不住赞美,怪不得世人皆夸韩非之才能,此人名不虚传,果然大才。
韩非虽然认了儒家学派的荀子当老师,但其本人却完全属于法家学派。
法家学派起源于管仲,自他之后,逐渐分成了三个派别,法,术,势。
法派以商鞅为代表,主张法治,认为上到国家,下到民众,全部都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术派以申不害为代表,主张术治,认为君王要用自己的政治谋略来治理国家。
势派以慎到为代表,主张要靠君王的权利威势压制,恐吓住民众黔首们,让他们不敢作恶。
这三个派别,每个派别都很重要,分别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而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极其精通这三种理论,并能将它们统一于法。
韩非的书中写了君王如何用奖与惩,赏与罚来引导和控制朝臣,最重要的是,他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认为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王一个人手里,君主权势鼎盛的同时也要使用各种手段来清理其余贵族残存的势力。
韩非这种人,就是历朝历代君主最喜欢的臣子。
嬴政忍不住挑灯夜读,看完之后,感叹道:“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而此时,姜珂和赵姬喝得酒酣耳热,好不痛快。
其实赵姬如果只是深宫寂寞了,找个面首玩玩,她都能理解。
李渊当太上皇的时候,孩子生得比藤上的番薯都多,凭啥太上皇能找女人,太后就不能找男人了?
先秦时期民风并没有那么保守,男女上巳节在河里脱了衣服一起泡澡,看对眼后直接淫奔,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更何况是太后找面首了。
关键是你找面首行,别整出来后面那么多幺蛾子啊。
姜珂不明白,明明在邯郸的八年过得那么苦都能熬过来,怎么后面过得好了反倒开始作妖了呢?
所以她今天特地带着酒来赵姬“谈心”来了。
她带的是果酒,十二度,配些冰块和水果,酸酸甜甜的,别有一番风味,很好喝。
对于现代人来说,十二度的酒不算什么,可对于喝惯了杂质多,放久了还会变酸的浊酒的古代人来说,已经是很高的度数了。
听见姜珂来找自己喝酒,赵姬第一反应是拒绝,姜珂并未及笄,还是个孩子,怎么能让她喝酒呢?
但随着姜珂愈发热情的劝说,赵姬最终还是败下阵来,没忍住喝了第一口。
酒水入喉,果香馥郁,比赵姬之前喝过的任何酒水都要好喝。
有第一口就有第二口,酒席之间,气氛灼热,赵姬几觞酒下肚后,面色酡红,意志逐渐迷离,喝得眼神都涣散了。
在确定她真的喝醉后,姜珂开始套话。
赵姬之所以这么轻松就被姜珂劝喝了酒,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她这些日子也很压抑。
她出生在赵国商贾之家,家中薄有资产,自小衣食不愁,但世人皆轻贱商贾,赵国女子的风气又大都是游媚富贵,入后宫,遍诸侯,所以她干脆直接去教坊里做了舞姬。
赵姬自恃美貌,身姿摇曳,舞技又好,坚信自己一定能嫁入王公贵族之家。
之后她就在教坊中认识了吕不韦。
吕不韦虽然也是商人,可他的财富远胜于赵姬,相处时间久了,二人之间的感情逐渐升温,赵姬本以为自己会成为他的姬妾,没想到却是被吕不韦送给了秦国质赵的公孙嬴异人。
嬴异人虽不受秦国太子宠爱,却也是王族,相较于吕不韦,身份高了不知道多少个等级。
赵姬很开心地嫁给了嬴异人,实现了阶级的跳跃。
邯郸之围爆发后,这两个男人居然抛弃了赵姬和嬴政,自己跑了。好不容易等嬴异人成为大王,赵姬好日子还没过几年呢,他竟然薨了!?
赵姬心里有很多话要说,但是不知道和谁说。她现在还没到后面那种敢光明正大和嫪毐厮混的地步,借着酒劲,也只敢半吐半露,含糊其辞地说。
即使这样,姜珂还是大概明白了她心里想得什么。
因为姜珂硬生生地听赵姬讲了好多夸奖男人的话,包括但不限于觉得吕不韦心思活泛,有眼光,有才华,有魄力,还有嬴异人长得好看,身体好之类的各种省略一万字夸夸。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空间文 基建文 峨眉山猴子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