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秦惠文王的功绩还不只是象征意义,实际意义也有很多,他继承秦孝公时期的变法政策,将秦国打造成了一个效率极高的战争军团,好几次大胜魏国,夺取他们不少土地,又利用张仪的计策,仅用口舌之力便夺取了楚国六百里地。
若是从前的秦穆公,作为一个数百年前,春秋时期的老古董,面对张仪这些计谋一定会掩耳蹙頞。
但如今,听到自己子孙后代这么多人的叙述,他早已不是从前的秦穆公。
管他什么张仪王仪,能得到楚国土地的就是好仪。
更何况当初楚国攻打随国时可是信誓旦旦地对着全天下说了一句“我蛮夷也。”
征伐蛮夷,还需要讲什么礼义?
秦惠文王刚在这个房间呆了一小会儿时间,秦武王嬴荡的魂魄便也飘过来了。
秦惠文王看着自己太子的面容长相,依旧很年轻,只是看起来面带病容,腿脚似有不便。
看来我们秦国的第二十七位国君是病死的,且还英年早逝,一旁的秦穆公心中暗想。
但他猜错了。
秦武王说自己是和大力士举鼎比力气,折断了膝盖骨而死的。
秦国诸位君主:……
那还不如是病死的呢。
这个死法也太丢人了吧?
他们秦国历代君主有死于征战的、有死于政斗的、有死于病榻之上的,但这举鼎被折断膝盖骨而死的还是头一个。
嬴荡,你真的无敌了!
秦惠文王正要抬手给秦武王来上几次父慈子孝大巴掌的时候,幸亏秦武王反应快,即使补上了一句:“父王,高祖父,孩儿是举周鼎而亡的。”
秦穆公失望的眼神瞬间消失不见。
同样消失不见的还有秦惠文王的父慈子孝大巴掌。
“孩儿已打下宜阳,车通三川,得窥周室!”
虽未成功东出,但也算没有辱没他们老秦家历代先王的志向。
在得知秦武王死前并未有子嗣时,诸位祖先都不免有些担忧,唯恐再出现一次当年的庶长之乱,幸亏秦武王还算是个谨慎人,将身后事安排地很周密。立了他的异母弟弟嬴稷为新的秦王。
战国大魔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见到秦昭襄王后,听他讲了自己成为秦王之后的经历,平定巴蜀,灭亡周朝,九鼎易主,把其他那几个诸侯国打得不敢大声叫唤,战绩十分彪悍。
唯有一点可惜,那就是没有完全灭亡赵国,若是长平之战后直接乘胜追击,赵国很大概率就亡国了。
不,不只有一点可惜。
秦昭襄王心想。
他还有一个遗憾就是自己那不成器的太子。
因为太能活,秦昭襄王已经熬死一个太子了,第二次立的太子安国君嬴柱年纪也不小了,或许是吸取了前任太子的经验,嬴柱根本没有什么建功立业,扬名立万的心思,反正天塌下来还有自己父亲顶着呢,所以他的公子生活过得相当滋润。
如果是后世,嬴柱一定会把这句话写到语文作文里:我伟大的父亲用他那坚强、高大的身躯为我遮挡一切风雨,为秦国遮挡一切风雨。
满分作文get
作为父亲,秦昭襄王太了解自己儿子了,他丝毫没有自己开疆拓土的魄力,充其量也就是个守成之君吧,好在自己留给他的基业足够大,辅佐的公卿士大夫们也都是有能力的贤臣。
自己那孙子嬴子楚(也就是嬴异人)倒是颇有明主之姿,等再过几年,嬴柱来地下见自己,子楚继位,大概率就能继承自己和先祖们的志向了吧。
秦昭襄王猜测很对,正当他准备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祖先们时……
已经谥号为秦孝文王的嬴柱的魂魄居然飘来了。
这也太速度了吧……?
秦昭襄王的猜想只能算是半对,因为嬴柱根本没能坚持几年,仅仅半年就下来见祖先们了,若是按照继位后的时间来看,也就三天吧。
嬴柱虽然没太大能力,但基本的秦王素养还是有的,至少在位期间大赦罪人,善待先王功臣,厚赐宗室亲戚,开放苑囿游乐,没像后面的某国君主一样奢侈浪费玩得花花。
得知是自己属意的王孙子楚继位,秦昭襄王暗暗松了口气,但也只松半口,这口气吊在咽喉中不上不下时,他眼睁睁地看着谥号为秦庄襄王的嬴异人的魂魄飘了进来。
嬴异人的功绩倒也不错,就是活的时间短了点,秦昭襄王猜测他若能有自己的寿命,定能东出函谷关,攻下赵国。
国家每次更换继承人时都多少会产生些浩荡,宗族干涉那边暂且不谈,主要是这下一继承人的资质那真是随机挑选,按照后世的说法,叫做开盲盒。
就比如当年的诸侯国中率先采用李悝变法的魏文侯,即使是自己的对手,秦孝公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位英明君主,结果你看看他后面的那些继承人们,一个比一个拉跨,后来直接把小魏给发展成他们大秦的人才培养国了。
时间越长,英明雄主的几率越小,现在他们大秦已经出了好几位英明君主,所以秦孝公有些担心,更何况他听说嬴异人之后继位的秦王才刚年满十三岁,还是位舞勺小童。
不过嬴异人倒是丝毫不担心,他十分有信心秦国能东出六国,完成祖先意志。
一来自己眼光好,选择了嬴政这个聪明早慧的继承人。
二来朝中武有蒙骜、王龁等,文有尉缭、吕不韦等大臣辅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空间文 基建文 峨眉山猴子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