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大秦地府日常_无字惊鸿【完结】(124)

  秦燕曾频繁以夹击姿态挑起对赵战争。

  这次燕国居然又来攻赵,赵王第一反应就是——肯定又是秦国撺掇的!

  很快,秦国果然派遣白起领兵出征了。

  赵王越发笃信了这一点,甚至都特意调遣兵将去了西边防守秦国。而且因为两线作战容易翻车,赵王就没听太子的撺掇,依然在任用大将廉颇。

  综合考虑之后,赵王到底还是把廉颇派去抵御了西边白起率领的秦军。

  没办法,哪怕燕国军队的人数再多,也比不得一个白起吓人。

  上次赵王就是犯了撤下廉颇的错,让白起这家伙单独面对无力反抗的赵军。这次说什么也不能重蹈覆辙,必须要让廉颇去应付白起。

  至于人多的燕国,说不定燕国是虚张声势呢?谁不知道号称六十万的话,能有五十万都算没吹牛了,更多的时候可能就三十万,甚至更少。

  但在对燕的战场上还需要有一个主将。

  此时的李牧还没有成为赵国的顶梁柱,只是一个在代地专心打匈奴的将领。赵国本土仍有廉颇、庞煖等名将,没到缺人的地步,自然也就无需把李牧提出来重用。

  所以对燕时主将是庞煖,他已经是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将了。

  庞煖本人在战国时期名声还是极为响亮的。

  自赵武灵王起、侍奉过赵惠文王和如今的赵孝成王,后来太子赵悼襄王继位后,要打燕国却无将才可用。年过八十的庞煖再次复出领兵,打得燕国嗷嗷叫。

  燕王喜果不其然和历史上一样,轻视了这位年迈的老将。

  他问国内的将领:

  “庞煖都七十多了,他又不是白起,难道七十多还能有什么打仗的本领吗?”

  相邦栗腹深以为然:

  “他如何能与白起相比?”

  庞煖曾经的好友剧辛也说:

  “庞煖是个很容易打发的人,不足为惧。”

  当初二人一起为赵武灵王做事,后来燕王喜的高祖父燕昭王铸黄金台招揽贤才,剧辛就跳槽来了燕国。后面帮助燕国变法图强,还曾辅佐燕昭王大破齐国。

  所以剧辛是个很有本事的老将,燕王喜十分信任他的观点。加之他又是庞煖的好友,燕王喜认为他的评价绝对没问题。

  不过燕王喜并没有任命剧辛为将:

  “将军年事已高,还是留在国内颐养天年为好。战场上刀剑无眼,实在危险。”

  庞煖都七十多了,他的好友也没小到哪儿去。为了稳妥起见,燕王喜还是让相邦栗腹作为主将领兵。

  剧辛:……

  合着我废话这么多,都是跟你白说了?

  剧辛不太高兴地回家去了。

  燕王喜没放在心上,他顺便又任命了乐乘为大将,配合相邦一起攻赵。

  乐乘和当初差点灭掉齐国的名将乐毅是同族,他本人还曾大败过秦国的名将王龁,燕王喜觉得他肯定比年迈的剧辛厉害。

  确实,乐乘是挺厉害的。

  但是再厉害的将领,配一个傻缺君王也没辙。

  攻赵之战开启前,乐乘和乐毅之子曾经劝过燕王不要开战。燕王说自己人多,哪怕五个人围攻赵国一个人,也能打赢。

  乐乘二人:……

  麻了,打仗是人多就一定能赢的吗?

  果不其然,开战没多久燕国就败了,乐乘还被赵国俘虏了。他想了想,干脆投降了赵国。

  什么傻缺燕王,他不伺候了。给燕王当将领真是遭罪,他还不如去给赵王当将领。

  赵王:还有这等好事?

  赵王立刻封了他为武襄君,扭头就让他和庞煖一起攻燕。

  扶苏当初看到这段的时候笑了一声:

  “这下燕王喜可以见识一下乐乘的真正本事了。”

  不过赵国到底因为忌惮白起,分了一波兵力在西边防备秦国。

  本来兵就不够多,还分出去。所以除了一开始俘虏乐乘的那一场战役打得很顺利外,后头都有点捉襟见肘。

  这搞得扶苏都怀疑乐乘是不是故意被俘的,就为了顺理成章地去投奔赵国。

  然而秦国根本没发兵攻赵。

  白起去韩魏转了一圈,打了几座小城,就回国了,赵国防备了一个寂寞。

  起初赵国还以为秦国是故布疑阵,白起根本没回去休息,只是假装回去了。只要赵国放松警惕,他就会立刻窜出来,给赵国一个惊喜。

  然而等了一年多也没看到白起跑来攻赵,反而是听说他去西北边攻打羌胡了。

  因为秦人似乎在和那头通商,可有些羌胡部落却不太安分,居然敢劫掠大秦商队,秦王于是震怒。

  赵王无语至极。

  他思考再三,还是把士兵从西边调走了。燕国军队确实太多,还是得派兵支援。

  只是被调走的仅有士兵而已,廉颇这位老将到底还是在秦国锲而不舍的挑拨下,被赵王暂且弃之不用。

  反正现在攻燕也不缺良将,有庞煖和乐乘就够了。他们缺的只是士兵罢了,廉颇不去也不要紧。

  燕王一听廉颇不上战场,就是一喜。

  燕王也觉得现在的战场其实对他们燕国有利,虽然燕赵是打得有来有回,没有谁压倒谁。

  但赵王觉得这是因为赵国缺兵,燕王却觉得这是因为赵国缺将。燕王仍旧认定庞煖不行,而乐乘,一个被俘虏的降将,能有什么本事?

  这次燕王学乖了,他去请了剧辛出马。

  只要剧辛能把庞煖搞掉,剩下一个乐乘根本没必要忌惮。然后他们就可以趁着赵国来不及把廉颇派出来统兵的功夫,打个时间差,攻占赵国一大批城池。

  燕王设想得非常美好。

  可惜,剧辛也看着庞煖这两年带兵和燕人打得有来有回、而没有一边倒压制住燕国军队,认为庞煖没什么本事。

  毕竟乐乘都跑去赵国了,领兵的是栗腹这个没什么将才的人。庞煖连这样的人都压制不住,确实是不如以前了。

  剧辛心想,他的友人可能真的是老了。

  人还是要服老啊!

  于是剧辛上了战场之后,行事并不是很谨慎。没多久就因为轻敌,不仅自己被庞煖俘虏击杀,还连累了两万燕军断送性命。

  战事到这里,并未结束。

  获得更多士兵补充的赵军战斗力不断提升,连连损兵折将的燕国却节节败退。燕国各城很快遭到了赵军围困,最后不仅相邦被斩杀,连都城都被赵军包围了。

  赵王并不打算就此灭燕,也灭不过来。

  秦燕之间有联盟,赵国要是当真准备灭燕,秦国肯定不会干看着。所以赵军只是把都城围着,也不撤兵,也不接着打。

  两边一时陷入了对峙状态。

  直到两个月后,实在受不了的燕国请求议和,奉上了重金,还许诺了割地,这次的战役才算结束。

  至此,一场仗打了将近三年。

  燕赵两国都损失惨重,虽然赵国最后获胜了,但这么久的战争,消耗也是巨大的。

  同一时间秦国却在休养生息。

  就连楚国也没打这么久,灭了鲁国之后就消停了。还有闲心迁了个都,迁得离秦国远了一些。

  魏齐韩等国也没怎么生事,就光顾着围观燕赵死磕了。

  这场战役结束后的一年多后,扶苏终于继位。

  扶苏看着各国战报,有些不太满意:

  “他们都安安静静的,我大秦如何能在其中捞好处?”

  他们可是趁着燕赵打仗,偷偷抢了好几座靠近秦国的城池。燕赵也没空管秦国,实在是腾不出手来。

  其实不仅秦国在偷偷占便宜,魏国也在占便宜。

  别看魏国没和别国开起大规模战役,局部的小摩擦还是有的。赵国和魏国紧挨着,魏国又不像韩国那么不能打,肯定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

  因而魏国也抢了一些赵城。

  扶苏还在琢磨要怎么继续挑拨六国之间互殴呢。

  突然有新的战报送来:

  “魏国向东去攻打齐国了,试图扩张领土。楚国也想抢齐国的领地,两边因此发生了交战。”

  魏国如今已经占领古陶国和卫国的不少地盘,楚国也把鲁国给吞了。夹在楚魏中间的阻碍已经消失,偏偏两家都看上了同一片齐国城池。

  于是战争一触即发,两边因为抢地盘打了起来。

  也不知道齐王现在是个什么想法。

  齐王:那是我的城池啊!

  两边还没打下齐国的地盘呢,先因为战利品分配的问题互殴起来了,真是魔幻。

  扶苏赞叹道:

  “楚王和魏王真是两个大聪明,打得好,希望他们打得更厉害一些。”

  扶苏就去找阿父,像模像样地问:

  “相邦,如今楚魏开战,可有办法能叫他们打得更激烈一些?”

  正在向始皇奏事的李斯:……

  不知道为什么,听着王上以君王征询意见的口吻同相邦说话,李斯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04_b/bjXRO.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快穿文 无cp  无字惊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