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大秦地府日常_无字惊鸿【完结】(530)

  连环计已经开始了。

  第一环,先给燕丹泼脏水,挑起吃瓜群众的兴趣。

  这个脏水能不能说服众人不要紧,因为秦国要的也不是坐实燕丹吝啬的人设。扶苏的目的在于让天下人因为这个有趣的说法,将消息传得沸沸扬扬。

  如果只是单纯的燕国派遣刺客刺杀秦王,那有什么好说的?没点劲爆的内容,传不了几天热度就过去了。

  现在有了匕首出状况的神来一笔,又有燕丹吝啬的传闻在。各国必然会热烈讨论,而且消息还会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六国。

  第二环,引导舆论。

  【要想各国的风向与我等想要的一致,之前安插在各国的商队就能起作用了。商队消息灵通,不仅可以帮忙传递秦国的最新趣事,还能先发制人将故事定性。】

  【针对寻常庶民,说辞便是燕丹吝啬,庶民多是听个热闹,不会仔细分辨真假。听完就过去了,心中留下一个燕丹和荆轲跳梁小丑的印象。】

  【针对见多识广的聪明人,说辞则要改一改,往阴谋论上靠。】

  匕首是不是被调换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匕首被调换了荆轲却没有发现。所以聪明人听完故事后,会认定荆轲能力不行。

  燕丹买没买到好匕首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燕丹识人不明,看重的刺客办不好事,他燕丹自己也难成大事。

  【而我大秦能提前得知刺杀一事,又能悄无声息地调换匕首,足够各国寝食难安的了。】

  秦国什么时候调换的匕首?

  本来所有人都会认定是荆轲入秦后调换的,可有了秦国提前得知刺杀之事、早做准备摆在那里。有没有一种可能,秦国的人手其实在燕国时就已经完成了掉包?

  倘若秦人的手都能插得这么深了,那燕王燕太子这些人,还能睡得着觉吗?秦王今日只是把匕首调换了,焉知明日是不是会把两人的随身用品调换了。

  到时候燕王和燕太子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这就是明晃晃的威胁!

  即便秦人调换匕首在后,可光是秦国连刺杀计划都能提前得知,这个收集情报的能力就足够叫各国畏惧的了。

  ——这便是嬴子楚为何断定扶苏在威胁六国的原因。

  今天遭殃的是燕国,明天可就不一定是谁了。

  嬴渠梁感慨:

  “只是换了一个匕首啊!”

  而后他算了一下时间,听闻荆轲刺秦在秦王政二十年,彼时扶苏应该才十几岁的年纪。

  十几岁就能布这么厉害的局了?

  嬴渠梁欣然赞叹:

  “不愧是寡人的儿孙!”

  但扶苏表示这还只是个开始。

  【刺秦一事发生后,父亲并未直接问罪燕国。我大秦虽是受害方,但受害方太过咄咄逼人反而不美,容易引起舆论的反弹。】

  所以第三环,扶苏说服父亲换一种方式给燕国施压,展现大国风度。

  比如,嘴上说看在秦燕多年远交近攻互为盟友的面子上,他就不要求燕国献上太子丹首级谢罪了。

  秦王大度,饶燕丹一条命,燕王喜自己看着办吧。他们秦王等着燕王喜献上诚意,比如废太子什么的。

  【可是如此一来,胆小如鼠的燕王喜为求保万一,还是会选择诛杀太子丹,不敢赌燕丹活着秦王会不会真的既往不咎。】

  秦王都说了不要燕丹性命了,你燕王自己杀了他,是燕王的问题,锅可不能再推到秦王头上。

  第四环,宣扬燕王喜贪生怕死。

  燕太子丹不堪大用,燕王喜也是个指望不上的昏君。燕国有这样的君上,可见已经没救了。

  顺便还能用燕王喜来反衬秦王胸怀若谷,叫燕王喜当个对照组工具人。

  这招扶苏还是跟秦穆公学的。

  秦穆公当初就是各种踩着晋文公他兄弟晋惠公给自己刷名声。

  什么晋惠公狡诈反复,秦穆公善良大度;晋惠公恩将仇报,秦穆公不计前嫌;晋惠公失道寡助,秦穆公得道多助。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最后硬生生让春秋各国都觉得秦国君主是个大好人。

  ——说起来这晋惠公谥号也是惠,他的操作和其他惠王惠帝比起来也不遑多让。

  惠果然是个有毒的谥号。

  秦惠文王:……

  嬴驷提醒来孙:

  “寡人的谥号似乎也是带惠字的。”

  扶苏表示:

  【那怎么能一样?您多个文呢,赵惠文王不也比单纯的惠王惠帝的好很多吗?】

  南嘉突然来了一句:

  “祖父不是废除了谥号制度吗?”

  扶苏赶紧给小孩解释:

  【是以后不立谥号了,之前的总不能也废了,不然如何称呼先王呢?】

  先王们可没有分几世几世的。

  被小孩一打岔,之前嘲笑谥号的翻车就揭过去了,扶苏继续说回正题。

  在败坏了燕国国君和太子的名声之后,这件事暂且揭过。但扶苏深知后头还有高渐离,他会跳出来为荆轲复仇的。

  不过扶苏嘴上不能这么说。

  他说的是:

  【没过多久,燕国派遣使者高渐离入秦,传达燕王的歉意,代替燕国向父亲献上赔礼。】

  【根据商队掌握的情报,高渐离实则和荆轲关系极佳。我与父亲便猜测此人来者不善,或许别有用意。】

  于是放任了高渐离在咸阳待着。

  直到高渐离终于动手,秦国压下了这个消息。

  【当时秦国正在灭楚,高渐离企图通过刺杀父亲和我,使得秦国生乱。届时原本顺利的秦楚之战许会出现变故,运作得好还有几率达成两败俱伤的结果。】

  这样一来,燕国就能占尽便宜了。

  【此时如果燕国使者再次刺秦的消息传出去,虽然会激起我大秦士兵的愤怒,却有些浪费了。毕竟楚国一时半会儿灭不了,等能腾出手来攻燕时,愤怒已经过去了。】

  所以第五环,压下消息,伪装成高渐离还在秦国客舍的假象。

  等到时机成熟,曝光高渐离刺秦一事,问责燕国,光明正大地发兵攻燕。

  第六环就是关于高渐离一事的造势了。

  如何通过舆论调动军队的怒气值,如何完美占据名分大义。为了叫父亲身上清清白白一点谴责都不沾染上,扶苏煞费苦心。

  【高渐离和荆轲的关系,也是在此时曝光的。燕国派遣刺客的好友来做使臣,显然从一开始就居心叵测,定是故意遣刺客来秦潜伏数年,图谋甚大。】

  至于这是高渐离的个人行为?

  怎么可能!国与国之间没有个人行为!

  聪明人只会多想,越发认定里头有猫腻,如此便正中大秦下怀。

  扶苏说完,喝了一口蜜水。

  说这么多,他都渴了。

  长辈们俱都凝神沉思,琢磨扶苏用的几种舆论手段。

  该张扬的时候张扬,该收敛的时候收敛。松弛有度,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法,最后组成一张大网,将燕国牢牢围困在其中。

  先王们认真琢磨了很久。

  然后秦渠梁诚实地表示:

  “寡人不太清楚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舆论策略。”

  能精准分辨用哪一招最好使,也是一项本事了。

  出生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的现代人在这方面有天生的优势,很多人从小耳濡目染接触网上的舆论战案例,就能无师自通。

  但古人在这方面吃亏,不懂就是不懂,需要从头开始学习。

  扶苏放下茶盏:

  【这事简单,找个擅长此道的臣子,把事情交给他去做。】

  君王又不用事事亲力亲为。

  就像他阿父,便从来不为难自己。和经济还有舆论有关的东西,直接丢给儿子去处理。

  先祖没有合适的儿子,但一定能招揽到合适的臣子。

  扶苏感觉今天的讲课可以结束了。

  接下来就让先祖们自己领悟去,相信他们一定可以举一反三的。

  扶苏正准备宣布课后作业。

  嬴政忽然问了一句:

  “书写好了吗?”

  扶苏下意识反问:

  【书?什么书?】

  蒙恬小声提醒:

  “之前说好的《商战论》。”

  扶苏:……

  扶苏:!!!

  扶苏最近这些日子和阿父重逢快乐得不行,就有点浪了。别说写书,他都把书的存在彻底抛之脑后了。

  要不是父亲突然提醒,他真就不记得还有这件事了。毕竟他不爱写书,不爱干的事情总是很容易被大脑刻意遗忘的。

  扶苏连忙丢下一句:

  【书哪有那么快能写完,再等等吧。】

  而后连作业都顾不上布置了,唰地切断直播溜了。

  干完这些低头和小南嘉对上视线。

  粗心大伯后知后觉:

  “啊,今天忘记叫你和你父母多见几面了。也就刚开始抽查作业的时候见了一回,后头他光顾着分享,没有点人回答问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04_b/bjXRO.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快穿文 无cp  无字惊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