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大秦地府日常_无字惊鸿【完结】(72)

  周朝那点家底哪里比得过这个,放在一起显得周天子都不够大气了。

  秦皇:多好的儿子,想要。

  别人家的儿子为什么能养得这么听话且优秀呢?

  扶苏微笑着为秦皇沏了一杯清茶:

  “陛下远道而来,应有许多话想说。都是一家人,不必客气,有话便直问吧。”

  又为父亲和自己沏了一杯茶。

  端起茶盏浅抿了一口,被苦得差点撑不住表情破功。好在他的伪装功夫还在,迅速稳住了,行动自然地将杯盏轻轻放回原位。

  始皇看着他装模作样,心里有些好笑。

  他家太子为了给阿父撑面子,也实在是辛苦。

  始皇拿走了他面前的茶盏:

  “此茶太苦,朕也不爱喝它。还是让侍者送上蜜水吧,以茶待客本也不是我大秦的习惯。”

  先秦时期哪有品茗的活动,吃茶的人都不是特别多。后来那种不加调味料的清茶,就更是千年之后的风尚了。

  在先秦,待客用蜜水才是常事。

  且蜜水也不是谁都吃得起的,因为会养蜂的人少,很多贵族只能去野外寻野蜂蜜。运气不好就找不到蜂巢,家里很多天都吃不上蜜。

  秦皇尝了一口那清茶,也被苦得默默放下了。

  扶苏用眼神向父亲吐槽:

  ‘谁弄来的茶叶,怎么这么苦?’

  始皇回了他一个眼神:

  ‘商城里买的,不便宜呢。’

  约莫是什么名贵品种,甚至可能是某些特殊世界的特殊品种。反正在场三人都喝不来,大家很现实地都在追捧能让人身心愉悦的甜味。

  换上蜜水之后,果然三人喝水的动作都频繁了不少。

  扶苏还体贴地询问杨将军是否要坐下歇一歇,让大将军当侍卫一样站着委实失礼。

  杨端和爽朗一笑:

  “太子殿下不必顾虑末将,末将出门守着就是了。”

  秦皇回头看了他一眼:

  “此处安全,不必护卫朕。”

  扶苏便提议:

  “外间有不少将军在,杨将军可去同他们作伴。今日吴起将军与人约了比斗,很是热闹。”

  杨端和果然意动,请示过陛下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出去了。

  那可是吴起!还是投奔了大秦的吴起!错过这次还不知道下次能不能看见!

  秦皇这才聊起之前的话题:

  “朕见太子与你父感情极佳,实在有些好奇。朕那长子……”

  说到一半皱了皱眉,似是想起了那句已经成为公子扶苏口头禅的“好不好,父亲”。

  真是让人头疼。

  扶苏也猜到他是为了这事来的了。

  但扶苏并不觉得他们父子感情好是多亏他自己如何如何,分明都是阿父的功劳。他小时候那样冷淡漠然,父亲依然耐心地用温柔暖化了他,可见还是他的阿父最好。

  扶苏便露出疑惑的神色,明知故问:

  “陛下为何会与令郎不睦呢?自我三岁起被父亲接到身边教养,我与父亲就不曾有过矛盾,我还以为旁人皆是如此。”

  这就是胡扯了。

  别的扶苏又没有他的病症,哪怕和他一样三岁丧母,估计也顶多是被侍者养大。他阿父因他生病放心不下,才会选择百忙之中抽出空闲亲自教养。

  要不怎么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别的扶苏健康活泼,所以当爹的就能心安理得丢手了,任由小孩自由生长。还得是像他这种问题小孩,才能多争取到一些父母的疼爱。

  扶苏很早就懂得了这个道理,因而他会主动撒娇装可怜,引得阿父怜惜他。

  而他那群蠢弟妹,一个都没学会。

  扶苏撒谎的本事是他爹亲自教出来的。

  因为扶苏小时候感情缺失的模样太明显了,为了糊弄住外臣,始皇就一点点教他什么时候要露出什么表情神态。

  到如今功力大成,有时候连他亲爹都能骗过去。得亏他爹了解他,哪怕偶尔被假象蒙蔽了,也能靠对儿子的熟悉判断出真假。

  可惜秦皇显然没这个外挂。

  所以他很顺理成章地相信了扶苏的鬼话,还若有所思起来。

  原来太子扶苏从小是秦政带大的吗,那就难怪对方和父亲没有矛盾了。政治主张、行事风格等等,可能都受到父亲的影响,和父亲的想法是高度一致的。

  早知道放养儿子会养成现在这样,他也把人带在身边耳濡目染了。

  秦皇不由惋惜:

  “朕当年还是太忽略孩子了。”

  始皇:……

  始皇一边觉得放任儿子在那里忽悠其他位面的自己不太好,一边又舍不得打断扶苏的调皮。

  他本身就和别的始皇帝作风不同,这才会养出不同的扶苏。换成别的始皇帝,哪怕从小把儿子带在身边,养出的也绝对不是这样的芝麻馅包子。

  更何况他家的芝麻馅里还掺了点料。

  先秦的淳朴君王还不知道什么叫买家秀与卖家秀,好在他们本来也没有再尝试养一次儿子的机会。

  这个谎言,大概是不会被戳穿的吧。

  秦皇的疑惑得到了解答,便聊起了别的话题。他和始皇就治国方面讨论了一番,因为他发现自己和秦政的治国理念不太一样。

  始皇坦然表示:

  “朕教导太子时,也总有反思。天长日久,便去芜存菁,更显完满了。”

  他从来不因为儿子年纪小,就觉得他说的话是童言童语,不必在意。扶苏从小便很聪明,经常能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来。

  当爹的就会自省,然后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免得不好的习惯和想法留在身上,教坏了孩子。

  皇帝当久了很容易变得固执,听不进去旁人的劝。有扶苏在旁边,大大延缓了这个坏毛病的养成。

  久而久之,扶苏劝说他时,他都能听得进去,比旁的任何人劝他都好使。

  始皇忍不住分享爱子的事迹:

  “太子幼时与朕讨论儒法之事,便说各家有各家的长处。若只取一家,实在可惜。不如杂糅兼并,取长补短,是以朕便让他通读《吕氏春秋》,走了杂家这一道。”

  在那之前,始皇受韩非作品的影响,其实对法家存在明显的偏爱。

  但扶苏却指出了韩非作品里的问题,认为韩非受到韩国局势的影响,偏激地夸大了“五蠹”的坏处。他把学者、商人、匠人等全部打为社会蛀虫,是对这些从业者存在过于严苛的偏见。

  五蠹里纵然也有游侠等确实没多少用处的存在,可韩非的打击范围也太广了。

  扶苏放下喝完的茶盏:

  “诸子百家都是这般的,夸大别家的错处,少提他们的贡献。儒生论法也是如此,墨者论儒也是如此,各派倾轧,哪有公正可言?”

  所以更不能只看一家之言,得把每家都看一遍,然后挑对的去相信。

  这个道理扶苏四岁的时候就领悟了。

  始皇见稚童都能说出不可偏信的话来,便审视自己。而后不再对法家过分信赖,兼容并进方为长久之道。

  秦皇原本听到这样的话是会皱眉的,他很不喜欢旁人质疑法家。

  但是想想李斯都干了什么……

  扶苏轻笑一声:

  “陛下也想起来了吧?您去的及时,李丞相大约不曾来得及做什么。而在其他大秦的位面里,他这位法家代表恐怕利用法度贻害过大秦统治。”

  这种事情不用猜都知道。

  秦皇沉默了。

  那些位面的李斯,为了不被二世胡亥厌弃从而失去权柄,向胡亥上书了一篇“独断专权、酷法治民”的治国方法。

  秦律本来就很严格了,再往极端上走,大秦焉能不灭?

  扶苏慢悠悠地背了几段《五蠹》中的内容,大抵是在说儒生干预朝政、阻碍社会变革和进步,纵横家巧言令色、为了一方利益歪曲事实、威胁国家稳定,而工商之民也会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他言辞犀利:

  “然而韩非不曾说过,坚持刑名法术之道的人,也是国之蠹虫。为了自己的权势,可以枉顾君上的恩德、家国的安稳和庶民的性命。”

  “错的是他们的身份吗?只是所有人都有私心,所有东西都会被有心之人用以谋利罢了。”

  法家,也没比儒家好多少。

  所以陛下,要不要考虑入我杂家呢?

  始皇:……

  始皇默默撇开了眼睛。

  抱歉了秦皇,放任儿子忽悠你是朕的不是,但朕也没有办法。太子他是名家著名编外弟子,朕也说不过他。

  秦皇是个思想很坚定的人,并非三言两语能够动摇。

  然而他碰到了一个滔滔不绝的太子。

  扶苏能从一百个角度把人带歪:

  “陛下执政至今,算上未亲政之时,有四十五年了吧?”

  这还是把死后的八年加上的。

  秦皇突然get到了他想说什么,表情微变,不怒自威,看起来十分迫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04_b/bjXRO.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快穿文 无cp  无字惊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