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历史直播,开幕暴击_苦竹根【完结+番外】(174)

  评论区

  “原来这件事与庞统没有关系啊。”

  “荆州水军靠不住,最后还得靠北方的步兵,曹操也很难。”

  官渡之战前的位面。

  曹操:“若是奉孝在场,可有破解之法?”

  郭嘉:“若有可能,当暂缓军事行动,屯兵荆州。一来适应荆州环境,训练水军;二来,只要安抚荆州吏民,巩固防区,江东不攻自破!”

  这正是贾诩曾提出的意见,但曹操也有自己的难处。

  曹操:“可是还有北方的马超韩遂虎视眈眈,孤耽搁不起啊!”

  郭嘉蹙紧了眉头:“按理说,冬季刮西北风,若是火攻,只会烧到江东,嘉也不知周瑜会如何行事……”

  没有在江南长期生活过的人,怎么可能知道南方的局部气候差异。

  第160章 群雄逐鹿

  江东三人组也在商讨破解之法。

  孙策:“火攻?”

  孙权:“冬季刮西北风,如何火攻?”

  周瑜沉吟片刻,不确定道:“江南不似江北,江南山水连绵,各地气候不同,冬季也并不总是刮西北风,若是能选择一个合适的决战地点……”

  【小说中周瑜忌惮诸葛亮的才能,刻意刁难,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明知道这是陷阱,却不能退缩,他说不需要十天,只要三天就能得到十万支箭,并当众立下军令状!】

  周瑜苦笑道:“瑜居然成了善妒的小人!”

  罗贯中是吧,记住你了!

  张飞:“先生,周瑜当真这般刁难你?”

  诸葛亮忙辟谣道:“这是小说家言,都是后人虚构的,周公瑾宽宏有雅量,持君子之风,怎么可能做这种事!”

  张飞:“这故事有意思,也不知先生要如何才能在三天得到十万支箭?”

  诸葛亮:……

  【第三天晚上,诸葛亮带着二十只小船,船上绑着一圈稻草人,前往江北曹营而去。待他们行到江中,江面升起大雾,面对面都看不清人。】

  【诸葛亮立刻命士兵击鼓,鼓声震动了对面的曹营,曹操本就多疑,此时更是惊疑不定,他怀疑是周瑜趁着夜色偷袭,又因为大雾无法贸然出兵,便命人往江面射箭,这些箭都被诸葛亮带的稻草人笑纳。目的达成后,诸葛亮又用攻心之计,对着曹营大喊“谢曹丞相箭!”】

  评论区

  “谢曹丞相箭!”

  “曹操得气死吧。”

  曹操:……孤现在就很气!

  “曹操为什么不用火箭?”

  “若是对面的船带着火箭冲向曹军呢!”

  “天降大雾,根本不知道江面有多少人,曹操不敢冒险。”

  “如果周瑜让诸葛亮借的不是十万支箭,而是一万只弓他又该如何?”

  周瑜:“吾怎么可能做这样的事,又不是要与刘玄德结仇!”

  “这件事就要问罗贯中大大了。”

  罗贯中:……

  挖坑之前总要有解决方法,总不能坑自己。

  【草船借箭是小说中诸葛亮与周瑜的一次交锋,这是在为后续的诸葛亮三气周瑜做铺垫,将周瑜塑造成一个心胸狭隘,不能容人的小气之人!】

  苏轼为喜欢的古人打抱不平:“想当年,周公瑾羽扇纶巾,面对曹操大军毫不畏惧,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何等的风采,怎么就变成小人了!”

  苏洵却若有所思道:“为父常去勾栏瓦舍,曾听到过这样的故事,只是编排的没有这般逻辑严密。”

  苏轼:“不行,我要多写几篇文章,为周公瑾张目!”

  苏辙:“兄长的文章要有一定底蕴的读书人才能看懂,勾栏瓦舍却是面向普通百姓的,流传面更广。”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苏轼:“……”难道我也要去写传奇话本?

  【历史上,草船借箭是真实发生过的,但主人公是孙权,不是诸葛亮。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也就是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与孙权在濡须口交战,孙权率领七万人抵抗曹操四十万大军,两军相持一个多月,后因为气温升高江水上涨,曹操无奈退兵。此战后,曹操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

  评论区

  “原来孙权不是只有合肥之战啊。”

  孙权:“胜败乃兵家常事!”

  孤不就在合肥败了一次吗,至于一次次扎心吗!

  ……

  【《三国演义》中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两军在赤壁对战,曹军在北岸,联军在南岸,周瑜想要火攻曹营,但当时正值隆冬,天下刮的是西北风,若是用火攻,只能玩火自焚。诸葛亮却说自己可以借到东风,他命人建起一座七星坛,在其中施法,三日后,赤壁地区果然刮起了东南风!】

  诸葛亮:“噗……咳咳!”

  诸葛亮已经很谨慎了,他并没有喝水,却被自己的口水呛到了!

  刘备和帐下的文武群臣都好奇的看着诸葛亮。

  张飞惊叹道,“军师真乃神人也,居然还会呼风唤雨!”

  诸葛亮抬起衣袖遮住自己的眼睛,又羞又窘:“亮一介凡夫俗子,哪里来的呼风唤雨之能!”

  我要是会仙术,一定先去许都杀了曹操……

  天幕下的平行时空都被震撼了!

  始皇:“此人莫不是修仙有成!”

  汉武帝:“他是怎么修炼的?”

  这是还没有放弃追求长生的千古一帝二人组。

  李世民怀疑自己的记忆:“《三国志》中有这段吗?”

  长孙无忌等人细细回忆后,信誓旦旦道:“没有!”

  不过,他们也对自己的记忆产生了怀疑,命人将《三国志》《江表传》等汉末史书拿来,仔细研读。

  朱元璋瞪大眼睛:“咱读书少,太子你说说,这是真的吗?”

  朱标也无语:“天幕不是说了吗,这是小说家的故事,应该是假的吧。”

  ……

  评论区

  “欲破曹军,需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小说中并没有明说诸葛亮施展法术呼风唤雨,也可能是诸葛亮擅长观察气象,看出了三天后会有东风,才装模作样的施法。”

  曹营中先是恍然大悟,随后却又有了更大的谜团。

  郭嘉:“做法是假,但大冬天哪里来的东南风!”

  曹操面色更加阴沉:“莫非真是天不佑孤!”

  诸葛亮:“这样说还有点道理,天象气候确实可以提前预测一二。但赤壁之战中亮并没有参与过多,只是使节罢了。”

  孙策为自家好友抱不平:“赤壁之战分明是公瑾的功劳,居然都被此人抢了去!”

  孙权也皱着眉头。

  【七星坛借东风当然是无稽之谈,首先任何人都没有呼风唤雨的能力,其次,赤壁之战的最大功臣是周瑜!】

  评论区

  “谁说人类不能呼风唤雨的,我们现代就能改变天象。”

  “哪里不下雨,就打上几炮,人工降雨!”

  始皇:“人工降雨!”

  汉武帝:“鬼斧神工,这不就是神仙手段吗!”

  李世民:“自朕践祚以来,天下九州蝗旱灾害就没有断过,若是我们也能人工降雨,岂不是能缓解灾情!”

  前段时间,因为蝗灾肆虐,他还生吃了一只蝗虫,以破除百姓对蝗灾的恐惧。

  若是天幕能告诉他如何人工降雨,他愿为天幕建庙,代代祭祀!

  “人工降雨的说法不准确,应该叫人工增雨才对,根据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一些必要条件,促进水滴凝结成雨。”

  “现代都是用飞机火箭往云层播撒干冰、碘化银和盐等催化剂,使云层迅速凝结,增加降雨量。”

  “若是万里无云,我们也没有办法无中生有。”

  平行时空下的观众恍然大悟。

  始皇:“墨家可知天幕之意?”

  墨家:陛下太高看我等了,天幕上每个字都认识,但合起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飞机、火箭这些臣闻所未闻,但用盐作催化剂,大概是将盐撒到云层上……”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渐渐低不可闻。

  李斯:“盐是何等贵重之物,居然随意抛洒。”

  说白了,人工降雨带来的收益不一定比盐值钱。

  李世民也感叹道:“即便当世有这样的妙法,也没有这么多盐啊!”

  朱元璋:“真不知后世是什么样的世界,如此神奇!”

  大明距离后世仅五百多年,他却觉得像是两个世界一样,完全无法理解天幕中露出的信息。

  【呼风唤雨是假的,但赤壁之战时确实刮起了东南风,这样有悖常识的现象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们都知道,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上升,热空气上升后,周围的冷空气就会自动补充过来,这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05_b/bjXSJ.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