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_九沓【完结+番外】(84)

  两个人,一个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一个是文官之首的首席宰相,此刻恨不得起身拥抱庆贺。

  但此时的场地和他们身居高位的面子到底悬崖勒马一般把他们勒住了。

  淡定,坐好。

  做一个稳重的皇帝/宰相。

  【但是,张说这个提议真的是完美无缺的吗?】

  笑容在戛然而止。

  两个人并在一起,像是电影被按下暂停键的画面。

  呆滞,且纹丝不动。

  这是表示质疑了?

  天幕要是这个说法,那后面可就不会跟什么好话了。

  李隆基和张说再次对视一眼,这次,二人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彼此的无措。

  完了,要被说了。

  张说恍然惊醒。

  他单知道天幕是要背刺张嘉贞的,为什么忘记了天幕或许也是要背刺他的呢?

  此刻,他只能在心里默默安慰自己。

  无妨,自己毕竟才当了这么短时间的首席宰相,若是天幕指出他日后会犯什么错误,他一一记录下来,到事情即将发生的时候,及时遏制错误的发生。

  幸好幸好,天幕出现的早。

  不是像姚崇那样,临近他罢相了,才出现关于他的天幕。

  天幕要是出现那么晚,黄花菜早该凉了。

  就像现在案几上的没屁股鸡,凉的透透的。

  【回忆一下张说的建议,既然府兵制的免费兵招不来,那就花钱雇吧。只要身体素质过关,就不要管出身经历了。发现哪里会造成弊端了吗?】

  李隆基和张说第三次对视,这回他们的眼中连茫然都没有了。

  眼睛里心灵的窗户,是脑子的门户,他们看到彼此脑子的空白了。

  发现哪里会造成弊端了吗?

  没有发现啊……

  李隆基把视线给到下面的百官,那意思是,你们发现了吗?

  百官因低头而摩擦衣裳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发出了不大但让李隆基觉得甚是刺耳的声音。

  大家都没发现?!

  百官头都不敢抬。

  他们不敢发现张公的错误。

  [花钱雇佣?花了太多的钱?毕竟那会朝廷穷嘛……哈哈哈哈]

  百官:大可不必再一次戳他们的肺管子,他们会努力干活的,争取让大唐早日走向富裕之路。

  [是错在了不管出身经历,一律雇佣吗?]

  【错在了不管出身经历,仅仅以身体素质作为衡量判断的标准。这回造成怎样的后果?招募进来的有很多身体素质强的地痞无赖,这些地痞无赖无视军纪,腐败便从中滋生,腐败一旦滋生,再强的身体素质,都难以转化为战斗力。】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会造成的后果只有士兵眼中只有将领,而无朝廷,更无皇权。长此以往,被朝廷花钱招募来的兵,会在另一种意义上成为将领的私人兵。】

  【最可怕的是,若这些统领士兵的将领再掌握了民政、财政大权,势必会造成地方脱离中央,军阀割据的场面。一个不被重视的中央,还能是中央吗?】

  【这里,埋下了安史之乱的祸根。】

  安史之乱!!

  听到这熟悉的名词,李隆基被吓得站起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累瘫,滚回床上躺尸(.-.)(:丨)(._.)(:丨)(.-.)

  第48章 (视频) 宇文融:我刚升官你就说我要被流放了?

  安史之乱!

  这个词李隆基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就是这个词,自一开始出现就让他迎接了最猛烈的背刺。

  此后他勤勤恳恳,日也担心, 夜也担心,不敢懈怠。

  虽,虽偶有懈怠……

  想到这里, 李隆基不免有些心虚。

  他话尚且不敢说的太满, 毕竟上次逮小鸟的事情被天幕当场抓住。

  但是经过天幕的纠正, 他确实悔改了!

  他有在真心悔过。

  现在, 天幕将安史之乱的祸根指出来了。

  李隆基在经过了短暂的本能害怕之后,一种脑子即将要抓住什么知识的感觉让他兴奋起来。

  祸根!

  知道祸根来自于何,在现在就把祸根给铲除了不就没事儿了吗?

  安史之乱就不会发生, 那么他未来会做的, 最让人诟病的一件事,弃城而逃,也就不会发生了!

  李隆基提笔刷刷把天幕刚刚说的话给一字不落的誊抄下来。

  然后他拿起朱笔,开始找重点了。

  朱笔一拿起来, 另一个最根本性的困惑萦绕在李隆基的心头。

  天幕是讲到改府兵制为募兵制,那这祸根, 是募兵制吗?

  可天幕刚刚还夸募兵制是让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 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天幕明明在夸。

  现在怎么反而说起了祸根呢?

  [募兵制当然是好的, 但是筛选标准太单一了。]

  [都给他们钱了啊, 要求就再高一点点呗?]

  [最主要的是民政、财政大权不能下放啊, 真无语, 李隆基他懒死吧。]

  [就是就是, 最开始当皇帝那个勤奋劲头去了哪里?]

  [后期他真的一点脑子都不想动。]

  李隆基连连摇头, 否定三连: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我现在还把姚崇那“十要事说”贴在自己时时刻刻能看到的地方。

  每次天幕结束后他都会反复看自己记下的笔记,从里面找蛛丝马迹,结合当时的大唐情况看看有没有什么能改正的地方。

  怎么能说他现在不勤奋呢?

  他现在连小鸟都不敢逮了。

  莫说是享乐安逸,他只求下一次的天幕不要再背刺他了。

  李隆基为了反驳天幕,当即就表演了一个现场动脑子。

  在弹幕的提醒下,他抓住了重点。

  李隆基手拿朱笔,在刚刚天幕说的那番话中提取重点。

  “地痞无赖无视军纪,会滋生腐败。”

  “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士兵的眼中只有将领再无皇权。”

  “将领掌握了民政、财政大权,地方将会脱离中央。”

  既然军中会有地痞无赖,那就不能单单要求招募来的士兵身强体壮。

  士兵眼中只有将领没有皇权,那将领就不能久任一职,还要严厉打击个人崇拜之风。

  地方脱离中央。

  这句换让李隆基后背发冷。

  地方不再受中央的管辖,这无异于将人断手断脚,一个不再能管理地方的中央不是中央。

  地方把皇权的威严放在哪里?把他李隆基放在哪里?

  这是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他决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累点就累点吧,他就是累死,也不能把手脚给断了。

  这几个大权绝对不能外放。

  在李隆基疯狂进行头脑风暴的时候,张说在一旁汗涔涔的。

  他的汗水顺着脸流到下巴,然后滴到面前盘子里的鸡腿上。

  鸡腿能不能吃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现在天幕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是他造成了安史之乱的意思吗?

  他是这场天幕的主角,在此之前,天幕将他夸到忘乎所以,此时骤然听到类似于背刺的话,他相当不适应。

  且这种背刺不是普通的背刺,天幕直接把安史之乱拿出来说事了。

  那可是安史之乱啊。

  完大蛋了。

  陛下因为安史之乱弃城而逃而受到猛烈的抨击,他张说因为制造出一个安史之乱的祸根也会被更猛烈的批判。

  陛下尚且是陛下,毕竟还没有人有几个胆子挑战皇权,这是要掉脑袋的事情。

  可他就是一个小小的宰相啊,他没背景没人脉的,能不能当宰相还是陛下一念之间的事情。

  救命,张嘉贞还看着呢。

  张嘉贞现在一定虎视眈眈,天幕结束后他就有本启奏了。

  他一定要抓住自己的这个小辫使劲薅。

  也不知道陛下有没有与他心生隔阂。

  或是说陛下会不会推卸责任把这事都扔他身上去。

  张说瞧瞧掀大眼皮,往李隆基那里看去。

  之间李隆基满面红光,飞速在纸上写写画画。

  完全没有注意到他。

  陛下这是在回顾天幕?

  顿时,张说对李隆基的敬仰之情有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地乱涌。

  不愧是陛下,要不怎么说就陛下能当皇帝,别人当不成呢。

  就这份迷面对背刺仍然沉着冷静,就是他应当学习的!

  真乃吾辈楷模,不愧是被背刺那么多次的鼻祖。

  心理素质就是好啊。

  张说受李隆基的影响,也开始沉下心来仔细回想刚刚天幕说的话。

  【募兵制究竟是好是坏,可以肯定的是,募兵制一定是好的,它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分工精细化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这话相当于是给张说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05_b/bjYP2.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无cp  九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