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_九沓【完结+番外】(90)

  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其实这个陆坚出言反对丽正书院,是有一些心里不平衡在的。在他眼里,这种文职工作能给国家创造什么价值,百姓能吃饱穿暖吗?书又不能当饭吃。他们这些办公的人每天撅起屁股处理政务忙得要死,怎么没看到陛下说要给他们加薪。】

  【发牢骚大家还是能理解的,尤其是上班的人,谁会因为上班而快乐呢?在这个时候,要是看到了那种干的活不多还拿双倍工资的同事,心里肯定会不爽吧。】

  [确实,上班嘛,哪里有不疯的呢?]

  [我实话实说,同事不干活还要拿两倍工资,我要发疯。]

  [但或许修订书籍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

  [因为心里不平衡就一棒子打死文治肯定是不行的。]

  [国家发展是离不开文化发展的。]

  天幕上的评价十分中肯。

  陆坚本以为自己要挨骂,还是那种支持者一面倒向张说的骂。

  现在看来后人骂的也不是那么狠嘛。

  不知道为什么,后人好像跟他共情了。

  事实上,降低心理预期就不会受到伤害。

  此时的陆坚在经过天幕的背刺后完好无损地坐着。

  没捂胸口,也没有垂直倒下。

  【要说我们在遇到工作上的烦心事时,一般是去找朋友吐槽的。但这个陆坚不一样,他特立独行,他要去找领导吐槽这个丽正书院。他找的还不是一般的领导,是丽正书院这个项目的发起人和组织人,张说。他说,我觉得这丽正书院的设立十分不合理,给学士的工资太高了,这群学士还没什么能力,不如全都遣散回家完事。】

  [勇啊,敢去找领导吐槽。]

  [他去找领导,然后指着领导的鼻子骂:你这里做的不对!重新做个方案吧!]

  [笑死我了,张说鼻子气歪。]

  [他好像要骑在张说的脖子上。]

  [张说不得骂死他啊?我想起了之前的两个宰相,姚崇跟宋璟两个人的嘴巴都厉害着。]

  [感觉张说的嘴巴也不会弱。]

  张说哼哼一声,有些得意。

  那他一个文人,还能不会说话吗?

  他最会说话,也最会怼人了。

  除了姚崇,他这辈子就没遇到过谁跟他打嘴仗打赢过的。

  那陆坚肯定不能说过他,不然他宰相的面子往哪放。

  陆坚连连摇头。

  不说了,再也不说了。

  早知要面对如今这尴尬的局面他何苦去跟张说吐槽。

  真的自讨苦吃。

  现在大家都在看他。

  尴尬。

  张公身上肯定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将,能不能讲讲张公其他的事儿?

  天幕跟张公玩儿,就别带他了呗?

  他其实不是那么注重名垂青史这件事。

  【陆坚这是骑着张说脖子上说他做的不对呢。张说能容忍自己这么被反对?他不能,所以他当即就发怒了,厉声辞色驳斥回去:“自古以来,皇帝要是把国家治理至太平后,都会走上大肆兴建土木,纵情声色,沉迷享乐的道路上。只有我们的皇帝他发展文治,善待儒生,将古代的典籍整理编撰成册。这是天大的好事,没有一点可以指摘的地方。现在朝廷上下全力支持促成学院的建成,你反而要反对,你安的什么心?你在说陛下做的不对?】

  【陆坚能怎么说?陆坚不敢说话,他安静如鸡。他不让皇帝搞文治,难不成让皇帝走上大肆兴建土木,纵情声色,沉迷享乐的道路?那他可就成了千古罪人。】

  【要说张说的话也说的很有技巧,他不仅驳斥了陆坚,还拍了拍李隆基的马屁。这话缩减缩减,就是自古皇帝都昏庸,就李隆基贤明的意思。】

  李隆基摇摇头表示反对。

  他不认可。

  说张爱卿拍他马屁,他是不认可的。

  这完全是在根据史册记录而歪曲事实,后人这是自己揣测张爱卿的态度。

  张爱卿明明老实正直。

  他十分欣赏自己的诗,不是拍马屁的那种人。

  张说的拍马屁的心思被天幕当场戳破,老脸一红。

  但他想了想,除了宋璟那无比公正耿直的人,哪个当官儿的他不拍皇帝马屁呢?

  只是拍在马屁股和马蹄子上的区别。

  就是四大贤相之一的姚崇他都要拍呢。

  没人比他更会讨陛下欢心了。

  想到这里,张说又梗着脖子坐起来。

  他不心虚,他完全不心虚。

  李隆基看着张说坐地笔直的模样,会心一笑。

  瞧瞧他的宰相,毫不心虚。

  多么正直且真性情的一个人啊!

  若是没有这次的天幕,他尚且还不知道张说是如此欣赏他。

  张说就是他的知己,他此后要更信任张说,不,不仅仅要给予张说信任,他还要更加重用张说!

  李隆基在心里高兴地想。

  天幕就像李隆基肚子里的蛔虫。

  【张说驳斥陆坚的话理所当然传到了李隆基的耳朵里,他龙心大悦,觉得张说就是他的知己,此后更加信任张说,并打算日后重用他。】

  【但张说到底是否能被予以这样完全的信任呢?其实是不能的,这个我们之后会讲到。】

  李隆基:呆滞,jpg

  知己、信任、重用这三个词甚至还在李隆基脑袋里循环往复地徘徊着。

  天幕一句“不能予以完全信任”,抄着一大块砖红色的搬砖,虎虎生风就往他脑门上砸过来了。

  李隆基晃了晃脑袋,晕乎乎的。

  难不成张说也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

  幸好啊,幸好天幕出现的时间及时啊。

  现在张说确实没犯错,但人心易变,保不齐日后张说也生了什么贪污的心思呢?

  没关系,天幕还在呢,他会根据天幕说的错处,来惩罚未来的张说的!

  这话也把张说给吓住了。

  什么意思?

  天幕这是即将要背刺的意思?

  张说左歪头右歪头,左思右想。

  他确定,此前自己的确是没有犯错,天幕抓不到他的小辫子。

  但以后……以后的事他就不确定了。

  可这以后毕竟是有改正之机的呀。

  陛下英明神武,自然不会因为他没有犯的错误而贸然惩治他。

  只要他能把以后犯的错给记下来,小心规避就好。

  李隆基同情看了张说一眼,那意思,你完了,天幕要背刺你了。

  接着认真拿好笔,准备做笔记。

  来吧天幕,我准备好了,快告诉朕,张说犯了什么错,朕要牢牢记住!

  但天幕并没如李隆基的意。

  【把话题继续扯到丽正书院上。陆坚对丽正书院不满意的原因之一,是被选进书院的学士太垃圾了,能力不行,白拿工资,像个吃白饭的。那我们就来看看他认为的这个“垃圾”是谁。】

  【这个人就是唐代著名诗人,“吴中四士”之一,盛唐诗坛那颗最璀璨的明珠李白的发现人,四明狂客,贺知章。】

  【我这样说贺知章,你们是不是会觉得有点熟悉,但是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印象?】

  【你们可能只是觉得贺知章的名字熟悉,但是我敢打赌,你们所有人都背过贺知章的诗。这首诗可以算得上是我们所背唐诗之中的启蒙诗之一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啊!!我背过啊。]

  [原来这首诗是贺知章写的!]

  [小时候只觉得诗难背,根本不理解这里面的意思,现在才明白贺知章有多厉害。]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画面感真的太强了。]

  [呜呜呜,我五年没回家了,想家了。]

  【作者有话要说】

  看到有的宝贝想看《兰陵王入阵曲》,我再仔细查查资料,贺知章讲完就写这个,用来背刺李隆基。在这个平行时空《兰陵王入阵曲》肯定不会再被禁掉,主打的就是弥补遗憾。你们要是有其他想看的也可以说,不影响节奏我都会写。

  根据时间线,有名的诗人也会逐渐写出来~

  其实越往后写,对这个平行时空的影响就会更大一点,真正的历史我会放在天幕去讲,天幕讲不了的放在作话。再强调一下,这是平行时空哦,不会否认任何历史的。

  今天比以前要早将近两个小时写完!(抬头挺胸)(骄傲)

  第51章 (视频) 大器晚成贺知章

  大殿上的贺知章看着天幕上的后人兴奋。

  完全不理解这兴奋从何来。

  但是这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好熟悉。

  哦,脑袋有点痒, 一个属于未来的他的脑子,好像要长出来了。

  贺知章本能往张九龄那里那里看了一眼。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05_b/bjYP2.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无cp  九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