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水浒] 掀翻大宋_半截拖鞋大王【完结】(77)

  他绞尽脑汁,想到以前听旁人说李清照还是才女时一词成名的那首词,清清嗓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师父和师叔用惊讶的眼神看着他,师叔拊起掌来,陈文昭感叹:“你竟真知道!”

  “那李清照的才女之名已经传到山东去了?”

  徐观冥思苦想,说道:“许是因为李提刑老家在山东,寄过词过去吧。”

  潘邓嘴角勾起,区区小事怎么难得住他?师父和师叔还是看轻他了!

  陈文昭说道:“既然如此他夫妻两个就由你招待吧,找好住处,信上说他二人还带了百册孤本来,你叫府吏看过再印。”

  *

  开封府图书市集

  晁少古一路打听,来到辟雍附近,还没接近便看见横幅大张,上书“开封府图书市集”。

  他露出微笑来,进入集市,书记琳琅满目,许多都是之前没见过的,他刚一进集市就被好书籍绊住脚,左挑右选,选了数本,结完银钱打算往下一区域的摊位走,突然在市集中央展位见到一本装帧精美的一套三本来。

  《治平杂录》?他拿过一看,竟是陈文昭所作!

  他这背篓里还背着《汴京人物志》呢,不正是那陈知府!

  他翻开来看,只见里面是陈知府作外朝官时治上之事,有许多富国强民,督农劝桑之法,收集了农耕畜牧,水利等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例,都是任上收集整理,并且经过实试验的好方法。

  其中一页写了孵鸡蛋的,真是巧思,当年他在西北做县令时,如果有这个方法,那当地亏欠的税收岂不是就能迎刃而解?

  如此好书,怎么今日才看见!

  他又把背篓里那本刊物拿出来,见上面陈知府穿红袍戴幞头,一身浩然正气,岂不就是我辈追随之人?

  他也做了近十年外朝官了,期间有贬谪有复起,因父亲是元佑党人而不受重用,不如给陈知府投帖自荐?

  晁少古心中忐忑,他不认识陈大人,也没亲戚师生同门相熟,搜肠刮肚也攀不上关系,此事能成吗。

  不若大胆一试!他又把一套《治平杂录》搬起来放在自己背篓里,打算今天就写自荐贴。

  一边的李清照见此景,说道:“陈知府的书卖得真好。”

  赵明诚也赞同,“我昨夜也看了,是本佳作,实用得很,若是官场新人观摩此书,可少走好多弯路。”

  李清照点头,和丈夫挽臂闲游,“如今废除科举考试,从太学取材,官家之心意在少蒙荫,可寒门学子,只教爱民,无人教如何做官,到任上只诸多磋磨。”

  赵明诚也懂此理,“陈知府有师天下之才,他这本书,官员都该买。”

  李清照想起他们刚刚完成的《金石录》,叹到:“我二人心血也不止何时能出版刊印。”

  赵明诚笑道:“不必着急,我夫妻二人总比那……”

  他小声说道:“总比蔡京活得久,等他死了,咱们两个就刊。”

  李清照也被逗笑了,两人又买起书来,直把潘朝奉给他们准备的小推车装满才携手而归。

  *

  蔡京一早起来,神色有些疲惫,他做了一宿的梦,梦见从前的往事。

  当年他流放杭州,盖了敞亮的僧舍,为的那是传教的地方,来往人数众多,口碑传的远,好给自家扬名,以待复起。

  果然遇到朱冲父子,得以盖起藏经阁,又欲童贯南下,攀附得以复起。

  如今陈文昭当了权知开封府事,上来就是盖图书馆,迎合圣上和自己当年兴学的政令,这是要养自己在学子和士大夫中的名声,这还了得……

  他还有个会编刊物的学生,也是个颇会钻营的小子,哄的圣上天天看那《汴京人物志》,昨天圣上还说叫他蔡京也上封面,被他婉言拒绝。

  还有之前奢侈品税一事,蔡京有些后悔当初为何帮陈文昭说话,若是当时就把他掐死,现在也翻不起风浪来。

  可偏偏那奢侈品税还很和官家的心意,以他和官家十多年君臣相宜的默契,他能够预见到官家十分看好这件事。当时想的是有这样一个帮手,是个助力。

  蔡京心中警惕起来,是帮手最好,陈文昭这种人若是做对手,是个劲敌,他把持朝纲十数载,靠的就是心狠手辣,把政敌和潜在的政敌都连根拔起。

  第72章 慈幼局制衣

  余深进入屋中,看到蔡京有些凝重的神色,问道:“太师叫我来有什么吩咐?”

  蔡京问他:“你观陈文昭此人如何?”

  余深试探说道:“陈文昭此人,忠臣之节,勉励尽责,行其份内之事。”

  “我观此人志向高远,若任其发展,恐成后患,宜早图之。”

  余深思考片刻说道:“那陈文昭并没有不忠于太师之处呀。”他寻思着陈文昭也没有招惹蔡太师,怎么就要对他动手?

  余深殊不知这是蔡京的被动技能了,这么久的明争暗斗,他已经有了应激反应了,早下手为强。

  “郑居中轻薄之气,不必在意,就算没有陈文昭来,他依旧斗不过我……但是这个陈文昭,假以时日待他羽芒丰满,是个劲敌。”

  蔡京徐徐说到:“……官家继位到现在,二府频频换人,曾布品德不高,张商英没有大才,在我眼里,无人堪称宰相之才,只有这个陈文昭。”

  余深说道:“太师不知陈文昭仰太师之心久矣?”

  蔡京疑问地看着他。

  余深说道:“陈知府前日还和我说,此番多亏太师提携,他心感太师恩情,无以为报,想要为太师出书列传,以回报一二。”

  *

  东平府

  东平纺织坊

  白老的染坊之中,空地处有一排长桌,十几个小萝卜丁坐在两排,一边忙活手中纸刻,一边齐声嚷嚷些什么,“你个瓜眉瓜眼滴……”

  又有一男声用蜀话说道:“一天到晚在想啥子哦……”

  那排小萝卜丁又齐声嚷嚷:“一天到晚在想啥子哦……”

  那男人又喊:“吔!你个老辈子!”

  那些个小萝卜丁也喊:“吔!你个老辈子!”

  男人喊:“莫发批疯哦!”

  小孩们也喊:“莫发批疯哦!”说完后一阵哄笑。

  连朋说道:“都学会了没?”

  “学会啦!”

  一个小子说:“连大大!我也要刻!”

  连朋应到:“好好好……”他把手里的那块图形飞快结尾,只见手指翻飞,裁下的每个小纸片边都是优美的弧线,足可见技艺娴熟。

  连朋裁完之后就把手中刻刀放到怀里坐着的小孩手里,把他放到长凳上坐着,又把那小子抬起来,拿了刻刀刻他那画纸替版。

  旁边小孩见了都,“哇……”,“好快哦……”,“好圆哦……”,“好好哦……”,“我也要我也要……”。

  直把连朋吹捧得嘴角翘到天上去,他手里刻刀翻飞,不一会儿又刻出一个图案来,接着给下一个小孩开小灶。

  那群小萝卜头正被白师傅布置的替版大图迷得眼晕,现在连大大来了,他们可以少刻一点呢!

  “连大大你不要走了,你就留在这吧!”一个小女娃说道。

  连朋说道:“东家有事我就得走,东家没事我就回来了。”

  “那最近东家有没有事?”

  “最近我还得去东京一趟,等再回来我估计就不走了,陪你们了。”

  小孩们都笑起来说好。

  “东京好不好?我听白师傅说东京可好哩!”

  又有小孩问:“东京是不是哪都好?”

  连朋咂摸咂摸嘴,说道:“东京是挺好,咱们东平也不差!”

  “那到底哪最好?”

  “连大大要是东京好,你是不是就不回来了?”

  连朋摇摇头:“那当然不会喽,人要回到家乡的,东平就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我总是要回到这块的。”

  “连大大你的家乡不是在成都府吗?”

  连朋煞有其事:“那是我的第一个家乡。”

  “那东京是不是你第三个家乡?”

  连朋摇摇头:“东京啊,东京是他乡。”

  “哦……”小孩们有懂的,有不懂的,一齐恍然大悟起来,也第一次学了故乡与他乡。

  “那东平就是我的第一个家乡!”

  连朋点点头,“东平都是你们的第一家乡,你们走到哪里也别忘了东平府。”

  又有小孩说道:“我们还要再学一句!”

  连朋被一帮小萝卜头围着,只觉得心花怒放,一叠声地答应:“好好好,我想想……你这个人风车车滴……”

  小孩们一阵哄笑:“风车车滴是什么意思?”

  连朋说道:“就是说这个人有点疯,就骂他你个风车车儿;你是觉得这个人疯癫癫滴又有点阔耐,心里非常喜欢,就说你真是风车车儿滴哦……”

  小萝卜丁们学着连朋那一脸无奈加上纵容宠溺的表情,喊道:“你真是风车车儿滴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基建文  权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