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唐琬是在家上完了父亲的‘进士辅导班’,才卡着临考的时间上京来。母亲和舅舅为了让她考前不紧张,还特意带她逛了开封城。
而唐琬真正走进国子监考场的时候,倒是不紧张,只是有些惊讶。
考场内……能有动物吗?
她跟其余考生一样诧异,看着一只鹤在屋内踱来踱去。
而这只白鹤,甚至还在她面前停留了半晌。
“可以摸一摸。”
唐琬回头,看到一身紫色官袍(三品以上重臣色)的女子,都不必旁边的考场小吏开口介绍,唐琬已经行礼问好:“李尚书。”
然后随着易安居士的举动和话语,也伸手摸了摸身旁的鹤。
李清照望着眼前的女童笑了笑,亦是想起了当年的自己。
*
特科童试的笔试分为两轮。
第一轮考生只需要拿到卷子,根据上面的考试题目,默写相应的四书五经的内容。
而之所以需要这么多考官,主要是为了第二轮:考官随机挑选圣贤之言,让考生来‘解文’(阅读理解),以及考生需要根据考官出的题目,做一首诗词,一篇赋文。
相当于第一轮是基础题,考的无非记诵;第二轮是拔高题,考的是考思维和创作能力。
姜·大秋鹤·离把自己代入了下考生身份,试着也去做了下题目——很快就从尝试到放弃,认清她果然是天生做太上皇的料子的现实。
继续专注去看唐琬:其实默写与解文两项考试,都有与唐琬差不多出色的女童,男童。
但作诗,实在是件很讲究天赋的事儿。若没有天分,就算一辈子呱呱勤奋,足足写四万多首诗,也是没用的。
而唐琬,无疑是个有天分的人。
一诗一赋后,在场的二十多位考官,对于笔试的头名,意见便统一了起来。
由易安居士在呈报御览的奏疏上写下‘唐琬’二字。
八面玲珑的礼部尚书,还不忘趁机捧一捧陛下和炙手可热的同僚:“三十多年前,易安居士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当真是名动汴京。如今陛下圣明,不拘一格广选天下之才,将来这汴京城,又不知要添多少文采精华了!我等真是生得其时,躬逢盛事啊!”
其余没有礼部尚书玲珑的官员落后一步,颇为憋屈:好嘛,捧皇帝赞同僚的话都让你一个人说尽了!我们再说都成了‘俺也一样’。
*
垂拱殿。
孩童们随着宦官的指引,一同行礼拜见当今皇帝。
因是本朝第一次特科,皇帝再下恩旨:便是没通过笔试的孩童,也可以来垂拱殿面圣一回。
能够面圣,对于笔试落选的孩童和家长们来说,自然是意外的惊天之喜!
能见到皇帝,报上自己的姓名,便是在御前留了痕。
且能上垂拱殿面圣一回,是能炫一辈子的事儿啊!七老八十也可以抓住人说:当年我在垂拱殿上时如何如何。
而对赵寰来说,主要是为了表态和留人——
唐琬的头名只是特例。
整场童试考下来便可发现:哪怕各州县都报了不少女童上来,但整体成绩并不尽如人意。这也是没法子:并不是天资不足,而是女童男童受教育的程度大不相同。
故而,落选的孩童们便见皇帝和颜悦色,不但赐了布帛、宫制新书作为安慰,更特意勉励女童们可以来年再考。
考科举不要灰心嘛,屡考不中不是常态吗?多少学子寒窗苦读数十年呢。
最后更与诸童道:“尔等亦可留居京中,入国子监读书。”
既然到了她碗里,就别再跑出去了。
**
就在唐琬高中特科状元的这一晚,姜离做了一个梦。
是战场。
起初是安静的行军。
并不是因为梦境无声才安静——
当年开封城外大师之礼后,姜离是见过岳家军开拔行军的。
就是这般安静有序。
岳家军军纪森严:行伍中若无允准不得说话,动止进退的命令,都是靠旗帜来传达。
于是,大军在黑暗里前进着,像是穿行在夜色中的一条长不见尾的巨龙。
倏尔火光一闪。
照亮了幽州城。
第125章 克定幽州
姜离断断续续做了一夜的梦。
次日,小英见到神色萎靡、郁郁不振的太上皇时,不免吓了一跳。
“上皇昨夜没有睡好吗?”
姜离没精打采应了一声,把一张湿凉的帕子‘啪’的糊在脸上。
昨晚,她原本梦到了岳家军和幽州城。这倒没什么,大概只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谁料后来还梦到了宋太宗,跟太庙里悬挂的画像活过来似的,幞头黄袍,腰系朱带。
他正站在幽州城门前发表重要讲话:“此次北伐,我宋军三路合围于幽州城下——优势在我。”*
姜离当场吓醒!
姜离心有余悸安慰自己:可能是上回多富说起朝臣谏皇帝指点军队的缘故,让她想起了很多微操典故,所以才做了这么个拼接梦……
可无论如何,也太吓人了呀!
以至于后来再入睡,也是一夜光怪陆离奇奇怪怪的梦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 顾四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