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直播女性文物后被诸朝围观了_向南看月【完结】(52)

  【桓温老奴更是上了年纪。】

  【眼看着就要苟进决赛圈了,偏偏司马昱实在不争气——他先走一步了!】

  【人没了就没了,咱也不知道司马昱是不是和桓温斗智斗勇斗出感情来了,竟然在临死前下诏,钦点桓温做辅政大臣。】

  【这下褚蒜子可真是“笑一下蒜了”。】

  【司马昱昏了头,褚蒜子可是个明白人,当即制止。】

  【不制止问题也不大,毕竟没过多久,桓温也跟着司马昱去世了。】

  “帝王更迭如此之快,若非表姐独木强支,恐怕早就到了死生存亡的时候了。”

  谢道韫苦笑,饶是她对皇权更新换代的速度已经习以为常,可这会儿再从主播口里听到,还是不免为期间朝野动荡而无奈。

  【好在司马昱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老头了,他虽然去世,但总算有了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那就是他的孩子司马曜。】

  【大臣们刚拥立完新君,抬头一看——傻了眼。】

  【这司马曜才十岁,货真价实的“他还是个孩子”呀!】

  【一回生二回熟,咱一事不烦二主。】

  【褚老太太,您受累,收拾收拾,准备再来临朝摄政吧!】

  夏语冰不喜反愁:

  【家人们可要知道,这个时候的褚蒜子已经是个快五十岁的老太太了。】

  【别说古人的平均寿命不长,哪怕放到今天来看,这也到了准备退休、展望夕阳红生活的年纪了。】

  【大家伙儿评评理,这是不是有点儿欺负老人家了?】

  【薅羊毛也没有只逮着一只羊薅的道理呀!】

  【一碗鱼汤:就是就是!】

  【一碗鱼汤:延迟退休也没这么延迟的道理嘛。】

  【陌陌默默沫:可不是,哪家退休返聘再返聘能折腾出这么多回?】

  “分明是为国尽心,为民尽力的大好事么,怎么说成了这样的苦差?”

  哪怕心里已经有所准备,可谢道韫还是会因主播过于清奇的脑回路哑然失笑。

  【就这么拉拉扯扯,等到司马曜十五岁可以自理朝政后,褚蒜子终于功成身退。】

  【一边退,她还一边虔诚祈祷——】

  【算我球球了,你们司马家的人可活得长命点儿吧!】

  【毕竟你们短寿,折腾的却是我褚老太太啊!】

  【莺莺超级加倍:就是就是!】

  【莺莺超级加倍:谁不喜欢悠闲的养老日子呢?】

  【仰望星空:褚蒜子有什么错?】

  【仰望星空:她只是一个热爱退休的老女孩罢了!】

  【千鹤:退一万步来说,司马家的人就真的一点儿错都没有吗?】

  或许是得位不正的缘故,又或许是北方虎视眈眈的缘故,又或许是司马氏家族的缘故……

  关于先后几任君王过了冠年就一命呜呼的怪像,建康城的王公百姓间不是没有猜测。

  对此众说纷纭,唯物主义战士谢道韫只有一声冷笑。

  与其从这些捕风捉影的猜想里去伪存真,不如各位陛下先把手里的丹药放一放?

  没听主播和家人们都说了么——

  活活把自己给吃中毒了!

  这可不就是老寿星上吊吗?

  何况本来就称不上是寿星。

  【为了稳定东晋王朝,为此耗尽一生心血的褚蒜子,最终迎来了自己心心念念的退休生活。】

  【如果还能再早点退休的话,她都不敢想自己会是一个多么开朗的小老太!】

  【退休之后的生活究竟是不是如她所预想的那样圆满愉快,我们已无从得知。】

  【但很遗憾的是,她还没有享受几年清闲时光,就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嘴里说着“遗憾”,主播的表情却看不出任何“遗憾”之情。

  夏语冰笑了笑:

  【按照惯例,在介绍完褚蒜子的生平之后,主播就该带着家人们一起看一看这位几度临朝摄政的太后究竟做出了哪些了不得的功绩。】

  “咦?”谢道韫听出点苗头。

  以主播的性格,女性所创下的功业她是一定不会避开的。

  既然不是省略,这次又没遵循惯例……

  谢道韫已经有了眉目。

  果不其然,下一秒,直播间忽然出现了一幅熟悉的卷轴。

  无论是谢道韫,还是其它观众,都对这幅卷轴无比熟悉。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直播间里的家人们比谢道韫还要熟悉。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谢道韫认出卷轴内容,边看边念。

  这不是公公的书法之作吗?

  【熟悉吗?】

  没等谢道韫下意识地接上一句“熟悉”,弹幕早已经无比默契地开始了背诵接龙。

  她看了一眼,这会儿都快进到“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了!

  所以等等——

  表姐褚蒜子和公公王羲之……有什么关联?

  第36章

  和当事人密切相关的谢道韫都没反应过来,就更别提直播间里一脸茫然的观众了。

  这个时候,就该主播上场了:

  【家人们眼前所见的,正是有着“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集序》,也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

  【但咱们直播间又不是来上书法赏析课的,《兰亭集序》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全是因为作品中那个特殊的时间点。】

  “原来如此!”谢道韫轻呼一声,有些懊恼地捶了下桌案。

  彼时她尚且年幼,自然对隔了许久的事记忆不深。

  与此同时,弹幕上也有观众反应了过来,率先抢答:

  【封鳞非冕.欲星移:这题我会!】

  【封鳞非冕.欲星移:是“永和九年”对不对?】

  下一秒,答案就得到了肯定:

  【恭喜这位家人抢答成功!】

  【《兰亭集序》开篇所提到的“永和九年”,看似云淡风轻、毫不起眼,却是关键所在。】

  【因为那一场文人雅士的集会,再加上这一篇《兰亭集序》,“永和”二字就此成为豆浆大王的代名词——啊不!】

  【莱昂:笑死,我看煮啵你是真的饿了!】

  【2:现在全直播间都知道你想喝豆浆了,大馋丫头!】

  主播紧急撤回了一个品牌冠名,正经道:

  【一跃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有文化的年号之一。】

  “但永和,精彩的可不只是第九年。”

  光幕前,谢道韫心有灵犀,和夏语冰同时说出了这句话。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八年前。】

  【永和元年,有一个女人抱着年仅两岁的皇帝登临太极殿,执掌天下。】

  【这个女人,就是褚蒜子。】

  至此,一切重新回到原点。

  永和元年,正是褚蒜子开始接触政事的起点。

  以此为线索,夏语冰顺势引出了今天介绍的这件文物:

  【这次直播为家人们带来的,正是出自永和年间的古砖。】

  话音刚落,她将镜头对准了文物展示柜中的那一块砖头:

  【一套永和古砖共有十二品,分别对应着褚蒜子的儿子晋穆帝司马聃的年号——从永和元年到永和十二年。】

  以年号纪年,并刻于砖上的做法上可追溯至汉时,并不罕见。

  谢道韫长于谢家,更是见过不少珍奇,一眼就认出了光幕上的熟悉物件。

  夏语冰又示意观众们仔细观察砖石窄面的文字。

  【而在这十二品古砖之中,又以永和九年的砖最为珍贵。】

  她咧嘴一笑:【原因也很简单嘛——】

  【谁叫这砖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同年呢?】

  【它的身价也就跟着水涨船高,名声大噪。】

  【这可不就是让它蹭了波大的嘛!】

  为了方便观众们能全方位地看清这块砖石,主播还不忘贴心切换机位,无死角环绕直拍:

  【我们再来看一看砖石的宽面。】

  随着镜头切换,一方砚台呈现在直播间里:

  【砖石的另一面被打磨成了砚台的形状,兼具美观性与功能性。一物双用,可以说是居家旅行的不二之选。】

  【因此,这件文物还有个正式的大名——“永和九年砖砚”。】

  相较于前面几期的文物而言,这块批量生产的砖砚本身并没有太多精彩的故事,难免乏善可陈。

  主播也不执着于深挖下去,详略得当,很快转回人物本身。

  【“永和九年”我们已经很熟悉了,褚蒜子嘛……到了这会儿,也算是有所了解。】

  【但把两者相提并论,似乎总觉得有点儿不真实。】

  【这年号虽然听起来文艺多才,可褚蒜子最初接触到政权的时候,远远没有这样风花雪月的美好。】

  这一点,再没人比谢道韫更清楚了。

  彼时,她那位名义上的“表外甥”以稚子之龄即位,懵懵懂懂,连话都说不全,其中的艰难辛酸自然是由表姐一人扛了下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 无cp  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