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_金乔沐【完结+番外】(59)

  ……

  第41章 一夜好眠。 翌日……

  一夜好眠。

  翌日 , 林凤至起床后先是感慨了一番骊山温泉的舒服,继而接过宫人递来的软树枝刷牙。每当遇到生活中的不便之处,林凤至就越发怀念现代。

  然后下 定决心去改变。

  她一边刷牙一边想, 牙刷很好做,用猪鬃毛或者马毛都可以做出简易的牙刷。

  牙膏虽然麻烦一点 但也能做。左不过弄一些食盐、草木灰、茶叶、蜂蜜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

  真正的难点 是防腐。

  天然配方容易变质, 无法长期保存。

  林凤至接过布巾擦了擦脸,精神满满地去找了墨家弟子们。

  昨天苏少府的一番话让她想起来, 她之前 做的火药其实稳定性并不高, 杀伤力也很一般。如果要运用到战场之上, 那是远远不够的。

  她到的时候,诸位墨家、农家弟子严阵以待。

  除了她带过来的人,还有昨晚那位相里工师以及一些始皇帝安排给她的护卫。

  “诸位早啊。”林凤至坐下 , 瞬间进入工作状态:“胜宽,还记得我在湘君祠用的火药吗?”

  胜宽微微颔首, 当然记得。最初的时候,他留在柯珞人族地就是因 为林凤至承诺过会 告诉他□□,后来搞烟花的时候告诉他了,并且让他加入了做烟花的行列。

  胜宽到现在都忘不了往里面加的松烟、生皂角、麻油、铅粉*, 然后天空就绽开了五颜六色的烟花。

  他现在都还记得当时的心情,不可思议、魂悸魄动。

  那些震耳欲聋的巨响、炫目刺眼的光芒、缤纷奇幻的色彩、刺鼻的硫磺味,甚至不留神被火星灼烧到皮肤的触感, 一幕幕犹在眼前 。

  “当时的方子比较粗糙,很难进行运输和长期保存。现下 南方百越战事将起,始皇帝欲修灵渠将湘江与 漓江相连,保障粮草的运输。若是有火药相助,不光战事上可能快些结束,灵渠所耗费的人力也能少些。”

  相里梁扬了扬眉毛, 意味不明地看向胜宽,意思是,这就是你 推崇的人?

  这和他们相里墨有什么区别。

  胜宽没注意到,专心地听林凤至讲解提高稳定性需要做的事情。

  硝石精炼、木炭选控、硫磺净化,随后是配方的迭代更新 ,一硝二硫三木炭已 经是过去式了,硝石占比为七成的时候,爆速才会 得到显著的提升。

  “火药的制造相当危险,一定要注意安全。”林凤至说。

  胜宽点 了点 头。

  林凤至又拿出一卷布帛,上面是她最近画出来的曲辕犁草图。

  是的,她想改进农具。

  秦代的农具主要使用的是直辕犁或更为原始的耒耜。这些农具结构简单,需要二牛抬杠才能牵引,回转困难,且无调节耕深的功能。尽管秦代许多地区已 经普及铁制农具,但犁具结构仍旧简单。

  她想着,若是能够改变农具,也许会 像之前 在柯珞人族地那样,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升生产量。

  见是与 农具相关的,许刍也围了上来,他看了会 儿,问道:“咦,这东西,似乎只用一人一牛就能驾驭耕犁转弯。”

  不愧是与 农田打交道最深的农家弟子,林凤至赞许地看了他一眼。

  许刍伸手指了指图上不明白 的地方:“这又是做何用的?”

  许刍指的地方正是曲辕犁的犁评和犁建的部分。

  “这是楔形木块,用来调节耕深,有些类似于墨家的机关术。”

  “辕曲如弓,也是墨家机关术?”

  秦代木工以直材为主,曲木工艺尚未成熟,也无怪乎他会 问。

  “算是。”林凤至说道,反正她能做。

  相里梁又默默看了胜宽一眼,你 们楚墨有多少惊喜是他不知 道的?

  许刍忽然皱了皱眉,他指着曲辕犁上的细长曲辕:“神使想必没有亲自耕种过吧,这个部分在深耕时,绝对会 因 为横向扭力而折断。而且铁的用量看起来比直辕犁要多得多,寻常人家只怕用不起。

  “用犁耕田,最重要的是破硬土和省力。这曲辕犁太过轻巧,若是真用上了,只怕容易飘犁,铧尖滑出地面,反倒是适得其反了。”

  林凤至挠了挠头,她确实没有实地地耕种过,也没有想得那么深。在她的印象当中,曲辕犁能用一牛代替二牛,大 幅度降低农业的生产门槛,从唐代研发出来之后就延用千年,难道还不能证明它 的普适性吗?

  她的心当然是好的,只是脱离了实践,有些过于想当然了。

  也是在许刍的质疑中,她慢慢地想起来,曲辕犁又名 江东犁。它确实是唐代农具改革的巅峰之作,但它 适配的田地是南方水田,而非北方的旱地。它 是江南移民改造北方犁具,适应水稻耕作的典范。

  南方的水田湿润黏重,曲辕犁的曲面犁壁能有效翻覆土块,形成稻田糊泥层。北方主要的农耕区域在黄河流域,多为疏松黄土,深耕的需求大 于翻土。曲辕犁曲面犁壁的翻土功能在干土中形成过大 的阻力,反而降低了效率。

  此外,南方水田零碎,曲辕犁短曲辕加上灵活的犁盘可以在田埂间快速转向。北方平原大 田连绵,直辕犁深耕效率更高。

  历史也验证了曲辕犁在北方的推广失败。

  在唐朝时,朝廷曾经在洛阳推广曲辕犁,结果是“民多弃置,复用旧犁”,而这样做的原因是“土燥辕折,牛力不逮”。

  元代王桢在《农书》中记载,北方尝试给曲辕犁加装双牛轭,但因 力矩失衡导致“犁跌伤牛”,最终还是回归直辕犁。

  综上,正如《农书》所言,犁有南北,器各有宜,强合则两伤。

  在林凤至思索的间隙,许刍等人也没闲着,他们七嘴八舌地讨论曲辕犁的好处和适用场地,墨家众人也默默商讨是否能将曲辕犁复现。

  “你 说的对,曲辕犁确实不如直辕犁能适应北方大 片的平原旱地。”林凤至暗自警醒,自己不能想当然地直接拿出跨时代的东西,还要考虑到是否能与 秦代适配,能否提高秦代的生产力。

  就拿曲辕犁来说,现在拿出来能提高生产力吗?当然可以,但是现在经济、政治、乃至农业的重心都在北方,她拿出的曲辕犁,起码要等经济中心南移后才能发挥出它 最大 的功效。

  之前 的也就罢了,之后拿出的东西一定要慎重。

  由此,林凤至在心中将念念不忘的水泥暂时搁浅。

  “我没有考虑到南北的差异,曲辕犁更适合南方水田的耕作。恰如我们柯珞人族地的田地就很时候用曲辕犁。”林凤至承认错误,又说道:“那在做出曲辕犁的基础上,我们试着改良现在所用的直辕犁,让黔首能收获更多的粮食。”

  相里梁久居秦国,见过黔首耕地,自己也下 地过。此时见到曲辕犁的图纸,灵光一现:“把直辕犁的辕头做成微微弯曲,再加上曲辕犁的活动犁盘不就能提高直辕犁的灵活性了吗?”

  林凤至摸着下 巴看了看,脑海中已 经勾勒出直辕犁·改良版的模样:“可以可以,直辕犁需要两头牛抬杠牵引,咱们再将辕长缩短一些,减轻重量,是不是一头牛就能进行牵引了?”

  其余人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曲辕犁的犁铧上方有圆形的犁壁,这是不适配北方旱地的,若是做成弧形如何?”

  “还有这铧尖,原本直辕犁的铧尖角度大 ,面对硬土容易磨损,若是做成小角再加厚,那这块锻铁能用的时间就加长了,如此一来,岂不是减轻了黔首的负担?”

  “还有这里,”胜宽点 了点 曲辕犁上的牵引点 :“可以借鉴,分散牛肩上的压力。”

  林凤至边听边总结:“也就是说,还是要保留直辕犁的主体结构,以轻量化辕体、低阻力牵引和强化碎土为核心。”

  她又重新 在布帛上画下 改良版直辕犁的图样,边画边调整:“好了。

  “不论是曲辕犁还是改良版直辕犁,我都要。大 秦疆域辽阔,南用曲辕犁,北用改良版直辕犁,黔首都有美好的未来。这只是初版的图样,做的时候哪里有不合理、谬误的地方我们再改,此事就由相里工师负责,若是需要什么人手、材料,只管开口 。”

  相里梁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旋即领命:“唯。”

  农具的问题告一段落,她又召来许刍等农家弟子,问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在柯珞人族地呆了那么久,你 们觉得面食好吃吗?”

  许刍一愣,回味起了面条的劲道、包子馒头的暄软,喉头滚动了一下 :“自然是人间美味。”

  “那为何从湘山一路走来,收割了粟、黍之后,没人种冬麦呢?”

  早在战国时期,关中地区就开始有人种植冬小麦,但尚未普及。要说大 规模开始种植冬小麦,还得到西汉武帝时期。

  为什么呢?

  许刍答道:“神使,我们在柯珞人族地喜欢吃小麦,是因 为有石磨将其磨成面粉,进而做成其他美食。甚至后面还有水力磨盘来磨小麦。但是关中、关中并未有那么多的石磨。麦饭割嘴难咽,若非是贫苦人家,谁也不愿意去吃麦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