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 吾皇黛玉_爱初会【完结】(237)

  黛玉只得再从母亲处寻找突破口,带着晴雯进了房间。

  贾敏正在床边打点衾被,她知道丈夫大概要宿在官署,已经将他的铺盖文镜匣子收拾出来了。

  此时翻检出一张旧年的褓被,贾敏怔了怔,一时动弹不得,鼻尖一酸,眼泪混杂着胭脂,一滴滴滚落下来。

  黛玉、晴雯对望一眼,心头也是微涩,那张褓被是她弟弟从前用过的。

  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弟弟的襁褓还被母亲保留着,生死不离,带去茜香国,又带回了故国。

  为了让母亲不再沉溺于过去的悲伤,黛玉跪伏在母亲膝边,故意玩笑说:“娘亲若是想弟弟了,赶紧和爹爹再生一个,弟弟不就回来了。”

  贾敏“嗤”了一声,咬牙在女儿腮边拧了一下,“我年近半百,快要绝经了,肚子里哪还生得出阿物儿来。你撺掇我和你父亲同寝,也是白操了心。还不如给你爹找两个宜男的姬妾,或许还来得及。”说着又自叹了一回。

  黛玉不想母亲伤怀,忙笑道:“据说武曌之母弘农杨氏,也是年近半百,才生下了女皇。娘亲在茜香国学了功夫,身子怎么都比杨氏健康,必然可以产育。”

  “我还能不能生不知道,反正一代女皇,我这不已经生了!”

  贾敏两手捧着女儿的脸,低头在她额上亲了一口,骄傲地扬起下颌。

  有女万事足,别的就不能奢求了。

  晴雯见她母女亲昵爱语,眼睛不知放哪里好,低头瞧了瞧那襁褓,顿觉针脚眼熟,不由道:“这褓被上的八宝绣纹,用色明朗柔和,针脚细密繁复,倒像是我针线师父的手笔,太太是从荣国府里带出来的么?”

  贾敏摇头道:“那倒不是,玉儿她弟弟是在扬州生的,这褓被是接生婆家的媳妇子送的,我极爱这绣工,就留下来用了。”

  她伸手在褓被上抚了抚,上面绣了精致的八宝图,轮、螺、伞、盖、花、瓶、鱼、长结,共八样,具是佛家吉庆祥瑞之物。

  然而,她可怜的孩子,却没能得到佛菩萨的庇佑,年幼即夭,化作了一抔冷土。

  眼见母亲神色黯然,又要垂泪,黛玉忙岔开话去,手托襁褓笑问晴雯:“都说你针线好,已入臻境,我看比你师父来,还是多有不及。也不知你针线师父是何方神圣?”

  晴雯笑道:“我在赖嬷嬷家时,七八岁上下就开始拿针了。可巧针线师父也是姑苏人士,名叫慧娘。

  说来她的故事也是一段传奇,慧娘原是书香宦门家的小姐,极擅刺绣,也精书画。

  她的绣作从前只是闲来作耍之物,非市买之品。她擅长用黑绒绣出草字,勾踢转折,浓淡轻重,皆与笔草一样,非当世匠工可比,被誉为“慧绣”。

  后来她及笄那年,父亲因得罪了上峰,被革职罢官,不久后病逝,因此家道中落。不得已慧娘一边为父守孝,一边开了个针线铺子养家。

  因此世面上才有了一些她的绣作,凡世宦富贵之家,莫不争相求买,奈何传世真品颇少,后来多有人仿其针迹愚人射利,可恨至极。

  江南有个富商,为了得到她的刺绣技艺,借此获利,还想纳她为妾,慧娘不肯。

  那个奸商就造谣污蔑,说慧娘在孝期与他有私情,针线铺子的生意,因流言蜚语而一落千丈。

  无奈之下,不肯屈服的慧娘,只得关了针线铺子,辗转流落到了京城。

  一时撞上了赖嬷嬷的牛车,从此就寄身在赖家,教我们几个小丫头做针线。

  慧娘教了我们三年针线,只我一人得她真传,后来她留下两三件绣作,突然离京,不知所踪了。

  老太太屋里的两三件“慧绣”,就是那时候得的。后来听赖嬷嬷说,慧娘离开我们后不久便夭了,算来只有十八岁。

  如今“慧绣”真品,竟不能再得一件的了。老太太手里的有两件已进了上,只剩一副璎珞,一共十六扇。老太太爱如珍宝,从不在客人面前陈设,只留在自己身边赏玩。

  自打荣国府被皇上收回去了,那十六扇璎珞,大概也一并入了皇帝私库了吧。”

  听了慧娘的故事,黛玉颇有感触,这就是自古以来,女子难以自立的典型例子了。

  在没有完备的律法保护下,女子无法依靠技艺,自谋生路。要么依附男子,要么依附权贵,否则在“三从四德”的礼法框架下,根本难以生存。

  茜香国因为女子众多,国情特殊,女子得以继承家产,掌握经济,就成了四海列国中的“奇葩”。

  可数百年来的实践证明,女子并不需要从父、从夫、从子,也完全可以自力更生。

  “若当年慧娘知道,这世上还有一个茜香国就好了。”黛玉喃喃道。

  一语未了,只听得门前有一道熟悉热情的笑声。

  “我来迟了,还未向夫人道喜了。”

  黛玉与晴雯双双回头,就见一个怀抱婴儿满头珠翠的妇人,笑盈盈地走进来。

  正是许久不见的凤姐。

  “这位就是真夫人吧,我是公主府的司丞,名叫王熙凤,您只叫我凤丫头就是了。”

  凤姐抱着公主生的小郡主,向真如密行礼,又说:“公主殿下这会子还不便起身,说是明儿再来拜会您。特意让我提前来告知您一声。”

  真如密含笑答礼,满眼都是得见故人的欣喜。

  晴雯眸光一闪,心头一跳,这小郡主身上的绣八宝纹襁褓竟与太太手里的旧物,一模一样。

  只是颜色簇新,竟是不久前才绣制的。

  “王司丞,这襁褓是谁绣的呢?这样好看!”

  凤姐抚了抚襁褓上的绣纹,笑道:“这是滇南王夫妇敬贺华光公主诞育双花,随礼附赠的,说是滇绣名师绣的呢。”

  第187章

  叹贾敏愆期解冤情, 怜慈父爱子落他乡

  因滇南王用木牛流马火攻,击退了柯枝的象军,逐步修复了沿途的驿置和邮亭, 重新与金陵旧都取得了联系。

  听闻华光公主诞下双花,滇南王夫妇忙借邮驿车传, 为小郡主送上了贺礼。

  凤姐说礼单有三卷, 贺帖只两张, 关于郡主缠腹的襁褓上的刺绣,仅提了一句是滇绣名家所刺,其他的就不甚清楚了。

  晴雯仔细比对, 反复观摩, 最后笃定地下了结论:那位滇绣名家, 就是自己的针线师父慧娘。当年她不告而别之后,应该并未夭亡,而是去了滇南立命安身。

  黛玉拉着晴雯的手笑道:“想来吉人自有天相, 等到战事平息, 咱们也去滇南看看三妹妹去,那时节便可与你针线师父重逢了。”

  “是呀, ”晴雯点头笑道:“师父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她的绣技名满滇南,一定经营着自己的绣楼, 过着富足自在的生活。”

  凤姐也笑对晴雯说:“晴丫头模样好运道也好。真真羡慕你的好师父多, 文从阁老,医承正堂, 就连女红也得了慧绣真传。可惜了, 竟没个好女婿配得了你。”

  晴雯“嗤”了一声,笑道:“一辈子不嫁男人又不亏什么, 我只跟着林姑娘走。王司丞不也把男人丢开了手,依我说竟装个不知道,你也别说我,我也不笑你。横竖没男人也不要紧,乐得干净呢!”

  “你两个是铜锣对大钹,响到一个点子上了,这如何不好?”黛玉一手搀凤姐,一手搀晴雯,“咱们是坐在大门洞里下象棋,炮打马踩由自己,何必事事受男人管束呢。”

  “唉哟,您与我们又不一样。”凤姐吊梢眉高高扬起,拍手笑道:“谁不真心叹服,中原皇太子,亦是茜香女王臣。陛下您就少在咱们孤女寡妇跟前抓乖了。”

  见她们三人相互讥刺取笑,贾敏又不便暴露身份,只在一旁抱着小郡主解颐微笑,她抚了抚绣纹一样的襁褓,心中不甚平静。

  凤姐抱着小郡主回来,华光公主得了回信,忙将自己怀里的孩子,也一并交给两位奶娘,又问凤姐明日拜访真夫人的礼物,可还需要添几样。

  “我先料着了,知道真夫人不是寻常人物,已经替公主另备了两样。只等公主过了目,一并装好上册。”

  华光公主欣然一笑,点头道:“凤姐姐办事果然万般妥贴。今夜在柔仪殿给我兄嫂备的屋子也收拾停当了,管情让他们合意。”

  只是黛玉想着父母的事,夜里不大自在,懒于应付禛钰,又怕他临别多心,倒是使了个“以进为退”的方儿,空前热情,逼得他受不住先“缴械投降,溃如决堤”了。

  “明儿一早开拔,你得养精蓄锐,先歇了吧。”黛玉拉高薄被,转身睡去。

  禛钰哪里肯依,重整旗鼓就要再来,黛玉枕上转脸劝道:“你如今年轻足力,这样恣行无度。若不加节制,再任性任为下去,将来必定早亏。若像我爹娘一样,半百之岁就风月无份,岂不难过。”

  听她恹恹的声音,看她郁郁的眉眼,禛钰霍然明白,表妹心里存了事,方才大放情怀之态,是故意骗他草率收兵的诡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红楼 情有独钟  青梅竹马  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