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晴雯这个刺绣高手,看了都不觉满心赞叹,“可怜见的,师娘这连画带绣,不知费了多少工夫,才做出这件绝品来。”
黛玉掌心握着荷包,眼圈红了半天,含愧泪道:“从前因我少小离家,不得母亲疼顾,不知伤心自怜,流了多少眼泪。如今母亲回来了,我却只顾着任性撒娇,也没尽过一日孝心。偏让她受累受气,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玉儿,你能体悟你娘的心,就很好了。”林海将女儿揽在怀中,伸手替她拭泪,宽慰道:“父母本就是孩子最坚实的靠山,托举儿女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你娘性子骄矜,嘴上爱埋怨,心里不知有多为你骄傲,你替她实现了毕生的志愿,走上了她年轻时渴望的道路。
她为你做什么,都是欣然喜乐的,恰是弥补了她当年分离的遗憾。被女儿需要依赖,对做母亲的而言,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我们巴不得玉儿一辈子恃爱撒娇,无论天涯海角,都有人爱你宠你。你过得越开心,咱们家就福祉昌延了。”
“爹……”黛玉情不自禁地抱住父亲的腰,一种踏实的安心感油然而生,像和煦的春光一样,将她整个人温暖地包围着。
在严家吃过饭,又歇了一晚,林海父女便告辞回林府住了。
虽然度恨菩提最终选择了与警幻仙姑在一起,钟情大士为情势所迫,也不得已留在太虚幻境。
但林夕、秋心二人还是坚定地站在黛玉身后,宁肯备受尘劳之苦,也要与离恨天划清界限。
黛玉便也将二人视为左右,准许她们寸步不离。
恰是锦乡伯夫人回门日,因尤二姐远在金陵,尤三姐也没有远行,拉着韩奇登门拜谢文德帝救命之恩。
经历了一场夺舍风波,夫妻二人显见地成熟了许多,从前轻浮流荡之态杳然无踪,不但举止有度,言谈行事也胜过往昔,让人很是欣慰。
韩奇心意宽畅,三跪九叩谢过文德帝后,便去前厅与林阁老吃茶,留下夫人陪陛下说话。
黛玉打量神采奕奕的尤夫人,满目赞许之色,含笑点头道:“到底是真主人,表里如一,心眼光亮,看着就让人欢喜。”
尤三姐赧然一笑:“都是托陛下的鸿福,才把倒反天罡的贼鬼,给赶跑了。经此一遭,臣妾也算死过一回了。
从前臣妾恃色傲人,被情所惑,失足风月。而今改过自新,终身有靠,真如梦醒一般。”
黛玉却道:“而今天下已无’妾‘制,咱们女人就该坦坦荡荡,用一个’我‘字自称。你改过自新是好,终身有靠,靠的也应是自己,而不该凡种种事都指望韩伯爷。”
“陛下所言极是,”尤三姐从善如流,立刻就改了口,点头道,“我所言终身有靠,不过是在感情上一心依恋伯爷,再不妄想其他。在为人处世上,我还是我,从今往后行得正走得直,问心无愧就再不畏惧的。
“你想得通透,正是这个道理。”黛玉欣然颔首。
尤三姐迟疑了半晌,而后问道:“前儿陛下劝我入女人社,我极愿尽分心力,只是我读书不多,学浅识薄,不知能干些什么,只怕做不好,让人笑话。”
“我想让你做的事的确不好办,却与学识无关,做好了却是功德无量的事。”黛玉拉着尤三姐的手道,“虽说天下倡导男女平等,陈腐旧制都被打破了。
但很多男人思想顽固,迂腐可恨,除了对母亲有三分尊重,却把家里的妻女,当做奴仆呼来喝去。
很多女子长期生活在被父亲、丈夫打骂欺压侮辱之中,身心饱受摧残,痛苦不堪,难免心生拙志,自寻短见。
我走过许多地方,每每听闻谁家姑娘、媳妇,刎颈悬梁、触壁跳井、吞金饮鸩,很是心痛难过。
旁人时候议论起来,还怨她们只是一时糊涂气性大,可谁又真心推究过,她们生前受了多大的委屈呢?
还有的妇女,被歹人玷污了清白,自愧自耻,被亲人宗族为求节炳之名,而逼着自尽的,她们何其无辜可怜?
项上一横,纵身一跃,生死就在瞬间,结果孤勇捐生,冤屈未解,也只是亲者痛仇者快罢了。
有时候仅仅一句安抚理解的话,就能使绝望的人打破迷关,将她们从阎王手里夺回来。
尤夫人命运多舛,屡遭不幸,却心性刚强,又死过一回,见过地狱景象,当知为人之不易,对生死感触最深。
我希望你能发现并帮扶,那些受苦的女子,引导她们走出不良情绪的困境,劝勉她们积极寻找出路,做回自我。
告诉让她们只有坚强活着,才有机会改命悲运。”
尤三姐听了豁然开朗,不觉情绪激昂,顿生当仁不让之心。
这份事业重若千钧,却十分有意义,她郑重其事地说:“陛下,我一定尽我所能,挽救更多的姊妹同胞!”
“我先替那些受苦的姊妹谢你了!”黛玉深知能接下这事的女子,何其英伟大义,欠身向她一礼,叹道:“我站在高处,看得深远,却未必能及时庇护每一个女子。只有你们这些姐妹,才能深入百姓人家,了解民间疾苦,为她们排忧解难,重获新生。”
黛玉单托请尤三姐做介入因果的事,不但是她死过一回,少了许多禁忌,也因为警幻仙姑只饶她半百之岁。
若是能救人性命,积功累德,也不失为延年益寿之法。
她不信自古红颜多薄命,却相信只要但行好事,美人迟暮也是美的。
生日过后,文德帝继续轻车简从,巡幸九州,半年间已经游遍了五湖四海,领略了各地的风土人情。
百姓们都说文德帝车驾所经之处,必是访查精审,扬清激浊,在九州之地广开言路,行旅无壅。每到一村一镇一城,都能使当地的风气为之一新。好似人间再无歧途荆棘,都是通天大道。
陈芳洲一路随行,撰写《文德帝九州行记》,晴雯也开阔了见识,慢慢积累了治理国家的经验。他两人日渐相契,偏生止于忘言之交,实在情缘无分。
到了金秋八月,黛玉从西宁回到了茜香,与母亲相处了半个月,大到经国伟业,小到私房闺话,母女俩几乎无话不谈。
黛玉也慢慢吃透了娘亲的性情,她的禀赋与脾气,在探春与湘云两个的身上也如出一辙。
的确如父亲所言,有时候母亲为了掩饰一点真情流露,会强硬撑起高傲的姿态,说些心口不一的话。
就好似母亲心中,还有一个骄矜可爱少女从未蜕变。即便已经为人·妻母了,那个傲娇少女,尽管历经沧桑,阅尽繁华,却依旧保留着纯真、热情和一点点不敢表露心意的情怯。
过了中秋节,母女俩缱绻不舍,相拥而别。贾敏回京后,紫鹃在整理真宰相寝殿时,才发现她偷偷为文德帝做了整整一箱的寝衣。
黛玉蓦然心酸,抱着寝衣,哭得哽咽难鸣。
茜香皇帝归国后,大力推进技术发展,通过大宗伯许梦龙出海寻访,成功将圆盘发电机、钨丝照明引进西海。从此茜香国夜如白昼,大大减少了火患,促进了夜市的繁荣。
自文武二帝订亲后,茜香国的花月楼,就正式更名为司乐楼了。
大司乐离柳婚后,培养了一批热爱创新的年轻人,以解决生产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为指引,通过格物致知、技术革新和工程技术进步,不断推进生产的效率,使得茜香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始终保持在万邦前列。
在中原牵红线和女人社的快速发展下,以及不断引进西海诸国的留学生,茜香国人口增幅极大,男少女多的状况,也得到了改善,男子占比上升到了十之四。也就是说茜香国只要保持这样的状况,再无亡国灭种之患了,国祚得以绵延。
翻过年去,一边修筑天路,一边西征羌塘的武英帝,经过两年的斗争大胜归来,实现了文德帝天下再无奴隶的大愿。与此同时,武英帝也已经除服了。
文武二帝大婚之事,终于提上了日程。武英帝离京之前,命工部新修了殿阁花园,去岁工程俱已告竣,如今各处陈设装潢也都齐备了。
因两国合并亘古未有,二帝走婚也是史无前例,不单是很多婚礼仪程需要仔细探讨,将来二帝临朝,君臣如何称呼,发布诏敕政令的次序,都要重新拟定。
茜香国的谈判代表是宰相晴雯、紫微舍人陈芳洲、春录使紫鹃。
中原的谈判代表是首辅林阁老、鸿胪寺卿韩奇、以及武英帝本人。
原本见到武英帝亲自上阵,晴雯还担心谈判会有阻滞,哪知禛钰上场的目的是为加快进程,对茜香国提的条件,一切照单全收,好早日与黛玉成婚。
晴雯道:“文德帝建议朝会议事时,不必三叩九跪,仿照汉唐遗风,准文武百官坐论政事。”
“好!”禛钰点头赞同,并提议道,“早朝设在黎明破晓时分,大臣们入宫赶早,几乎半夜就要起床,也太过严苛受累。而况昧爽视朝,人也混沌,不宜思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红楼 情有独钟 青梅竹马 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