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谋士系统在三国_辣个糊涂【完结】(324)

  至于给谁送信,这还用猜吗,当然是给曹操啊。

  看着曹昂带着信离开的背影,陆离有那么一瞬间想要叫住对方,想要……要回那封信。

  或许他不该写的,那也许能够劝住曹操,但是对于有些人就过于不友好且不礼貌了。

  我用他的失败来助力你的成功,然后用你的成功来助力我的成功,这真的是可以的吗,这真的合适吗?

  阻止的话止于唇齿之间,或许早在写好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出了决定,如今这般倒是显得矫情了。

  自出仕至今,已有二十年,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呢,也许就算这次曹操失败了,他的历史改变进程也可以等到曹昂上位后想办法刷满。

  可那个他都多大年岁了,再者说,一个二十年失败后,真的还能毫无芥蒂、毫无障碍的进行下一个二十年的尝试吗?

  或许有些抱歉,但是我不后悔,陆离慢慢收回了自己有关那封信的情绪,低头看向了自己桌案上摆着的文书。

  不后悔归不后悔,可是孟德兄,你要是最后赢不了的话,我真的死掉都不能瞑目!

  毕竟真要说起来,那不仅是我的二十年,也是你的二十年啊。

  ————————————————————

  看着前来送信的亲儿子,曹操先是看了对方一眼,确定亲儿子没缺胳膊没少腿的好好活着,然后视线就转移到了对方送来的信件上。

  都不用将信件打开,曹操就对其中的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猜测。

  类似的声音这些天他真的没少听,对此他只觉得奉孝说的没错啊,大家好像是有点过于慌张了。

  非要说他骄傲,但是他到底哪里骄傲了,讲点道好不好。

  他既没有跟何进那般深入敌营、孤身作战的想法,也没有如董卓那般骄奢淫逸、暴虐妄为,更不曾如袁本初那般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有任何的敷衍或者偷懒,对于那些劝谏者既没有关押也没有杀害。

  曹操觉得这个世界上,简直没有比自己更加冤枉的人了。

  考虑到陆离是那个从一开始就念叨的人,这次继续念叨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以解的事情,但问题在于曹操现在一点也不想听别人念叨自己,看也一样不想看。

  但这到底是陆离送来的,一旁的亲儿子还一副胳膊肘往外拐,等着他看完最好给个回复,好带回去给陆离复命的样子。

  曹操:我这个儿子看起来好不值钱的样子。

  但要让陆离知道曹操如今的想法,他也很想说,如今劝谏你的人看你的想法,估计跟你当初劝说何进却半点不被采纳时的心态是一样的吧。

  所以说人啊,总是容易长成自己曾经最为讨厌的模样。

  而讨厌的人大多时候都不会觉得自己是令人讨厌的,并且偶尔也会流露出些许不那么讨人厌的样子。

  曹操最终还是打开了那封信,他做好了面对老调重弹的准备,虽然每一次陆离都能将老调弹出新感觉,但听了这么多年也是够够的了。

  曹操带着这种想法看信,却在信件展现在自己面前后,只是看了一眼,就将之前的想法尽数掀翻了。

  如果位高权重的外戚,欺君罔上的逆贼,称霸一方的“诸侯”都没有办法作为例子给予你警醒,那么手握实权的天子呢?

  曹操没想到,陆离会为了劝说自己提到先帝。

  而正是因为这份不曾想到,所以在这种情况真切出现在自己面前之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认真对待。

  “……昔日先帝在时,常怀骄矜,傲之于大汉辉煌数载、遇难成祥,每提后事,亦信乎儿孙之能,前代种种,以为寻常,以至于今日。”

  “明公如今所想,可是亦有心寄志于儿孙之身乎?”

  这封信翻译一下,可以说是“刘宏版本”的《项羽论》了。

  先帝还在的时候,常常以大汉过往历经风霜而不倒为底气,遇到事情也看得开,觉得便是自己这边解决不好,留给儿孙他们自会有办法的。

  而人家那是真的“有前例可依”的,结果还是落得了如今的下场。

  现在明公你这般行事,难道也是准备将自己的志向放到儿孙身上吗?

  因为如今在现场就有一位亲儿子站在那里,曹操看完信忍不住看了他一眼。

  长辈看辈总是不免带着一层滤镜的,而滤镜的情况也往往存在不同。

  有的人看自己的孩子,那是怎么看怎么好,怎么看怎么对,怎么看怎么有。

  而有的人看自己的孩子,哪怕对方已经是一个拥有孩子的成年人了,依旧不免会觉得对方仍然是个孩子。

  曹操作为父亲,滤镜情况取了一个中间值。

  虽然有些时候作为诗人的那一面不免感性,但有的时候也是能够智看待自家情况的。

  客观一点评价,曹昂并不是什么让人不能放心托付的存在,也不是什么无能的孩子。

  但同样客观一点评价,他比之曹操还是颇有不如的。

  打天下与守天下是不一样的,虽然曹昂属于发展的比较均衡全面的那种,但是要让曹操放心,还是差了点东西的。

  不,不对,怎么就开始往战败上想了呢?

  曹操尝试拉回自己脱缰的想法,将一切拐回到之前的状态,可脑海中却不由浮现出先帝还在时的模样。

  要说先帝的缺点,那真的是张口就能说出一箩筐来。

  可他是真真切切的天子,一言定人生死,喜怒左右天下大势的存在。

  而且该说不说的,只看大汉的历史,人家的骄傲自信确实是充满依据。

  如果曹操不是那个或许要结束这份骄傲的存在,看到这种内容都要忍不住一样心怀侥幸的。

  可是现在,他脑子真的有一瞬间非常杂乱。

  他有四百年的底蕴托底吗,他有个天下在握吗,他有士人全都人心归附、甚至捏着鼻子也只能选他的任性资本吗?

  要说完全没有,那绝对是自谦过头了。

  可你要说完全有,便是如今曹操有点膨胀,也说不出这种话来。

  毕竟如果真的有的话,他哪里还需要出兵去攻打孙权,人家就该对着他纳头便拜。

  听多了何进、董卓、袁绍之事,曹操是真的有些免疫了,而且他自信此刻的自己的比他们所有人都强大。

  可是陆离拿出了先帝作为例子,这本身就是一个炸弹了,由陆离说出来,就更是王炸 。

  我如今的行事难道当真有问题吗,甚至有问题到让陆侍中都拿出先帝来作为例子劝谏自己。

  曹操一时之间不由哑然,也就是来送信的人是亲儿子,这要是换成陆离来送信,他一恐怕时之间都不知道该如何看向对方。

  伯安,何至于此。

  震惊的同时有着自省,还有着些许难以言说的欢喜,在伯安心中,我已经重过先帝了是吗?

  之前那点小别扭几乎瞬间烟消云散,他从未怀疑过陆离跟那场刺杀有什么牵扯,他只是为大汉的“余力”不由心惊,不确定最后的答案会得到陆离怎样的反应。

  第266章 各方准备

  陆离的这封信实在是取得了超乎寻常的好结果,跟在曹操身边的郭嘉很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

  能够达到这样的好效果,让郭嘉一并对信件的内容也有了基本的判断,这里面绝对不缺少陆离的本事,但是内容本身绝对也足够令人惊讶。

  而曹昂虽然是亲儿子,但论起对亲爹的了解,比之郭嘉却还是要差上那么一点的。

  他没有被曹操留下来,而是带着亲爹写好的回信再次回到了荆州。

  未来王朝的继承人,难得正常继位的未来太宗陛下,日后在拉出自己的一系列曾任职务时,认为非常有必要添加上信鸽一职。

  什么长子、嫡长子、被视为继承人的亲儿子,有些时候也不过是某些亲爹跟自己谋士paly的一环罢了。

  曹昂对于曹操的了解或许比不上郭嘉,但也并非全然没有,而带着信件回到荆州之后,看着陆离收到信之后似乎放心了些许的样子,曹昂没有发表任何看法。

  信鸽需要说什么,信鸽只需要将信送到收信人手中就足够了。至于其他的,那就是相信他们自有其道就好了。

  一般来说,如曹昂这种半内定下来的继承人,在这种战争中大多是负责坐镇后方的。

  打天下的父子组一般都是类似的套路,要么是亲爹在前面打仗、儿子坐镇后方,要么是儿子在前面打仗,当爹的坐镇后方,当然了,也有儿子与父亲一起在前面打仗的。

  曹昂就不属于那种完全坐镇后方的人,一来后方有荀彧坐镇更加妥帖,二来也是后方已经有一大家子在那里了,总得以防万一避免一下某种一锅端的情况吧。

  而且真说起来,跟着陆离在荆州,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坐镇后方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 无cp  辣个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