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大汉翁主的悠闲岁月_云深雾【完结】(62)

  然而,现实注定会让刘陵失望,她不可能真的一直龟缩在府里,好不容易出门一趟,居然真有乌鸦嘴天赋的被人给掳走了,虽然不是在王府里。

  第52章 各有心思 帝后之间的关系原本……

  帝后之间的关系原本就不是那么和谐, 利益的掺杂、身份的改变,再加上馆陶大长公主比以往更胜的贪得无厌,这对曾经举案齐眉、如胶似漆的天下最尊贵的夫妻俩现如今连相敬如宾居然都做不到了。

  陈阿娇疑神疑鬼, 根本没有察觉到刘彻的冷淡来源于何处, 而是嫉妒心作祟,以为刘彻当真和刘陵有染, 越发的恼恨起来。她找来了其母馆陶大长公主哭诉,然而哪怕再心疼女儿, 馆陶大长公主也不能昧着良心按照女儿的想法去对付刘陵, 毕竟那天帝后大婚当晚她已经试探过刘陵了, 作为过来人, 刘陵的话里有几分真几分假她还是能看得出的。

  刘陵和皇帝根本不像流言说的那样有什么苟且, 而是如她所说的那般心仪上一个出身低贱的小子。

  难怪刘陵藏着掖着不肯正大光明的说出来,这次要不是流言太过荒唐, 她们所有人怕是都不会之情,消息隐瞒的倒是挺严密的。

  可惜无论馆陶大长公主如何安慰, 陈阿娇认定了的事绝对不会因三言两语而改变,哭着闹着要找窦太皇太后做主,谁让她的母亲也不帮她呢,馆陶大长公主无奈,只能带着陈阿娇去找窦太皇太后。

  长信宫里,听了陈阿娇低声的哭诉, 窦太皇太后半天无语凝噎,只是揉着眉心深深地觉得无奈。

  幸好她一早就把过来请安伺候的王太后打发走了, 不然让皇帝的亲生母亲听到儿媳告儿子的状,王太后和陈阿娇这对婆媳日后也不用相处下去了,虽说她们之间本就不算和睦, 但显然无论是馆陶还是陈阿娇都还没意识到自从皇帝登基后,众人地位的改变与以往再不能相提并论了。

  也不知她还有多长时间的寿命可活,毕竟两个儿子都先后离她而去,不知道哪一天自己也要步上他们的后尘,等她走了以后,馆陶还好,看在她曾经鼎力相助皇帝的份上,必能安享晚年,但阿娇可怎么办呢?自高祖建立大汉以来,也不是没有被废了的皇后。

  虽然窦太皇太后心里有这样的预感,但她到底站在大汉权利顶端多年,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那丝不好的预感在心里盘旋后随即就消失不见。

  她的眼睛看不见,听着耳边渐渐低沉的哭诉声,默默地想到,有窦家和陈家在,阿娇定不会步上薄氏后尘的。

  窦太皇太后叹了一声,问一旁的宦官道:“皇帝现在在何处?”

  宦官愣了一下,随即禀告道:“奴婢不知,这就寻人去未央宫询问。”

  窦太皇太后却没有答应,而是挥了挥手,示意宦官退下,宦官不知所以然,但听命行事是每一个宫廷中奴婢的行事准则,乖乖的退下。

  “他不知道皇帝在何处,你总知道他的下落吧?”窦太皇太后的声音低沉道。

  陈阿娇犹豫了下,脸色瞬间苍白,她也知道自己派人监视皇帝的行踪是犯了忌讳,但她害怕刘彻真的变了心,或者在宫外找女人,所以明知道犯禁还是派了人手,听外大母话里的寒意,分明是责怪自己。

  “陛下在宣室殿。”想了想,陈阿娇委屈的说道:“但是前几日,陛下分明又带着身边的郎官出了未央宫,据说还是往刘陵府上去了,他整日不来椒房殿也就罢了,说是去平阳侯府看望平阳公主,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平阳给他进献美女,呵,这是仿照阿母以前给舅舅进献美人,所以现在有样学样起来了?”

  说道最后,陈阿娇的语气免不了带上几分激愤和嘲讽。

  “空穴不来风,还有刘陵和陛下之间的流言,刘陵她若是当真行得正坐得端,怎么会有这种谣言传出,这长安城里陛下的堂姊妹可不独独只她一人,怎么就偏偏只牵扯上了她?我看分明是他们之间本就不干净,所以才随随便便被人看了出来。”当然,这个长了眼睛,看出刘彻和刘陵之间关系不对劲儿的人是谁,那就不可言说了,反正陈阿娇是不可能承认是自己疑心生暗鬼的。

  这说的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窦太皇太后警告的拍了拍案几,朝着女儿的方向斜过头示意道:“阿娇少不更事,说话不过脑子,陛下和淮南王翁主之间关系究竟如何,你可知?”

  馆陶大长公主深知女儿的执拗性子,她已经劝慰了女儿一早上了,结果根本是在做无用功,女儿丝毫没有听进去,眼看着是钻进了死胡同里出不来。

  想让一个藩王的翁主在长安城里消失也不是什么难事,但刘陵不一样,自她入了长安城以来,先是给窦太皇太后进献豆腐和美味的菜肴,还鼓动了陛下大婚的菜式都更改了,想起这些时日堂邑侯府新鲜可口的美食,馆陶觉得刘陵这人还是挺机灵的。

  但如果对方的这分机灵会伤害到女儿的利益,那馆陶大长公主是觉得不会放过对方的。虽然帝后大婚那天晚上,她有借机敲打和暗示过刘陵和皇帝之间有无关系,但刘陵那副害羞、扭捏的模样,分明是面对心上人时才有的,皇帝身边的骑郎?好似是叫卫青的?

  “娇娇,阿母已经着人去打听清楚了,刘陵和陛下之间根本不是流言里说的那样,刘陵看上的是个叫卫青的骑郎。”馆陶大长公主想起派去探查卫青的家仆带回的消息,向着窦太皇太后道:“母后,女儿派人查过了,那个卫青据说是平阳府上的家奴所出,来长安的路上碰巧被刘陵给救了,所以才留在了身边。”

  馆陶大长公主一脸鄙夷的道:“也不知淮南王是怎么教养的,堂堂金尊玉贵的翁主居然看上了一个奴生子,可见是没有眼光的。”在给自家女儿择婿上面,馆陶大长公主足以傲视所有人,看看,她的眼光就是这么好,自家女儿的夫君可是皇帝。

  刘陵作为被拉踩的对象,无端的遭受到了来自馆陶大长公主的嘲讽。

  窦太皇太后不动声色的转过头去不想再听来自女儿的贬低和嘲讽,冷冷淡淡的道:“既然陛下和淮南王翁主之间只是普通的兄妹之情,那就不用再揪着此事不放了。娇娇也就罢了,你也是有脑子的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道理莫非还不明白?”

  只要皇帝和刘陵之间清清白白的,窦太皇太后就不再理会其他了,教训完了女儿后,她对着陈阿娇道:“你也别总是对着彻儿拈酸吃醋的,毕竟不同以往了,他现在是九五之尊,你也要改改自己的脾气,别再由着性子胡来。”她在的时候还能护住女儿和外孙女,若是不在了呢?阿娇和刘彻之间还没有个孩子,日久天长的,不知道会有什么变故。

  馆陶和陈阿娇就没有领会到窦太皇太后话里的深意,只是一个被教训的有些悻悻然,一个领悟外大母不准备帮自己撑腰教训皇帝和刘陵后,更是心生悲愤和怨恨。

  既然外大母和阿母都不帮我,那我就自己来,她还就不信了,自己贵为皇后,居然还会动不了一个小小的翁主。

  自从刘陵下达了闭门谢客的命令后,刘彻就被挡在了门口不得进,若不是不敢真把皇帝得罪的狠了,刘陵恨不得在府门口也竖立一个“刘彻和狗不得入内”的木牌来,让他给自己惹出这等风波,害的自己只能龟缩在府里避风头。

  刘陵一开始打算的很美,只要避过这段时间,让流言蜚语冷却下来,再放出比她和皇帝的花边新闻更炸裂的消息,众人势必不会再把目光放在她身上。但往往有些时候事与愿违,刘陵避开了自己不想面对的人,却避不开她期待已久的小霍宝宝。

  建元元年的二月,因为爆出张次公欺上瞒下,让刘陵差点成了一个不问世事的聋子,为了防止下回再有此类事情发生,雷被主动请命做了刘陵的耳目,为她搜集消息。

  这日,雷被给刘陵送了几枚新铸造的铜钱过来,并一五一十的道:“翁主,这就是陛下下令铸造的三铢钱。”

  自从雷被负责府内外的事务后,刘陵的消息来源瞬间畅通无阻,随着雷被带来的三铢钱,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因为刘彻下令停铸半两,改铸三铢钱后,在民间引起了轩然大波,至少目前为止,关于她们两人的绯色流言已经不在广外流传,取而代之的则是民间对钱币改革的纷纷议论。

  毕竟不是后世,在这个填饱肚子还来不及的汉朝,除了闲的没事,只能嚼舌根取乐子的皇亲贵胄,为了生活煎熬的百姓谁会把不能饥饱的留言放到嘴边嚼呢?是嫌西北风不过瘾,所以再饮个东南风吗?

  刘陵好奇的摩挲手里的几枚三铢钱,自秦始皇统一货币后,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的铜钱就彻底取代了以往奇形怪状的久币。三铢钱所用材料为铜,正面刻着铢字,金旁从王,背无轮廓。

  如果这些钱能带回到后世就好了,刘陵想到。由于刘彻下令铸造三铢钱的时间短促,流传到后世的实物十分稀少,物以稀为贵,就自然而然地成为钱币收藏者争相猎取的目标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刘陵虽然不是古钱币爱好收藏者,但这几枚小小的铜币刚铸造出来,在阳光下还闪耀着淡金色的光泽,耀眼而夺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种田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