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大汉翁主的悠闲岁月_云深雾【完结】(99)

  这次换刘陵沉默了,如果真如刘彻所说,这些所得最终哪怕只有一点点落在这些将士身上,那刘陵也是高兴的。

  想到此,刘陵福至心灵,又有了一个念头,她当即便提了出来。

  “陛下,其实,我们们不是非要在民间广招工匠来做毛线和肥皂。”

  之前是刘陵没往这方面想,其实哪有比给大汉的士兵一个能养家糊口的工作更能凝聚他们对大汉和皇帝的衷心呢?

  只要他们知道哪怕他们阵亡在了对战匈奴的前线,自己的家人依旧可以靠着朝廷的抚恤过得有滋有味,他们对大汉的衷心将更加毋庸置疑。

  更有那些在战场上丢了半条命,断胳膊断腿从军队中退下来的士兵,他们不必在行尸走肉的活着,如同家人口中不如死在战场之上的累赘。

  刘彻和桑弘羊一听,顿时惊奇的看着刘陵,连连拍手叫好。

  刘彻甚至想的更多,此令一旦颁布下去,他在军队中的凝聚力不下于执掌训练他们的将军,只有彻底掌控了军队,自己这个大汉帝王才是真正的实至名归。

  第85章 废后为公主 刘陵只是觉得自己……

  刘陵只是觉得自己只是同情心泛滥, 但在刘彻这个刚从窦太皇太后的压制下可以执掌江山、政治大权的皇帝看来,确是有想染指朝政的意思。

  他虽然心底对刘陵的想法表示赞同,但还是似笑非笑的看着刘陵问道:“阿陵怎么也关心起军政大事了, 莫非也想学习吕后?”

  刘彻虽然面带笑意, 但眼里流露出深深地忌惮之色,连下首的桑弘羊闻言, 也不禁面色一变,然后再看向刘陵时, 眉头紧蹙, 目露担忧。

  窦太皇太后这座皇帝头顶的大山才刚刚坍塌, 刘彻此时就像一只炸毛的猫, 一旦有人敢朝着朝政大事指手画脚, 他心里不免就会怀疑起对方的用心,心怀忌惮。

  无声的沉默在几人之间蔓延。

  刘陵无语凝噎, 看了刘彻半晌,才在对方言笑晏晏的笑脸下面无表情的朝他翻了个白眼, 声音平铺直叙,不带一丝感情道:“陛下如果闲得慌,就去上林苑指导卫青训练军队,累了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刘彻果然是太闲了,都直接跳过思绪纷飞、浮想联翩这一步,开始恶意揣测他人了。

  桑弘羊轻轻摇了摇头, 行礼告退,免得无辜被卷入两人的争执中。

  等人走了之后, 刘彻才尴尬的哈哈笑了两声,然后给刘陵道了歉。

  刘陵早知道刘彻的尿性,虽然很生气对方适才那样揣测自己的用心, 但刘彻这个人不是无的放矢,刘陵好奇的开口询问他怎么会头脑发昏这样想她。

  从她来到长安这几年的时间,刘陵虽然不像一条现代的咸鱼那般,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遇事能躲就躲,躲不过就躺平,但也从没到被人这样指着鼻子问你是不是准备掺和朝政的地步吧。

  刘彻这人是谁?

  那可是年老传位的时候,还害怕幼子被太后挟制,所以开创去母留子先河的第一人,刘陵不明白刘彻怎么突然说这样的话,以往刘彻和自己玩笑的时候,还从不曾因为几句话就恼羞成怒的呢。

  刘彻叹了口气,坐在位置上有些闷闷不乐。

  被刘陵开口质问,他也没有生气,因为刚才的口误和刘陵赔了罪,看着汉武帝给自己做小伏低,刘陵偷着乐了两声后就没再接着生气了。

  这家伙小气的紧,为了避免被他抓着机会往后报复,还是适可而止的好。

  “如今陛下大权在握,还有哪个不长眼的敢惹您生气啊。”刘陵明知故问道。

  刘彻无言以对,悠悠的看了她一眼,没说话,刘陵眼珠一转,猜测道:“是大长公主还是陈皇后?”

  刘彻面无表情的摇了摇头,见此,刘陵也对着刘彻叹了口气,两人面面相觑。

  既然不是这两人,那么现在还能让刘彻露出这种烦恼连天表情的,也就只有王太后了。

  真是没有想到啊,刘陵还以为王太后是那种一切以夫为天,以儿子为中心的女人,没想到啊没想到,以往因为儿子不掌权,王太后居然只是在蛰伏,数十年如一日的在窦太皇太后身边做低伏小,这份演技和忍耐力让刘陵叹为观止。

  现如今窦太皇太后刚刚下葬,这位王太后就迫不及待的露出了真面目,让宫人把长乐宫清扫干净,已经入主东宫了,日后这整个大汉朝上上下下,都将以她为尊,连皇帝儿子都得恭敬孝顺她,头顶在没有碍眼的大山,这小日子过得可不美哉。

  这人一过上舒服的日子,心思就不由活络了起来,数日前,丞相周昌被刘彻以办理太皇太后丧仪失礼革职了,其实是这家伙小心眼儿发作,看不是自己任命的丞相不顺眼,故意鸡蛋里挑骨头,把人给赶走了。

  把非自己的人赶走了,不就可以给自己人誊位置了吗?

  刘彻想的非常好,他正对着名单看自己的臣子,挑选着合适的准备任命为丞相。谁知他还没有正式下旨,早就被眼瞅着丞相位置流口水的田蚡见缝插针的撺掇王太后找了过来。

  在王太后这个亲娘一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胡搅蛮缠之下,丞相的位置最终落在了武安侯田蚡的头上,做为皇帝的亲舅舅,丞相田蚡总算是心满意足了。

  可惜的是王太后却不满意自己不能像窦太皇太后在世时那样大权在握,替儿子指点江山,这对曾经相依为命的母子最终还是因为权利的不可分割性走上了景帝和窦太皇太后的老路。

  “朕准备废后了。”冷不丁的,刘彻突然说道,刘陵闻言一愣,就听他接着道:“你去劝劝阿娇,让她别再找事,朕也不想闹的太难看。”

  刘陵手指着自己的鼻尖,一脑门子的莫名其妙,询问刘彻道:“我去?”

  刘彻点头应是。

  不是,你们夫妻俩闹离婚,让我去做这个里外不落好的人合适吗。

  刘陵傻眼,气急败坏的冲着刘彻就嚷嚷开了。

  “陛下,我才刚给你立了那么大的功劳,你这就准备卸磨杀驴了吗?恩将仇报也没这么快的吧。我知道你们这些当皇帝都不要脸到了极致,但是真没想到你能这么不做人啊。”

  刘陵摇了摇头,觉得自己对刘彻的厚脸皮的认知又更上一层楼。然而被指着这么吵吵一通,刘彻也没生气,而是无奈的笑了笑,然后顺手将桌案上一卷卷起来的锦缎递给了刘陵。

  什么东西?

  刘陵痛心疾首的看着刘彻,暼了一眼锦缎,顺手接过,打开匆匆浏览一遍,看到最后印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八个朱砂篆字,眼睛蹭的一下就亮了起来。

  这是一封皇帝亲下的圣旨,就刘陵的眼力劲儿来看,圣旨上的字迹分外眼熟,是刘彻亲手所书,然而刘陵最高兴的却是因为这封圣旨的内容。

  这是一道封刘陵为公主的圣旨。

  刘陵忍不住咧嘴笑了起来,但转念又想到刘彻刚刚提出的要求,强压着唇角向下,最后再不舍的瞅了一眼圣旨,肉痛但强做毫不在乎的模样,把圣旨往刘彻的方向一递,扭着头不看。

  “陛下还是收回成命吧,您就算加封臣妹为长公主,臣妹也不可能去劝皇后自请废后的,清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道理臣妹还是懂的。”

  虽然这对表姐弟的婚姻注定是一段悲剧,但“金屋藏娇”代表的却不仅仅是两人的感情,这背后是窦家、陈家和刘氏宗亲,别说这些人哪怕因为窦太皇太后的去世不在是铁板钉钉的牢固,只馆陶大长公主就不是好对付的。

  没有名正言顺废后的理由,被馆陶大长公主知道了,还不知道她会如何闹得天翻地覆呢。

  知道刘陵心有顾虑,刘彻直接点明开解道:“其实姑母也有此意,只是阿娇姐不知因何铁了心不肯。”

  这下刘陵倒是好奇了,她还以为是馆陶大长公主态度强硬呢,没想到最先向皇帝服软的却是她。

  又听了刘彻一番讲述,刘陵才明白过来,为何馆陶大长公主态度变换这么大,原来这一切都是窦太皇太后的临终叮嘱。

  这位历经风雨的老人家最放心不下的终究还是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

  终究是她的错,成就了刘彻和陈阿娇的婚姻,这位老人临终前将女儿和外孙女叫到了自己的跟前,殷殷叮嘱,明白母亲的一番深意都是为了自己好,馆陶大长公主终究还是听了老人的话,终于开始正视刘彻这个大汉皇帝。

  不想爱女落到和景帝被废弃的薄氏那种地步,馆陶大长公主只得劝慰女儿自请归家,然而陈阿娇却是犯了左性,或者说的破罐子破摔了,死活不肯按照母亲的话去做。

  刘陵想了想,道:“陛下,太皇太后毕竟才去不到三个月,您现在废后是不是太刻薄了些。”

  卸磨杀驴都没这么快的啊,就算你们之前真的没有了旧情,但姐弟之情总胜过夫妻之情的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种田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