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皇帝聊天群_九月有衣【完结】(122)

  如今……

  唉!

  【刘彻:后世风气竟已至如此?】

  刘彻疑惑。

  说好的儒家大兴呢?

  儒家大兴,就兴出这么个风气?

  他不理解,并大受震撼。

  甚至还很不服气——

  后世风气到了这种地步,此前秦念凭什么讥讽诸汉帝?

  【秦念:你放心,后世不怎么想睡你,都更在乎你的一家三口。】

  【刘彻:不得胡言!!】

  卫青叹气。

  霍去病冷眼。

  他俩都快习惯陛下挑事,秦念就会提“一家三口”。

  【秦念:你得怪司马迁,他都把你的大将军塞在《佞幸列传》里了。】

  【刘彻:司马迁!滚进宫来!】

  司马迁目瞪口呆。

  啊?

  他现在正学游天下,要因他还没做的事情结束游历吗?

  至于这《佞幸列传》……

  他怎么可能会把卫大将军列入《佞幸列传》?

  【刘秀:卫青霍去病皆在《卫将军骠骑列传》,并不在《佞幸列传》。】

  【秦念:你就说《佞幸列传》里有没有卫青吧。】

  【刘秀:只是一句“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并非佞幸之意。】

  【刘彻: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卫青再叹。

  他不认为陛下能赢下这一局。

  军情差距太大了。

  原本有“刘秀”这位汉帝的解释已然足够,陛下何必多言此句?

  【秦念:“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暗示群臣都给卫青下拜的是你吧?】

  【刘彻:大将军战功彪炳,如此礼遇有何不可?】

  卫青:“……”

  他恨不能速至长安。

  以至于不能阻止陛下这般与后世秦皇相对!

  【秦念:“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於上”,“令群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置决河”——你俩还挺双向奔赴?】

  负薪置决河,指的就是泰山封禅之后,汉武帝决心治河。

  于是他要求除了卫青,所有大臣都得背着柴草去堵塞决堤的黄河。

  秦念感叹这就是汉武帝对卫青的偏爱。

  【刘彻:……】

  “负薪置决河”这事他还没做过,但显然是以后他会做的事情。

  此刻他终于发现不对劲了。

  秦念再这么说下去,就算他自认坦坦荡荡,看到秦念之言的人也会揣测他与大将军的关系!

  【秦念:卫青陪葬茂陵,封土高度远超列侯,直逼帝后陵。某朝文人甚至感慨你俩“千秋万岁后,魂魄犹相依也”!】

  虽然前半句就是叹刘彻与卫青君臣相得,全文表达的是明朝文人对君臣相得的向往。

  但不妨碍秦念断章取义。

  反正根据设定,群里最晚的朱棣都看不到万历年间祁光宗编纂的《关中陵墓志》。

  【刘彻:朕与大将军仅为君臣关系!你继续说武曌与李世民父子的事。】

  卫青松了口气。

  陛下总算是反应过来了。

  司马迁:“……”

  所以他现在是继续游历,还是回长安觐见?

  唉。

  虽然明知是后世秦皇刻意曲解他的意思,但陛下没有收回成命,那就是君命不可违。

  也好。

  既然以后要写史书,若能亲眼目睹漠北之战的两位将军凯旋,也是幸事。

  【李世民:……】

  李世民并不希望秦念将话题转回来。

  虽然被秦念打岔,但他依旧无法面对雉奴娶他的妃嫔为皇后、甚至武曌还篡位登基的史实!

  【武曌:秦皇,吐蕃突厥之事,高宗皇帝与朕两朝应如何处置?】

  武曌果断转移话题。

  她算是看出秦念虽不在意女子为帝之事,对她曾为太宗皇帝之妃一事也不反感,甚至颇为欣赏。

  但为人实在好促狭!

  【秦念:外战暂时不急,先把继承人的问题解决了再说外敌也不迟。】

  【武曌:……】

  【秦念:李治,想好要不要让武曌继位了吗?】

  【李治:朕还有三子,他们皆不可为太子?】

  李治决心对皇后曾为阿耶妃嫔一事避之不提。

  反正天幕只是天幕。

  没人能逼着他非要言此事。

  李上金、李素节皆面色苍白。

  他们知道自己不得陛下看重,可亲眼看到陛下言“还有三子”时,还是会为之难受。

  唯有皇后之子为陛下所宠爱。

  正如太宗皇帝选择太子时,也不会考虑庶子。

  ………

  “三子”。

  秦念疑惑。

  乾封元年,李忠李孝已死,李治活着的还有六个儿子。

  除了武曌所生的第五子到第八子,还有第三子李上金和第四子李素节。

  但秦念很快又找到李治确实没把其他妃嫔所生的子嗣当回事的证据:

  李上金、李素节基本没怎么见过李治。

  史书记载是武则天从中作梗:

  李上金被封在外地不能朝觐。

  李素节是得李治诏令“素节既旧疾患,宜不须入朝”。其实李素节没病,他觉得长期没见到李治,就写《忠孝论》来表达感情,武则天截书后很不高兴,诬陷他赃贿,降封为鄱阳郡王安置袁州。

  但很明显,李治也确实不在意这两儿子。

  义阳、宣城二公主更是被幽禁于掖庭,到了成婚年龄李治都不管,直到李弘上奏请求放她们出嫁。

  【秦念:李贤反对武曌干政,自己能力又不足。】

  【李治:李旭轮如何?】

  第91章

  李治跳过李显, 是因为天幕已经给出了“几近昏君”的排名。

  唯有第四子李旭轮尚不知情况。

  【朱元璋:李弘死后,嫡次子李贤为太子。应是武曌为夺权,刻意构陷他谋反, 李贤因此被废为庶人。在你死后的第二年,李贤就被逼自尽。】

  朱元璋不喜秦念刻意忽略章怀太子的具体情况不提。

  【李世民:武曌,此事属实?】

  李世民眉头紧皱。

  他还没接受武曌为雉奴的太子妃,现在就得知她诬害雉奴的嫡次子?

  嫡次子……

  武曌既为皇后,李贤也当是她的子嗣。

  她心狠至此?

  【武曌:……】

  秦念摇摇头。

  她要是武曌的扮演者,就不会认下这件事。

  史书记载上也是说“于东宫马坊搜得皂甲数百领”,属于谋反证据充足。

  虽然这谋反证据相当草率,且李贤谋反的动机也不够。

  李贤已是太子,李治又没有宠爱李显李旦甚于他, 他也没有足疾。

  何必谋反?

  李贤的墓志铭上更是有“祸构江充, 衅生伊戾”暗示他是被诬陷。

  祸构江充指的就是刘据被江充构陷, 衅生伊戾是指春秋时期宋国宦官伊戾构陷世子痤谋反,致使世子痤枉死。

  既然是历史争议话题,武曌就可以依据史书记载否认这件事。

  但不否认,也符合武曌的人设。

  【李世民:雉奴, 你是放任皇后谋害太子, 还是不知情?】

  说是询问, 李世民心中其实已有答案。

  连后世都知道李贤是被诬陷,没道理聪慧如雉奴却不知情!

  【李治:……】

  如今太子还是弘儿,未来的事李治当然不知情。

  但他无法否认,若皇后为了夺权诬陷贤儿,他……不会追究。

  他或许会护佑次子的性命, 也可能不会。

  李弘心中巨震。

  既是无法理解慈如母后怎么会谋害二弟, 更是无法理解阿耶的沉默。

  这个世界……为何是这般模样?

  “不能正视人性之恶”。

  他怎么能接受这样的人性之恶!

  ………

  秦念倒是能理解李治的沉默。

  武则天构陷李贤的手段相当简陋, 李治不应该看不出来。

  李贤被流放时衣服多有破损,其仆从更是衣服单薄,还是李显上表请求帝后赐予他们春冬时服。

  可见李治的感情可能真的只给了武则天和长子李弘。

  总之唐高宗的不作为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他无能,完全被武则天所蒙蔽,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想。

  正如《新唐书》的评价:

  “高宗既昏懦,而继以武氏之乱,毒流天下,几至于亡。”

  可如果李治是昏懦的皇帝,那么他所有功绩都得算在武皇头上,毕竟是她在替这个昏君治政。

  二是他什么都知道,但就是不愿追究。

  冒天下之大不韪娶父皇嫔妃、执意立她为皇后、甚至还想将皇位禅让,也确实是恋爱脑。

  秦念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