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曌:这些过错,朕皆在修正。】
佛寺、永业田、外戚,都是武曌在弥补得位不正的缺陷。
如今看来,是她想错了。
民心其实不在乎她是怎么上位的。
国泰民安,则民心所向。
她若早知道这个道理,就该在杀完其他李唐皇室后收手,致力于治理国政。
倘若在她治下,民生远胜贞观,民心才有可能向着武周。
可惜,她知道得太晚了。
【秦念:年轻的武照,你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李弘要是死了,你记得阻止李治追封儿子为皇帝——当爹的追封儿子为皇帝,真就古今独一份。】
【李世民:雉奴你……】
【李治:……】
李治完全不知该如何作答。
他确实有些喜欢感情用事,这种事……他做得出来。
武照欲言又止。
弘儿尚安。
“父皇,臣请勿行此事!”
倒是李弘先跪倒求阿耶不要这么做。
【秦念:其实单纯追封倒也没什么,但你还给李弘修陵寝:“将营筑恭陵,功费巨亿,万姓厌役,呼嗟满道,遂乱投砖瓦而散。”】
李世民只觉他必须和皇后一道好好教育雉奴。
这都是在做些什么事?
………
唐高宗癫到这种地步,只能说他和武曌对李弘确实宠到没边。
《旧唐书》记载:
显庆四年(659)冬十月二日,“皇太子加元服”。
这一年李弘八岁,八岁及冠。
“闰十月戊寅,幸东都,皇太子监国”。
也就是李弘八岁及冠,一个月后就开始监国,虽然应该只是象征意义上的监国,但这也很离谱。
据此可见唐高宗和武则天这两口子有多爱李弘,但爱得实在太过了。
大约只有被宠到这种地步,李弘才会连《春秋》都不忍读,见不得半点黑暗。
【秦念:你猜李弘在后世的名声不怎么好听,有没有你的一份功劳?】
【李治:……朕不会再行此事。】
李治现在才明白秦念对弘儿的评价为何那般刻薄。
原来是受他的牵连。
………
武曌无奈。
此时恭陵已经建好,木已成舟。
若想为弘儿改善名声,只能是以弘儿的名义做利民之事。
兴修……
佛观肯定不能再修。
那就水利。
【秦念: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为母服丧三年的问题。】
上元元年,武则天上表:“窃谓子之于母,慈爱特深,非母不生,非母不育,推燥居湿,咽苦吐甘,生养劳瘁,恩斯极矣。所以禽兽之情,犹知其母,三年在懹,理宜崇报……今请父在为母终三年之服。”
在此之前,父在世时只需为亡母服丧一年,自此以后父在时母丧也是三年。
秦念知道这是为了提升女子的地位,但她觉得不管给谁服丧都不该服太久。
比如士族出身的张说,在家服丧多耽误事?
【武曌:你觉得不妥?】
武曌皱起眉头。
周礼之下,父在世时,只需为亡母服丧一年。
而母在世,却依旧要为亡夫服丧三年。
这是“家无二尊”的礼法。
武曌对此极为不喜。
故而在上元元年向雉奴提议延长为母服的丧期。
秦念身为女帝,怎会不知她的用心?
【秦念:不妥。能给你打工的臣民,却为了周礼的形式主义需要不断服丧,父母皆死就是丧期六年,加上其他零零碎碎的丧期,这也太长了。】
【武曌:……?】
武曌疑惑。
她觉得她好像误解了秦念什么。
但又不是很确定。
……服丧是“周礼的形式主义”?
【秦念:服丧时间应当全部缩短,且越短越好。】
【朱元璋:这是不孝!】
【秦念:朕跟武曌说话,你跳出来是想找骂?你喜欢丧期你就延长,最好延到一辈子在家服丧最孝了。】
【朱元璋:……】
“父皇,秦念此前就说过她不重孝道。”
太子朱棣连忙阻止父皇继续找秦念理论。
朱元璋冷哼一声。
固执如他,完全不能接受秦念这般大逆不道的言论。
但他又不得不想起秦念之言:
“子女应有独立的思想,应胜于父母,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他虽常说秦念是个疯子,却让史官将秦念之言逐一记录,多次翻阅。
服丧期过久,是否也会有碍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武曌:如此恐怕有碍民心。】
【秦念:朕的治下,除去路程上必需的来回时间,丧期一律十日,这影响朕的民心吗?】
【武曌:……】
看着秦念稳居榜首、丝毫不见波动的民心,武曌无言以对。
群里恐怕没人比秦念更懂民心。
………
新入群的三朝儒生却是都在怒骂秦念此举违背孝道,有悖天伦。
他们也就能在此刻怒骂。
待到天幕放出此前四次的群聊内容,面对秦念对儒家乃至周礼的鄙夷,就只能如其他朝代的儒生那般受着。
至于万民——
有能力服丧数年而不饿死的百姓,能有多少?
【秦念:若是某些臣民极力阻拦,那也很好处理:喜欢服丧的就让他们继续服丧,超出十日的丧期不给俸禄,且必须严格按周礼的要求服丧,否则就以不孝处置。接受丧期缩短的臣民,那是被你夺情,不能算不孝。】
【武曌:……受教。】
严格按周礼服丧?
服斩衰者,丧期三年。需要居简陋棚屋、睡草席、枕土块、禁酒肉、饮食粗粝、哭无定时。
武曌不得不惊叹于秦念思维之灵活。
………
嬴政对秦念的缩短丧期之议接受得最快。
在他看来,臣民就应当为他“打工”。
丧期过长,确实影响他征收赋税。
………
刘彻不觉得服丧有什么好与不好。
他想用的人,服丧期间也得回来为他办事。
不想用的人,不在丧期也能将其免官。
俸禄?
大汉从来就没有要给服丧的官员俸禄的说法。
……不对。
刘彻意识到一个问题:
丁忧少则几个月,多则三年之久。
若无俸禄,他们是如何度过丧期?
“低薪养不出廉洁的官吏。”
呵。
………
秦皇汉武之外,其他皇帝对于孝期一事皆需从长计议。
各朝多为以孝治国。
即使知道民心不在乎孝期。
但儒家的官员在乎。
【武曌:秦皇,关于修订律法一事,朕有疑问……】
随着武曌的发问,秦念的答疑时间开始。
不同点是:皇帝们很快就学会了利用时间。
李治让李隆基道出乾封元年之后的天灾消息,56岁的李隆基答至开元四年。
刘邦在问刘彻匈奴的情报,李世民在咨询赵匡胤关税问题,朱元璋在试图绕过规则限制询问朱棣一些事务……
多线交流,相当混乱。
虽然说这沉浸感更强了,但真的不会影响观感吗?
秦念也只疑惑了一瞬。
因为不止是武曌在问她,其他皇帝也会见缝插针地找她问军政相关的问题。
【系统:今日话题已关闭,全员禁言。】
【甲方:明日话题:朱元璋。】
【甲方:请提前做好准备。】
第107章
【今日话题:明太祖朱元璋。】
【相关皇帝加入群聊:朱允炆。】
建文元年, 李景隆率五十万军兵临北平城下。
此时燕王朱棣正带兵袭取大宁,迫使宁王朱权及朵颜三卫降燕。
北平城内兵不足万,皆为老弱。
燕王世子朱高炽在燕王妃的协助下做好了防备, 又善于安抚士卒,并鼓舞城中妇人幼童皆参与守城。
甚至还多次趁夜开门袭扰南军,使得南军在惊慌中自相残杀。
李景隆围城不下,士兵还被袭扰得无法休息,被迫只得退营十数里。
正在李景隆愁于如何攻下北平时,竟见夜空中天生异象!
“燕王……”
李景隆大骇——
燕王朱棣于声誉榜的排名远高于陛下!
朱棣正在回兵北平的路上。
夜间扎营之时,他照例巡视全军,却见天意排榜,他竟然位列前九!
“恭贺燕王!”
朱允炆望着天幕, 脸色惨白。
【秦念:哟, 轮到你了, 朱重八。】
【朱元璋:……】
朱元璋当然知道秦念的言外之意。
这是呼应五十日前的那句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