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询没有为秦念的“夸赞”而喜。
正相反,他更关注“类似的过错”。
由于此前群里在说“不肖子孙”,刘询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继承人问题。
刘询再度看向位于声誉榜下游的“刘奭“。
两个月前许平君诞下次子,刘询已与皇后商议过储君之事。
如今长子次子皆幼,刘询还未册立太子,可待二子稍长之后再作决定。
………
被秦念略过的皇帝朱高炽嘴唇蠕动,却是不敢出言询问。
他害怕出言之后,会得到他还不如两个弟弟的答案。
【朱瞻基:……】
朱瞻基非常清楚,秦念口中的“类似的过错”,应是指他选错了太子。
与宋时徽钦二宗排名相仿的长子,究竟是做了什么才会落得如此声誉?
此外,“没有汉宣帝的魄力”,又是指的什么?
【朱元璋:朱棣若是选错继承人,后果会是什么?】
朱元璋这句话问的其实是朱祁镇这个声誉值奇低的皇帝。
祁字辈,朱瞻基之后。
秦念显然是意指朱瞻基选错了继承人。
历经六次天幕,朱元璋已经学会如何规避限制。
第127章
【秦念:那就会出现一位“大明战神”。】
直接说朱祁镇的外号, 有可能违反规则。
所以秦念专门去问甲方,确定可以发。
显然,甲方也不喜欢朱祁镇。
【朱元璋:……】
朱元璋看了上下文数遍, 无法确定秦念所说的“大明战神”是否为朱祁镇。
秦念喜欢褒词贬用,根本无法确定这话是褒是贬。
但朱元璋直觉这是贬义。
【朱棣:这是何意?】
【秦念:军事指挥能力约等于无,却不顾朝臣阻拦,非要带着半个朝堂御驾亲征。结果数十万精锐全军覆没,五六十名文武大臣战死。而战神本人,是一个没跑掉的宋驴宗。】
赵光义:“……”
再次被牵连辱骂,他已经习以为常。
反正被软禁在府内,也无人能耻笑于他。
就算不被软禁,赵光义也无颜出府。
如今看到明朝皇帝亲征被俘, 赵光义甚至还能为另一个自己暗中辩驳:
夜逃两百里, 也好过战败被俘。
【朱元璋:被俘?!】
没跑掉的宋……太宗, 那不就是被异族俘虏?
朱元璋总算明白朱祁镇的声誉为何与徽钦二宗相仿!
竟然是同为被异族所俘!
………
朱瞻基一朝。
诸文武大臣直冒冷汗。
太子朱祁镇居然会葬送半个朝堂?!
其中会不会有自己的后人、甚至是自己本人?
【朱棣:他带半个朝堂亲征作甚?】
御驾亲征,朱棣也经常这么干。
所以他完全不理解朱祁镇为什么要带五六十名文武大臣。
【秦念:因为他把战场当成儿戏,默认自己一定能赢,还想着借助亲征时的绝对军权, 在战场完成审计及收权。】
秦念之前看土木堡之变时, 全程皱着眉头。
虽然《明实录》在努力把所有过错都推给王振, 但这时的朱祁镇已经23岁,不是13岁。
没错,当时明军吃空饷现象严重,必然是朝堂内外相互勾结。
但朱祁镇把勋贵、宗室外戚、户部、兵部、刑部、工部、礼部、都察院、通政司、太常寺、大理寺、太仆寺、鸿胪寺等半个朝堂带上,就是在视战争为儿戏。
在“虏寇分道刻期入寇”的时候, 是谁给他的胆子借战场集权?
当时的战况是“也先寇大同, 至猫儿庄, 右参将吴浩迎战,败死。脱脱卜花王寇辽东,阿剌知院寇宣府,围赤城,又别遣人寇甘州,诸守将凭城拒守”。
瓦剌大军三路压境,这时候朱祁镇居然默认自己能赢?
这就已经说明朱祁镇对战场毫无敬畏。
【朱棣:荒谬!】
朱棣怒视朱瞻基。
此时的朱瞻基也很绝望,他不明白自己尚未出生的儿子怎么会蠢到这种地步。
他也上过战场,深知战场的诡谲。
结果朱祁镇这个蠢物,居然妄想借战场集权?
倘若是必胜之战也就罢了,全军覆没的惨败,就足以说明敌我实力并不悬殊。
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君将互信。
朱祁镇妄想借亲征集权,实则是成为武将的掣肘,如此惨败可以说是朱祁镇一手造成!
………
皇帝朱瞻基现在对天幕尚有疑虑。
他根本就不认识“秦念”,此人却几句话就引得皇祖父想要换太子。
现在是以“亲征惨败”否定太子朱祁镇。
看似只是想要让他换太子。
但朱祁钰也是皇帝,显然是朱祁镇被俘之后才得以即位。
那么“更改太宗皇帝庙号”的“不肖子孙”就是朱祁钰的后人。
这是在同时否定他仅有的两个皇子,必然动摇社稷。
但朱瞻基也不能因此否定天幕,因为比起否定两个年幼的皇子,否定他这个皇帝更能动摇社稷。
叛贼若能掌控这般异象,何必如此迂回?
【秦念:更可笑的是他不信武将信宦官,由不通军事的宦官来决定行军路线。“初议从紫荆关入……始欲邀驾幸其第,既而又恐损其乡土禾稼,复转从宣府行”——行军作战同样儿戏。】
皇帝不懂军事,但非要御驾亲征也不是不行。
把指挥权交给武将,就当个鼓舞士气的吉祥物也行。
但朱祁镇他不是啊,他就是想要集权,集权之后自己又不懂军事,却敢信任同样不通军事的宦官王振。
出征之前,大同军队“与虏寇战于阳和后口”。
“时太监郭敬监军,诸将悉为所制,师无纪律,全军覆败。瑛、冕俱死,敬伏草中得免。”
这个郭敬就是王振的心腹,明明已经有前车之鉴,朱祁镇却还是更加信任宦官。
【朱元璋:朕早就说过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他为何会宠信宦官?】
朱元璋知道自己定的祖训是有问题,且十日前就废除祖训治国。
但这朱祁镇时期,显然他还没废除祖训。
怎么就能视他在宫门口立下的铁牌于无物?!
【秦念:是啊,这是为什么呢?朱棣,你说呢?】
【朱棣:……】
【朱元璋:老四,是你先让内官干政?】
【朱棣:……】
朱元璋深呼吸。
面对正在跪着认错的太子朱棣、以及天幕上不敢吱声的“明成祖”,他这怒火已经是快压不住了。
【秦念:你也别怪朱棣,宦官也是有好有坏。他重用的郑和能与张骞齐名,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朱棣时期寻找海外无主大陆,说不定就得靠他。】
【朱棣:朕正有此意!】
此时的郑和正在用之前五次下西洋的海图与后世秦皇描述的地图进行比对。
他想借助她透露的大航海知识,选定合适的出海时间与航线。
突然看到自己的功绩被后人所认可,郑和愣了半晌。
不知不觉间,竟是泪流满面。
若非陛下的重用,他又怎能有此功绩?
【朱元璋:……】
既然秦念为朱棣说话,那朱元璋也就不好继续追究。
太子朱棣苦着脸。
今日是“明成祖朱棣”的话题,他还不知道要被“未来的自己”连累多少次。
【秦念:随行文武大臣皆死,“官军人等死伤者数十万”。明帝被俘后,不仅多次派人找己方拿钱财“赏赐”异族,更是多次被异族押在城门下,要求守军开门,于是这位大明战神又获得一个外号:叫门天子。】
有人给朱祁镇洗白说他没有叫门,理由是《明实录》记载:
“是日,虏众复奉上皇至大同东门……上皇密谓之曰:汝去与郭登说固守城池,不可开城门。”
但《明实录》记载的叫门事件不止这一起。
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七日,朱祁镇先被押到宣府城南要求开门,被拒。
“奉至宣府城南,传旨谕杨洪、纪广、朱谦、罗亨信开门来迎。城上人对曰:所守者皆皇上城池,天暮不敢开门。”
八月二十一日,被押到大同,郭登没开门,朱祁镇让他取二万二千两银子“赐”给俘虏他的异族。还记载“时上谈笑自若,神采毅然。登等相谓曰:圣主可谓处困而亨者矣”。
郭登想派夜不收五人营救朱祁镇,但朱祁镇怕死,拒绝了。
“上曰:‘我命在天,今若为此,万一不虞,乃自取也。’不从。”
——朱祁镇说:“我命在天,现在要是这么做,万一发生意外,我就是咎由自取。”所以不听从。
十月份朱祁镇再次被瓦剌押到大同东门,才有那句“不可开城门”。假如朱祁镇真有这种觉悟,八月份拒绝郭登营救时为什么不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