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马何罗是谁?!!】
从这问号加感叹号,秦念仿佛能看到猪猪震怒!
她发现其他群成员对标点符号用得极为谨慎,也因此特别能表现出其心态起伏。
比如之前江充是何人之后的句号,应该就是表达刘彻的冷漠,在他眼里江充已经是个死人。
而如今的三个符号,就是猪猪震怒。
巫蛊之祸死那么多人,刘彻虽怒却也没到这种地步。
但这很符合汉武帝的冷血人设。
美貌的李夫人年少早死,死前不肯以病容相见,汉武帝以皇后的礼仪将她安葬。
李夫人算得上他的白月光吧?
结果李广利掺和进皇储之争,最终宗族被灭,汉武帝丝毫没有顾及李夫人的情谊。
她的儿子刘髆也死于汉武帝去世前一年或者当年,死亡时间在《汉书》两处有矛盾,死因没记载。
秦念相当怀疑他的死因。
刘据死后,刘彻修思子宫、望思台都在表达他的后悔与对长子的哀思。
结果刘病已在监狱长到近五岁,刘彻都没管过他。
有种说法是汉武帝不知道刘病已的存在,但“天子气”事件之后,刘彻总该知道这个皇曾孙的存在了吧?
结果刘彻还是没管他,丙吉依旧需要拿自己的俸禄去供养刘病已。
刘彻临终前才留下遗诏,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
不久后,刘弗陵报出了马何罗三兄弟所在之地。
秦念记忆中这三人在史书上并未记载其详细的出生地,只记载马通封侯后全家被迁徙到扶风茂陵。
她打开搜索引擎,经过搜索再度确定史书没有相关记载。
应该就是刘弗陵编的。
秦念切回聊天群,见刘彻又在喊话当地官员抓人。
怪有意思的。
【秦念:这金日磾是霍去病抓回来的,也得算进卫子夫的嫁妆里。】
【刘彻:……】
金日磾原本是匈奴休屠王太子,降汉后刘彻赐其金姓,如今十六岁,正在黄门署养马。
刘彻沉思片刻,决定先封他为马监。
去病果然是他的帝国双璧,连抓回来的俘虏都忠心耿耿。
金日磾也没想到,自己安安静静养着马,突然会被天幕所提及。
所幸不是坏事。
【秦念:你的最后一任丞相也与巫蛊之祸相关。】
【刘彻:?】
【秦念:刘据死后,守卫汉高祖祭庙的郎官田千秋为刘据鸣冤,说“子弄父兵,罪当笞”,还说是他梦见的一个白头翁教他这么上奏。】
【秦念:刘邦,是你托的梦吗?】
“是朕!”
刘邦当即高声答道。
可惜天幕认为这是谎言,只有这时的人能看到他的回答。
萧何:“……”
【刘邦:可以是朕!】
秦念乐不可支。
这刘邦也很有意思啊。
田千秋看着汉高祖祭庙,只觉冷汗涔涔。
【秦念:刘小猪,子弄父兵之说深得你意。刘屈氂死后,田千秋就成了最后一任丞相。这次不到两年你就死了,他得以善终。】
【刘彻:……】
作为皇帝,刘彻本不可能接受被人言死事。
但已经知道自己享年七十,似乎就没那么难以接受。
现在刘彻不甘心的只有一件事:
【刘彻:朕就没有治政的顶级文臣吗?】
“顶级”一词,是秦念之前对卫青三人的评价。
刘彻不甘心他能任用的文臣之中,能力最高的会是哭哭啼啼的公孙贺。
【秦念:有,卫子夫的嫁妆——霍光。】
卫子夫得宠后,卫氏家族的显贵震动天下。
天下歌之曰:“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霸天下”一词其实带有明显的贬义。
或许并不只是在讥讽卫子夫,更多是在嘲讽“外戚得势”的现实。
后世皇帝秦念不断提起“卫子夫的嫁妆”,各朝百姓不知不觉间已经被带偏——
“卫皇后的嫁妆真是丰厚啊!”
甚至不少皇帝都被带偏,叹自己为何娶不到有着如此嫁妆的皇后。
不再是卫氏因卫子夫而显贵,而是“卫子夫的嫁妆”成就了汉武帝许多功绩。
【刘彻:他才十六。】
刘弗陵时期的霍光和刘询时期的霍光皆怔然。
元狩四年的自己,年仅十六。
兄长凯旋之后,将保任他成为郎官。
………
刘彻知道霍光就算有顶级文臣之能,也终究只有十六岁。
两年前才被去病带回长安教导。
他不可能让十六岁的霍光拜相,就只能寄望于还有第二个顶级文臣。
顶级武将有三人,大汉人才济济,顶级文臣不能只有一人吧?
高祖既有萧何,也有张良。
【秦念:没了。】
【刘彻:没了?】
【秦念:主父偃也许能跻身顶级文臣的行列,但元狩四年,他坟头草都长满了吧?】
【刘彻:……】
主父偃,纵横家。
献策推恩令、迁天下豪富于茂陵、主张设朔方郡北御匈奴。
凭此三功,秦念就认为主父偃是治世之能臣。
可惜主父偃有个缺点,他困厄了四十多年,得势后行事不知收敛。
“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就是他的名言。
………
“是我!”
青年主父偃笃信且狂喜。
他根本不在乎“坟头草都长满”的说法。
他家境贫寒,学的是纵横术,一直被儒生所排挤。
游学近二十年,一直怀才不遇。
他的父母不再视他为子,他的兄弟不接纳他,诸侯的宾客们也都讨厌他。
困厄多年,却被天幕秦皇认定有“跻身顶级文臣”的才华!
主父偃收拾好本就不多的行李,决定现在就西入函谷关。
有秦皇此言,必然会得到陛下的重用!
【刘秀:主父偃为何能与霍光并称?】
刘秀发问,是因为他不认为主父偃有与霍光媲美的才能。
但此问并非是反对秦念所言。
刘秀为人谨慎隐忍,不会行无谓的口舌之争。
此问,问的其实是秦念如何判断能臣。
越是后世的皇帝,所见所知越多。
秦念显然是“群”内最后一人,又有登顶的民心证明其非无能之辈。
其识人之能,必有特殊之处。
………
刘彻也在等秦念的回答。
他认可主父偃的才能,当初齐王自尽,他本不想杀主父偃。
是时任御史大夫的公孙弘言“不诛主父偃,无以谢天下“,他才将其族诛。
说到底,还是刘彻认为主父偃有才能但不够有才能。
若是主父偃治政的能力可以与卫青治军相媲美,刘彻又怎么会因齐王之死诛杀他?
【秦念:千古奇谋推恩令,彻底解决了汉朝诸侯王造反的问题。】
刘邦叹气。
“汉朝诸侯王造反”。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不能解决诸侯王的隐患啊。
【嬴政:何谓推恩令?】
可能是因为“嬴政”这个名字自带神秘的威势,秦念看到这位说话,竟然下意识就坐直了。
“不对,我怕什么,大家都是打工人而已。”
“……肯定是始皇后人这个人设的锅。”
秦念嘀咕两句。
嬴政突然问推恩令,显然是受到“彻底解决了汉朝诸侯王造反的问题”这句话的影响。
秦念可不希望秦朝的剧本走向分封制。
那可就真见鬼了。
【秦念:君王的能力不足以用郡县制控制全国时,就会用分封郡县并行的方式来增强统治。推恩令是以赏赐的名义,将诸侯的封地分封给他所有的儿子,使得封地越来越小。】
第15章
一句话,秦念就把所有施行分封郡县并行的皇帝嘲讽了一个遍。
好消息是:
此时只有汉朝和明朝的皇帝被嘲。
刘邦当即就要和秦念理论秦朝二世而亡的问题。
可惜违反规则二,发不出去。
刘彻、朱元璋皆如此。
………
嬴政眼底浮上一丝笑意。
秦念此言,是在告知他大秦以郡县治天下,并且以后世秦皇的身份反对分封。
“不必再议分封事。”
陛下已作出决定,群臣称唯。
没人敢质疑始皇帝的决定。
尤其后世秦皇将分封制视为“君王的能力不足”时,再议分封就是在质疑陛下的能力。
始皇帝的威望足够高,当双榜透露大秦将二世而亡时,大秦军政皆无异动。
天意亦认可陛下的威势。
天榜之上,陛下位列第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