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
嬴政终于明白秦念为何笃定彼时之秦必亡。
不改制,彼时看到天幕的黔首必会民怨沸腾,六国余孽更容易煽动黔首。
改制,则触及大秦权贵的利益,新秦帝若是能力不足,必生内乱。
比起声誉榜无其名的新秦帝,黔首定然更加信任声誉榜排名前九的刘邦。
届时六国余孽可假借刘邦之名在外兴乱,各郡县官吏亦可扭曲秦法逼反百姓,再加上北方匈奴已经成势、六国余孽甚至会与匈奴勾结……
这就是死局。
【刘季:多谢秦皇相救!】
刘季连忙道谢。
他清楚若无这位秦皇相助,自己的境遇只会比现在危险百倍。
毕竟始皇帝若是择定新秦帝,则新秦帝必然会追杀自己,而六国余孽也不会放过他。
如今至少可借天幕之威,名正言顺夺各郡兵权!
【秦念:彼时之秦,刘季若死,必是天下大乱,死者千万计,伤亡最严重的就是底层黔首与普通军卒。你们绝对不能听任何人的指令去袭杀刘季,等他掌权改制之后,你们的生活会远胜现在。】
【刘季:吾再谢秦皇!】
【刘邦:朕不愿诛尽六国遗民,因为其中必有许多如张良这般,非为一己私利而是忠于旧国之人,也定不会行勾结匈奴之举,不应被视为余孽。】
张良百感交集,只得拱手谢恩:“……臣谢陛下。”
他方才献策,是让陛下赦免藏匿六国余孽的各地官吏,以防这些官吏在恐惧中生乱。
然陛下却是先为自己出言。
【刘邦:各地官吏,你们藏匿六国余孽的往事朕皆可既往不咎。但稍后朕会给出六国余孽的名单及所在郡县,并将其示于天幕,倘若各郡县未能将其诛杀——朕知六国余孽的狡猾,故即便他们走脱,朕也只会将相关官员降职。】
始皇帝时期。
依旧在外藏匿的六国余孽脸色剧变,此前嘲笑项氏一族叛楚,此刻却是要直面始皇帝的怒火。
“必定是张良这个小人暴露我等行踪!”
张良却是茫然地望着天幕。
他已不知该何去何从。
………
事实上,张良也不知道秦二世元年四月,所有反秦之人都在何地。
若只是确定哪些人是六国余孽,无需他出言,陛下自己就能确定名单。
毕竟举世反秦之时,距离现在也才过去十二年。
至于所在郡县,即便张良不知情,也总会有其他汉臣知情。
刘邦没有让张良来整理名单,而是让陈平负责此事。
【刘季:未来的我所言,便是此时的我作下的承诺。】
刘季也没想到,未来的他会送给自己这么一份大礼。
如此一来,六国余孽之危就此可解!
各地官吏皆松了一口气。
就算六国余孽走脱,也只会是降职,而无生命之危。
甚至刘季此言,也能视为承诺改朝换代之后,他们这些秦朝官吏依旧可以留任。
“县尉,召集军卒,诛余孽!”
与六国余孽关系莫逆者,宁愿降职也不会杀故旧。
但两头下注者,可不愿因六国余孽而降职。
天幕之现,实则意味着举大事难成,倒不如效忠于这位仁慈的新帝。
【秦念:祖龙,官吏数量本就不足,何况大秦刚刚一统,包庇六国余孽一事也多未发生,也请赦之。】
【嬴政:……可。】
大秦各地官吏齐齐松了口气。
他们清楚刘邦能给出六国余孽的名单,就能给出包庇六国余孽官吏的名单。
嬴政此刻所想,则是按名单诛杀六国余孽后,彼时之秦是否能够延续。
随即就想到若是立新秦帝,各地官吏知道大秦或将二世而亡,必然不会听从诏令诛杀六国余孽。
依旧是死局。
【刘邦:刘季,朕稍后会整理一份名单,其上之人皆可重用。】
其实此前秦念就给始皇帝提供过一份名单。
但秦念只是提及部分才能出众之人,刘邦却是打算将能用之人皆道于天幕。
不只是此时的汉臣,还有彼时的秦臣。
并且会刻意排好顺序,让彼时的自己能够轻易分辨出哪些人必须用但不能尽信、而哪些人能用但需观后效。
【刘季:自当用之!】
刘季极为欣喜!
有此名单,则入主咸阳的难度将再度降低!
他清楚未来的自己,必会将此时尚在的秦臣之名皆道于天幕。
………
咸阳令刘邦见陛下望过来,当即不断称颂陛下伟业,掺杂大量表忠心之言。
可不能让另外两个刘邦害了自己!
“噤声。”
嬴政只觉刘邦聒噪,和刘彻一脉相承。
【秦念:最后要说的就是祖龙的功绩——实在是太多了。】
【嬴政:……】
各朝皇帝亦皆知纵然历朝历代皆称始皇帝为暴君。
但始皇帝的功绩就是毋庸置疑地居首。
【秦念:统一六国,结束战国割据,首次实现华夏大一统;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首称皇帝,构建三公九卿制——奠定后世数千年政治格局,故为祖龙。】
【刘邦:大丈夫当如此也!】
【嬴政:……】
这些是他已经完成的功绩。
看着两人的一唱一和,嬴政心情好转些许。
【秦念: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五尺道开拓西南,秦之疆域成为后世大一统王朝的主要要求,未尽收复者只能算是割据政权。】
这话其实太过绝对。
不过秦念这么说,其实是为了让各朝更加重视疆域,不能轻易割地求和。
………
嬴政垂眼看向地图。
此世的大秦不会仅止于此。
【赵匡胤:朕必会收复失地!】
割据政权四字,令赵匡胤无法接受。
他的目标也将不仅是燕云十六州。
【秦念:华夏所失之地皆为失地,都应该收复——朕以此自勉。】
【朱元璋:秦皇所自勉的收复失地,是指唐之疆域,还是元之疆域?】
【秦念:朕说过,朕也认元朝为正统。】
李世民看明白了。
这元朝的疆域,超过了大唐。
既为盛唐,怎能不是最盛?
………
刘彻嗤笑一声。
他的目标比秦念更远大。
但刘彻没有于天幕讥讽她。
错过开拓疆域的最佳时机,非秦念之过。
【朱元璋:老四、朱瞻基,尔等亦当自勉!】
【朱棣:遵旨!】
朱棣也已经年迈。
但另外两个时期的自己尚且年轻。
皇太孙朱瞻基也不会再为儒学所误。
【秦念:祖龙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塑造华夏统一的意识形态。】
【武曌:始皇帝声誉榜居首,功称其位。】
武曌亦为始皇帝贺,主因在于对秦念极为欣赏。
当然,此话能现于天幕,就不是违心之言。
即便历朝历代都称始皇帝为暴君,天幕初现之时,常驻皇帝也无人质疑始皇帝的排名。
功绩之盛,儒家的春秋笔法也不能掩其辉。
【秦念:军事、政治、文化,于三方面奠定华夏文明的基础,所谓“秦皇筑基、汉武铸魂”,这或许就是天幕将“秦皇汉武”并称的缘故。】
【刘彻:朕与有荣焉。】
天幕之上的秦皇汉武,其后为“略输文采”。
刘彻并不认为自己略输文采,可秦念屡次讥讽他的诗词时,刘彻都没有反驳。
正是因为与秦皇并称,此为殊荣。
【嬴政:……】
嬴政依旧沉默。
秦皇筑基……
大秦二世而亡,但他的功业却被视作为华夏筑基?
【秦念:刘小猪,在儒家昌盛的时代,你和祖龙也并称暴君来着,对吧,二凤?】
【李世民:朕已知其谬误!】
李世民现在还没公开评议过秦皇汉武。
但他清楚,在天幕出现之前,自己的确视二者皆为暴君。
………
秦念所指的是贞观十二年时,唐太宗所说的一段话:
“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汉武骄奢,国祚几绝。”
后一句是唐太宗说自己平定四海,远夷归附,使得百姓安居乐业,自认不比秦皇汉武差。
然而这两人都不能保全自己,所以唐太宗不敢懈怠,总是担忧国家危亡,希望臣子能直言正谏,匡扶社稷,不要总是歌功颂德。
唐太宗说这话是为了警示自身,并不是为了贬低秦皇汉武。
秦念提及这话也不是为了讥讽李世民。
【刘彻: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