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
刘邦默然。
坐下周勃、灌婴等将亦皆默然。
借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说出这样的话。
韩信被软禁在长安期间,曾言“羞与绛、灌等列”“生乃与哙等为伍”,他们听说之后都觉得有道理。
他们这样的武将怎配与楚王同列?
【秦念:汉史还记录了项羽部下钟离眜逃到楚国的事。朕就好奇了,你朝的史官是怎么能写出钟离眜在自刎前说出“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这种离奇的话?】
【秦念:你不敢攻打楚国分明是无将能与韩信争锋,跟钟离眜有什么关系?】
【刘邦:……】
秦念之所以认定这段话纯属《史记》造谣,是因为司马迁在左右互搏。
当然,也有可能是太史公察觉不对劲,故意用史笔刻画其中的矛盾。
有人建议韩信卖钟离眜以求“上必喜,无患”。
钟离眜说完这段离奇的话后,怒骂韩信不是“长者”,然后自刎。
然而上一段分明就是陈平问“陛下精兵孰与楚”“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汉高祖确定武力攻打楚国纯属作大死后,采纳陈平的谏言伪游云梦。
可见这两段话完全就是自相矛盾。
钟离眜是什么战绩彪炳的将领吗?
别说跟韩信比肩,就是樊哙周勃也能压他一头。
这样的人凭什么说“汉王不攻打楚国是因为他在韩信身边”这种话?
搞笑呢?
【秦念:这段话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贬低韩信目光短浅、卖友求生、不仁不义!】
韩信再度怒火中烧!
后世史书居然如此记载他与钟离眜之事?
他与钟离眜确实是旧识,都曾在项羽麾下任职,但也算不得“友”。
钟离眜逃到楚国,韩信确实没有立即将他交出去。
那是因为季布同为项羽部下,为朱家所藏,朱家通过夏侯婴向刘邦为季布说情。
刘邦召见季布后不仅赦免了他,还拜为郎中。
韩信留下钟离眜,是认为以刘邦的宽厚,迟早也会饶恕他。
只是钟离眜行踪暴露,刘邦诏令楚国逮捕他,钟离眜因此自刎。
结果汉史竟如此污蔑贬低他?
“义父!孤定不会让史官如此造语!”
刘恒连忙安抚再度暴怒的韩信。
小孩的声音依旧嘶哑,又口口声声喊他“义父”。
韩信只能冷着脸看天幕。
【刘邦:……这是朕的过错,往后不会如此。】
刘邦认了。
虽然现在韩信还没死,史官没有这么记录韩信的过往。
但刘邦知道,这是他做得出来的事情。
那就只能认错。
………
后世因钟离眜之事贬低韩信的皇帝皆愧然。
他们是真没想到韩信会被史书如此污蔑。
若只是被伪造的汉史所欺,他们还不至于愧疚。
但秦念看到的史书与他们无二,而秦念能发现史书中的谬误,他们却未能看穿。
或者说,在儒家观念的影响下,他们不会刻意去质疑正史的记载。
尤其是有益于君臣之道的记载。
【秦念:陈平建议你伪游云梦,召见韩信并擒下他,凭的不就是你俩都相信韩信会听命独自前来,而不是带着军队过来吗?】
【秦念:史书却写什么“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这是什么逻辑不通的玩意?】
这段话翻译过来是这个意思:
刘邦到了楚国边境,韩信就想造反,但又觉得自己无罪,打算去拜见,又害怕被抓。
秦念想到这句话就想笑。
——韩信究竟想不想反、有没有罪?
韩信若是真有“欲发兵反”这个念头,他又怎么会觉得自己无罪?又怎么会独自去见刘邦?
如果他觉得只是有这个念头,别人又不知情,所以算无罪,那他又为什么要害怕被刘邦所擒?
之后还画蛇添足,说有人告诉韩信,把钟离昧杀了,刘邦就会高兴,就没有隐患了。
于是就有了钟离昧在自刎前说出“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这样离奇的话。
倒也不必为刘邦找补,说韩信自知藏匿钟离昧是罪。
有人劝韩信“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这件事,是发生在韩信“恐见禽”之后。
也就是在此之前,韩信就是“自度无罪”,他压根不觉得藏匿钟离昧是罪。
《史记》的这段记载,充满了自相矛盾的美感。
【秦念:你编造伪史时,是实在没法自圆其说,才会这么漏洞百出吗?】
在之前的质问中,刘邦的沉默与痛快认错,秦念就确定刘邦的扮演者接受了她对史书的解读。
不接受也不行,这些漏洞太明显了。
汉高祖本人来了都不好补救。
【刘邦:吾……唉……】
陈平暗叹。
没错,他就是笃定韩信不想反也不会反,才会建议陛下亲自去楚国西部境内的陈县擒韩信。
史书刻意描述韩信想反——
不这么写,怎么解释陛下废楚王为淮阴侯?
可秦念为什么要将这些全都说出来?
他先前想方设法让太子拜韩信为义父,不就是想要韩信得以善终吗?
以韩信的性格,得知自己死后被如此污蔑,只会对陛下更加怨恨。
韩信确实越发怨恨刘邦。
他本以为受诬谋反被诛已经是刘邦做的最辜负他的事情,万万没想到死后还会被如此贬低!
刘恒小小年纪人都麻了,只能努力安抚义父。
阿父的行径,就是他也看不下去。
看阿父迅速下跌的民心,就知道黔首们也看不下去。
【秦念:而第二次污蔑韩信谋反,更是招笑。】
第41章
刘彻欲要为高祖辩言, 但张了张嘴还是闭上了。
韩信如果要反,何必等到被软禁之时?
【秦念:史书记载陈豨被任命为代丞相,向韩信辞行, 然后韩信拉着他的手怂恿他谋反。】
这话连小刘恒都知道是假的。
他只见了义父这一次,只看义父对待樊哙的态度,就知道他绝对不可能看得起陈豨。
更别说拉着陈豨的手怂恿他谋反。
韩信此时却没有先前那般愤怒。
他终于看清了刘邦的面目。
此前是不甘心,不甘他的忠诚与信任被刘邦辜负。
他的怨恨,也是来源于过往的君臣相得。
可此刻他才发现,君臣相得或许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唯有知遇之恩为真。
【秦念:陈豨是什么东西?勾结匈奴劫掠边民的人渣,你将韩信与他并论?】
【刘邦:……】
秦念不信韩信谋反还有一个理由。
“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就是说刘邦去平陈豨之乱时想带上韩信, 韩信为了在长安谋反策应陈豨, 故意称病不去。
但是——
刘邦被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的时候, 吕雉都不敢把韩信放出长安。
怎么平陈豨之乱,刘邦就敢起用韩信了?
【秦念:谋反的方式,是韩信与家臣密谋,准备趁夜假传诏书放出罪犯奴隶, 组织他们去袭杀吕雉和刘盈?这么草率的谋反计划, 会是熟知兵法的韩信想出来的主意?】
韩信只觉可笑。
他被软禁在长安, 侯府之外的卫士都是刘邦刻意安排,用于监视他的出行。
侯府内的侍从也是刘邦的人,监视他的言行举止。
家臣?
他独自被擒来长安,哪来的家臣?
………
秦念认为的草率,指的是诏书没那么好伪造, 二则罪犯奴隶手里没有兵器。
就是刘据造反, 也得卫子夫“出武库兵”。
军械、军卒, 二者缺一不可。
韩信只要不是疯了,就不会想着带手无寸铁的罪犯去攻打皇宫。
【秦念:密谋还被家臣举报,这么巧合又草率的吗?随后萧何将韩信骗进长乐宫,吕雉派人将他斩杀。】
【秦念:后一句倒是有可能是真的。韩信重情,你能在云梦泽骗他一次,萧何当然也能在长安再骗他一次。】
【刘邦:……朕不知往后之事。】
萧何。
韩信眼眶微红。
刘邦废他为淮阴侯后,他最信任的人就是萧何。
不管他信任的是谁,都会遭到辜负?
“义父……”
刘恒紧紧抓住义父的袖子:“阿父错了,萧何也错了,我定不会负你!”
韩信沉默。
他想起秦皇曾言及的一句话:
“汉朝皇帝多是些冷血的政治动物。”
韩信缓缓点了点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