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盯好了,不要让人怠慢宜妃母子,内务府的包衣护军,由你亲自去敲打。毓秀宫有什么事,就来找朕汇报,南安王府——”
“皇上放心,今天的事一传出去,南安王府必定不敢再有别的糊涂想头了。皇上日理万机,哪里有空过问这些小事?南安王世子是个通透人,每次进宫,也不忘了赏我们茶吃,老奴去提点两句,那是私情不干公事,他自然就明白了!”
见皇上闭目不语,刘顺子就知道这事默许了。心里哀叹一声,南安王府办事忒不体面,皇上此刻虽不发作,但心中已是恼恨之极!
这真是火上浇油地做法!还不如一开始就不提这茬。
南安王府里,南安王世子回想起刘顺子的传话,只觉两眼一黑。母亲舍不得妹妹,闹着要找人来代替,他不是没有劝过。
但母亲和妹妹轮番来闹,他实在招架不住,只能默许了。
当时母亲还拍着胸口保证,说贾家一定不敢驳回,就是宜妃娘娘知道了此事,也只会乐见其成。谁知竟然捅出了这么大篓子!
今日听着刘公公的话风,这和亲是不去也得去的。既如此,还不如一开始就爽快地去了。何至于闹到今日这难堪的地步,果然这世间没有什么好处都能占的美事!
等南安王妃再来闹的时候,王世子也一反常态地强硬起来,直言事已经早就应承下了,不去也得去。等着圣旨一下,妹妹若不能欢欢喜喜地远嫁,那就只有不幸亡故一条路可走。
又跪着哭求母亲,请她顾惜南安王府世袭的爵位和父亲的性命,以大局为重。
南安王妃哭的肝肠寸断,也无别法可想,眼睁睁看着儿子火速递了女儿的庚贴到礼部,这件事就这么板上钉钉了。
对于认亲一事,王府对外的口径,一致统一为:王妃不舍女儿,又见贾家三姑娘和自家女儿年纪相仿,顿生怜爱之心,所以收为义女。
可怜南安王妃的女儿,娇生惯养十六载,突遭此厄运,真是告天无门。
至此,南安王府算是和贾家结下了死仇。
王夫人得知此事后又气又急,哭着来贾母处讨主意。元春被困毓秀宫的消息一下子让她乱了手脚,心中不禁埋怨元春作何要强出头。
依着她的主意,探春如果能被封郡主,那
真是天大的造化。不但自己有了好前程,还能拉扯拉扯家里。
那么个出身,放着好好的王妃不当,莫非她以后还能有更好的出路不成?
与她相反,宝玉听闻三妹妹可以不嫁了,那真是发自内心的开心,趁王夫人没空管他,就开开心心地冲进园子里给探春报喜。
到了秋爽斋一看,大观园里的姑娘们,都在这里陪着探春呢!
女孩儿家的婚姻大事本该避羞,但探春此事一波三折并非寻常,众人知道她心中不定,所以这几日都来看她。
以探春的情况看来,远嫁可以说是婚嫁中最不如意的一种了,何况是去和亲。
她的身份不够,又是替嫁,真嫁到了真真国,前路如何难以预料。
她心中不愿意,但也知道此事无力回天,贾家的女孩儿,无论被选中的是谁,都只有欢欢喜喜备嫁这一条路可走。
她没想到的是,长姊竟会为她出头拒了这件事!
元春在贾家女孩儿们心中一直是个值得尊敬的,高高在上的形象。
先时,父母长辈鲜少提起这个大姐姐,有人问了,只说八字好,来历不凡,又在宫里做女官。后来提起,都是满满的与有荣焉。
她年少时也曾希望自己也有那么一天。后来长大了,才慢慢明白大姐姐的不易,心中多了几分唏嘘。
得了消息,知道自己不必远嫁,探春心里又是震惊又是无措又是庆幸。
但知道元春为此惹恼了皇上之后,她就知道她一直勉力维持的,和王夫人之间脆弱的母女之情岌岌可危。
总归不用担惊受怕了,探春心里既松了口气,又五味杂陈。正听众人说些宽解的话呢,忽闻赵姨娘闹起来了,说是娘娘挡了探春的前程,探春登时气得眼前一黑。
赵姨娘并不是什么聪明人,上回因为牵扯上马道婆的事,她被贾府打包囫囵个送去了馒头庵为老太太祈福,这还都是贾府胳膊肘折在袖子里的做法。
南安王妃认亲一事之后,老太太怜惜探春,才让人把赵姨娘送了回来。
其实,赵姨娘在馒头庵过得不差,吃穿不愁,身边还有两个伺候的丫头。但粗茶淡饭的,总归是不如在贾府里头舒坦。
所以,探春和亲一事出来,全家最开心的是她。
她亲眼见着王夫人的女儿进宫做皇帝嫔妃的风光,没想到这好事有一天居然落在了自己女儿头上,乐得不知所已。
想到自己以后也有个国王做女婿了,阖家谁还敢看不起她,把她随意送走?更是以为此乃平生第一得意之事。
谁知,还没乐够呢,就听说这么件天大的好事被元春挡住了,赵姨娘登时气得大哭大喊起来。
不敢直接骂元春,只话里话外说自己姑娘没福分,娘娘也该提携提携,三姑娘有什么不好,她做姐姐的多教教她,怎么这样天大的好事就往外边推了,岂不知三姑娘风光了,她脸上也连带着好看不是?
这样没深浅的话说了一堆,众人都干站着看她的笑话,也没人敢搭茬。只有平时还和秋爽斋关系好的两个小丫头,跑着来给探春送信。又有两个老妈子连哄带骗地把她架到秋爽斋。
宝玉来的时候,里面正闹呢。
探春和赵姨娘对了几句嘴,气的满脸是泪,赵姨娘也哭,说她没良心不懂自己的苦衷。还说探春贾环把她撂在馒头庵不管不顾,自己在家里吃香的喝辣的。
越说越没忌讳时,抬眼见了宝玉。她终归要脸,不好也不敢当着宝玉的面再撒泼。又看见外头平儿正顺着山石子路走来,知道自己讨不了好,才在丫头们哄劝的声音中半推半就的走了。
探春气的直哭,面对赵姨娘,她实在没什么办法。
今日这一出要是传到王夫人耳中,赵姨娘绝对没什么好果子可吃。现在她自身难保,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替她描补,只好对着宝玉哭诉了几声。
宝玉倒直言劝她这是好事,还和她说了外头谣传的消息……
宝玉虽然是个不管事的王孙公子、富贵闲人。可交好的公子哥儿里也有几个父兄掌着实权的,能得着些消息,比如冯紫英听说了这件事,就在宴席上笑着和宝玉说,他父亲夸贾家有骨气呢!
“和真真国交好不过是权宜之计!这话我只和你说,其实朝上早就接到线报,恐怕南边的水匪和真真国关系不浅,难保就是他们指示的。否则太平盛世的,一些个草莽匪类怎么就春风吹又生了?南安郡王再无能,他手下带的将士不是虚的,败得那样难看。说是散兵游勇,你信吗?!”
宝玉得了这一句,忙不迭地回来说给探春听。探春听后咬了咬唇,一边让宝玉不要声张,一边擦了脸上的泪珠。
若是实情果真如此,那朝廷与真真之间早晚有一仗要打,到时候这位和亲的郡主又该何去何从呢!家国大义之前,一个弱女子,还有别的出路可走吗?
探春这时候才惊觉自己捡回一条命来,若真嫁了,以后的日子恐怕不只是艰难,而是惊险了。
她心里暗自庆幸,也对元春的援手感激不已。只是面上不好表露出来。真心诚意地谢了宝玉,又挨个送走了姊妹们。关起门来打定主意,这件事既已尘埃落定,她就索性装作一无所知。
她一个未出阁的姑娘,遇见这种事正该躲呢!既得了真正的实惠,王夫人即便怨怪,她忍忍就是了,总还有老太太在呢!
探春这边心思定下,众姐妹也就散了,闹了这半日,众人都疲累不堪。
这些日子,黛玉身体好了许多,闲暇时候也爱出门逛逛,和姊妹们常来常往的,关系也比以前亲近。
常日里,她和探春最说得上话,彼此也坦诚。探春遇上了这事,她也为她愁了几个晚上。如今峰回路转,并不像别人那样考虑许多,只实打实8地替她开心。
宝玉追在她身后,两人已是许久不见了,宝玉开心得转着她打圈,满口的妹妹长妹妹短。
黛玉被他逗笑了,也承他的情,说是多谢他想着,身体已好了不少,如今少吃药了,只做一般调理,又和他闲话了许多家常。
宝玉正想跟到潇湘馆去呢,远远的就见袭人一边喊着二爷,一边快步赶来。宝玉脸色一垮,不情不愿地止住了脚步。
宝钗自听宝玉说了那一席话后就没了声响,垂着头不知道再想什么。
方才和迎春、惜春告别时,还看着她俩的身影怔了一会儿。
等两人走了,又看着宝玉和黛玉的身影发愣,此时看到袭人也来了,方才抿了抿嘴唇,笑着和众人告别了。
见宝钗要走,宝玉深恨自己方才只顾着林妹妹,忘了奉承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红楼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