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王莽一直在王凤病床前伺候,刘彻想了想,还是发了圣旨,让王莽回来干活。
朝堂中被刷掉了一批人后,人手就紧张了许多,刘彻能够感觉到人手不足的窘境了。既然王莽确实有些能耐,而且声望又高,让他去做一些事,也方便许多。
至于王莽的野心,刘彻倒是一点都不担心,王莽能篡位成功,他自身确实有些资本不说,更大的原因,还在于刘骜荒废了几十年朝政后,留下的就是个烂摊子,而刘欣之后,刘家没有成年皇帝,皇权当然容易落入外人手中。
而刘彻十分自信,只要他在这上头坐着,别说王莽篡权,那样的念头王莽都不敢起。
听说刘彻把王莽召回去干活,王政君是大大地松了口气。
这一个多月里,皇帝对着王家步步紧逼,王家简直是被逼到了墙角了,许多人天天对着王政君哭哭啼啼的,王政君也受不了了。可是她又不敢找皇帝,皇帝不是在处理国事,就是在处理国事,每次她都睡了,未央宫的烛火还透亮着,等她起来时,未央宫的烛火也亮起来了,皇帝这般勤政,她做太后的,也不太好常去打扰。偶尔她去见了皇帝,皇帝对她也没好脸色,脸上的不耐烦只差明晃晃说出来了。
但肉眼可见的是,朝堂风气好起来了,许多事都得到了处理,甚至一些积压的事情也得到了解决,这都是皇帝日日夙兴夜寐的结果。这于国,于天下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这时候,若是王政君还因为王家的事,去纠缠皇帝,让皇帝给王家一些特例,作为太后作为母亲,就都太识趣了。
当然,王政君觉得自己是通情达理,但她身边的宫女却很清楚,那是因为王政君不敢去面对皇帝。如今皇帝威势逼人,若他愿意好声好气地说话,倒还好,但若他端起了皇帝的架子,冷下脸来,被他那严厉的眸光逼视,是谁也扛不住的。以往太后敢对皇帝指手画脚,是因为皇帝好说话,也不在意朝堂的事,现在可不同了。
而且,宫女打心底里觉得,皇帝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但她不敢跟任何人说,更不敢跟王政君说。王政君的脑子是一根筋,保不齐回头就直接冲皇帝说出来了。
现在王莽被皇帝召回干活,对王氏和王政君来说,都是好事,说明皇帝还不想把王氏直接打倒,不想对王氏赶尽杀绝。
除了王莽以外,刘彻还从太学点了几个人来。
和这几个太学学子进行了一番问答后,刘彻很干脆地就授了官职,让几个人走马上任干活了。
刘彻的效率,还真是震惊了不少人,但皇帝确实缺人手,谁对这些学子这么轻易地走上仕途有微词,皇帝就问他们能不能顺便把另外的活儿也干了,那些人就不敢吭声了。
刘彻要进行科举考试,这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复兴乡学。
乡学和太学一样,都是刘彻创立的,但是开办地在偏远的地方,是深入民间的学校。太学都因皇帝的懒政怠政而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乡学就更不用说了,许多乡学都荒废了。
若是民间底层的百姓没机会读书,那刘彻想搞得科举制,也难以实现他从民间选才的目的,于是刘彻将复兴乡学的重担,交给了王莽。
一来王莽确实是重视读书之人,他能理解这个活儿的重要性;二嘛,王莽背靠王氏,这时候朝廷还穷着,而王莽有喜欢用自己的钱补贴别人,刘彻心底里是打着要薅王家羊毛的主意的;第三则是因为,天幕说过,王莽因为成长过于顺利,没有见识过真正的苦难,所以他的改革充满着天真和理想主义,而刘彻让王莽复兴乡学,也就是给机会让他下乡去看看,了解一下底层平民真正的困苦。
第223章 牡丹花下鬼刘骜(31)
刘彻召见了王莽, 王莽在王凤跟前伺候了十多天,整个人都有些潦草了。
“臣匆匆赶到,未能收拾好面容, 有污陛下眼睛, 还请陛下责罚。”王莽对着皇帝, 确实是十分恭敬。
天幕说的王莽重礼节, 倒是不假。
刘彻自己都歪歪斜斜躺着,衣襟略略敞开,并未多整齐,所以也懒得计较这些, 只让王莽站起来, 道:“这些都是小事,朕召你前来, 便是想问问你,将复兴乡学一事交给你, 你的意愿如何?”
王莽刚站起来,又跪下行礼道:“臣自然万分欣喜。”
刘彻哦了一声, 直接敞开说亮话:“可是如今朝廷在银钱的事上,十分不趁手, 你若是接下这个活儿, 所要面临的问题可不少啊。”
钱能解决万千烦恼, 没钱的时候,万千烦恼都回来找你,哪怕是皇帝,也是如此。
王莽双手相叠, 抬于眼前,道:“臣十分清楚, 但臣以为,陛下将如此重担交予臣,便是信任臣的为人与能力,臣自当尽心竭力,不负陛下所托!”
刘彻顿时笑了:“好!很好!太后,你可都听到了?!”
这时候,王政君突然从屏风后气冲冲地转了出来,没有冲着皇帝去,而是冲到王莽跟前:“你这孩子!干嘛那么痛快地接下这等苦差事!这么实心眼做什么?”
原来,刘彻刚发出谕令没多久,王政君就知道了,就跑来找皇帝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无cp 千阳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