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缩回了刚踏上马镫的腿,道:“传令下去,两个时辰后再出发!”
“是!陛下!”
出征紧要,但是天幕透露的信息也十分重要。
皇后太后等人也被送回了后廷,朱元璋想了想,命人搬来了椅子与高脚茶几,又给一些老臣赐了座,才开始安心听天幕。
其他时空,一回生二回熟的几个帝王,也纷纷放下手中的事情,准备听天幕吃瓜。
【大家好,今天开始我们的《普信皇帝朱祁镇:看我如何腰斩大明复兴大业》下期,本期主讲京师保卫战与夺门之变。】
虽然早已猜到,俘虏了大明皇帝以后,也先必然野心膨胀,但是听到京师保卫战这个词,许多人还是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气!京师都需要保卫了,说明蒙古人已经打到都城门口了吧!难道大明真的要步宋朝后尘了?!
有些人甚至已经因为自己脑补的凄惨情形而眼泪直流。
朱元璋倒是较为平静,天幕之前就说过,也先极为有野心,一心想要复兴蒙元对中原的统治,俘虏了皇帝后,他们当然不会放弃这种难得的良机。至于保卫战成功与否,以朱元璋的猜测,应当是守住了的,不然后面夺门之变从何而来?
【上期我们说到,八月十五时,朱祁镇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虏,这消息传到京师时,已经是八月十八。此事让大明举朝震惊,民间也人心惶惶,谁也没想到,皇帝御驾出征一下,不仅打了败仗,连自己都送到了敌人手中。因为有宋朝靖康之役的例子在前,大明上下都十分害怕,许多富商都开始举家难逃,朝中也有大臣想要南迁。】
赵匡胤是没想到,这第二期一开播,就给了他一棒子,又是他的大宋!又是靖难之役!妈*的!
嬴政倒是对这个很熟悉,毕竟他一下子把六国国君都俘虏了嘛,国君当俘虏这事儿他熟,只是自己的国君给他国当俘虏这种反过来的戏码,他不太熟。
刘彻十分嫌弃道:“后世诸朝,怎都如此无用?竟都有此等羞耻之事!”
李世民:“打仗非儿戏,不会打仗的皇帝千万不要乱来。”
玄烨又想到了闹心的第一次中法战争,所以他也没心情看笑话。
【以徐珵为首的人,直接劝当时的监国郕王弃城难逃,许多人嘴上不说,心里也是这般想的。在这乱成一锅粥的时候,一位名垂青史的大臣站了出来,他掷地有声地说: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乎!④这段话想必许多人都知道,并为之心潮澎湃。那位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民族英雄,就是当时的兵部侍郎于谦!】
南乔那激动的声音,刚刚落音,所有的人都看向了站在邝埜身后的人。
于谦也愣住了,他没想到,那个被天幕称作“名垂青史”“民族英雄”的人,竟然是自己!
朱元璋笑眯眯地看向于谦,这些日子,他也看出来了,这于谦虽只是跟在邝埜身后,却是个能办事的能人。之前交给他办的差事,大多妥当极了。
邝埜也扭头看于谦,低声道:“放眼朝中,能完成此壮举的,也只有你了。”
于谦忙谦虚道:“不敢当不敢当。”
此时的大明朝中,对于谦又羡慕又敬佩,没想到天幕独独要评述他的功绩,关键是于谦还未做过!
而被天幕一句话带过的徐珵,此时心中最为难受愤恨,别人没注意,他自己却像是听到了惊雷一般,在天幕讲述中,自己竟然成了于谦这种“忠臣”的反面!想到这里,徐珵就忍不住浑身冒汗,再想到自己之前还第一个反对过皇帝御驾亲征,更是觉得自己前途一片晦暗渺茫了。
其他诸位帝王,听到大明前有邝埜、张辅、王佐等良臣拼命劝谏,后又有于谦此等受命于危难、挽大厦于将倾的能人,竟生出了一些羡慕来。
嬴政道:“良才难得啊!”
刘彻又想起了卫青与霍去病,轻叹了一口气,开疆拓土,非帝王一人之功也。
李世民倒是不那么羡慕,他的贞观朝,也是良才济济,只是又想起上一期天幕说的,邝埜这样的一心为国之人,也死在了土木堡一战,便忍不住心疼,又厌恶朱祁镇这样的无能皇帝。
【于谦首先得定下了不南迁,保京师的大方向,获得了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人的支持,而后对孙太后晓以南迁的利害,使得听说儿子被俘就迫不及待给也先送了珠宝想要赎回儿子的孙太后,最终接受放弃南迁、守卫京师的决定,并说动了皇太后让郕王朱祁钰监国。】
这里倒是让朱元璋对于谦、陈循和王直三人刮目相看。他知道孙太后对朱祁钰的防备有多深,要说动那个眼光并不长远的太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朱祁钰也愣了一下,没想到自己还真会担起监国的重任,想起这些天,皇兄对他的教导,顿时感觉压力倍增。
其他朝臣也忍不住低声议论起来,竟能说动太后让郕王监国,于谦等人非等闲之辈啊!
虽于谦还未做过,但不妨碍大臣们对他生出浓重的敬佩之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10_b/bjRL4.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