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苏世长每每惹得李渊不悦,甚至在李渊还专门写了首诗嘲讽他的情况下,他依旧我行我素,在朝廷中是不少正直之人欣赏崇拜的对象。
李守素,出身赵郡李氏,祖上世代为山东士族,同一众贵族关系亲密,且其人尤擅谱学,妙识人物,对于自魏晋以来的四海名流的出身可以说是如数家珍,人送外号“肉谱”。
在消息不便的古代,这般人物可以说是李世民最大的人才收罗库,重要性不言而喻。
陆德明,南方文人,著名大儒与训诂学家,因着数百年的战乱,如他一般的人身上都肩负了不至于让儒学断了传承的重任,很受众人敬仰。
孔颖达,河北名士,单单一句孔子后人便能说明此人的重要性。
盖文达,河北名士,自幼博览群书尤精《春秋三传》,得到了孔颖达的肯定。
许敬宗,少有文名,中秀才,向来对文史方面颇具心得。
以上十八人,出身南北各异,不论是关中贵族,山东名士还是江南文人,李世民来者不拒,用人不拘一格,以做天下表率。
时人钦羡他们能得到秦王的礼遇又能参与国之政事指点江山,这十八个人的生活简直就是无数文人的终极梦想。
时人谓之“登瀛洲”。
不仅如此,这些人中有做实事的,有善儒学的,亦有身份高能为李世民带来助力的,可谓是方方面面李世民都没落下。
而这恰恰好同李渊只依赖关陇勋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时之间文人百官心中嘀咕。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几乎整个四年都外出打仗的秦王甫一回长安腾出手捣鼓文治,这短短时日内瞧着效果居然要比李渊与李建成强上不少。
这差距未免太大了些。
本还担忧李世民只专注打仗的文人瞬间放下了心,一个两个在圈子中交流时开心地吹嘘起了秦王。
李世民的名望也没有同李渊料想的一般进入冷却期,反倒是一日胜过一日。
但偏偏这个提议是李渊同意了的,哑巴亏他也只能强忍着吃了下去。
然而就在李渊对这个儿子焦头烂额的时候,原先窦建德故地又起了风波。
武德四年,七月十九,漳南。
就在李世民回长安后不过十日的功夫,原先窦建德的旧将再也忍受不了唐朝对他们的高压安抚了。
先不提李渊说要大赦天下却又言而无信,若非是有朝臣劝着,他们这批人早便活不下去了。
再说李渊派来安抚人心的郑善果与任瑰二人。
此二人一个选举不平,一个选补官吏多有偏私,对于他们这些原先窦建德的旧将是万分看不上的。
而早就过惯了富贵人上人日子的旧将们一朝被削去官职,心理落差何其之大,看这些唐朝官员是愈发不满。
因此有不少人都凭借着当初窦建德落败后从府库中抢夺出的财物鱼肉乡里,以填补自身空虚的心理,百姓苦不堪言。
而更为不幸的是,唐朝州县的官吏似乎是觉得胜利来得太轻易,根本没有将这几人放在眼里,不以安抚为主而是一个两个都以酷刑待之。
一时之间,窦建德的旧将人人自危。
然而恰巧在此时,或许是李渊得知了河北一团糟的情况,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想要征召河北旧将入长安。
只是可惜了,李渊早就没有了政治信誉。
当初李密入朝,最后被扣了个谋反的罪名死得不明不白。
后有王世充举城而降,身边将相被处斩,同时李渊嘴上说着饶恕判了他个流放,但这没几日的功夫,王世充便死于雍州驿站,说什么是被仇家索命,天知道这背后有没有李渊的默许!
更不用提他们的夏王窦建德了,入了长安虽然没有被处斩,但也一直没有消息传出来,生死不明。
他们一旦回到长安,等着他们的说不定便是屠刀呢!
为了自身的利益也好,为了自身的性命也罢,种种因素叠加之下,几个心思活泛的窦建德旧将便找上了在漳南乡野隐居的刘黑闼。
彼时刘黑闼正在农田里琢磨着该种些什么。
他烦躁地惦着手中的农具。
他自小便不喜生产,嗜酒好赌,向来是靠着诡诈手段过日子,后头有了窦建德的资助,他的日子那是过得更加轻松了,哪里会种什么地。
更何况大丈夫在世自当建功立业吃酒喝肉,跟在窦建德身侧上阵杀敌的日子他至今都怀念不已。
那种亲手要了他人性命带给他的快感是如今这种隐居的生活所体会不到的。
然而就在刘黑闼思索时,背后突然传来三三两两的脚步声,他眼眸一眯攥紧了农具,浑身上下紧绷到了极致。
“刘黑闼,你想替夏王报仇吗?”
是范愿的声音,他曾经的同袍。
刘黑闼骤然松了口气,但随即他便从这短短的一句话中敏锐地察觉到了范愿的真实来意。
他顿了顿没有马上回答,等转过身去时面上已然换成了副不解的表情:“陛下不是留了夏王一命吗,你们这是何意?”
范愿冷笑一声:“李渊的话做什么数?王世充不也死得不明不白吗?你又怎么知道夏王如今的处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10_b/bjRL6.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