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大明皇后生存日常_云深雾【完结】(110)

  胡善祥笑嗔了一声道:“什么叫不怀好意,怎么就不怀好意了,我就是突然想到你不是说要第一个把许大人带回良种的好消息告诉我吗,我已经准备好了,你可以说说了,许大人都把什么良种带回来了呀?”

  对于能不能一次就找齐胡善祥所需的良种,其实她并没有把握,毕竟那些西洋的土著也不全是没脑子的人,陈振龙是怎么冒着生命危险才把几乎枯萎的红薯藤与其他藤蔓编成一个篮子才躲过了土著严密的检查,这其中的惊险程度不亚于走私了。

  与其说胡善祥对许道中和郑和抱有期待,不如说是对如今蒸蒸日上的大明帝国期待值满满,比起日薄西山、威名不存的大明帝国,朱棣万国来朝的盛景是实打实的战功打下的,名副其实的永乐大帝,其中肯定少不了武力镇压。

  否则郑和的宝船上那一尊尊的大炮和火铳是摆着好看的么?

  见朱瞻基吞吞吐吐,犹犹豫豫的样子,胡善祥笑得更温柔了,她丹唇轻启,吐气如兰的凑在朱瞻基的耳边道:“夫君,我等着你带给我的好消息呢。”

  胡善祥百无聊赖的一样样数个朱瞻基听,听的他汗流浃背,坐立不安的。

  “是番薯、土豆,还是玉米呀?如果这三样只带回来其中之一也没关系,我也知道整个西洋那么大,要一下子找齐它们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好歹郑和有数次出海的经验了,和那边的土著也有几份交情在吧,这其中的某一样良种应该是能带回来的吧?”

  说真的,朱瞻基很享受自家太孙妃的柔情蜜意,但不知为何,这种时候胡善祥的柔情却让他有一种羊入虎口的感觉。

  “这个,嘶。”哪怕是能言善辩,在前朝被称赞机智灵敏的朱瞻基也不由的在这种夹击下萌生退意,恨不得拔腿就跑。

  正在朱瞻基准备破罐子破摔,心生恶意,想着以强势压人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许道中大声的嘲笑。

  许道中在朝堂上冲朱瞻基打了几个眼色,都被人给或有意或无意的无视了过去,散朝之后,他又紧盯着朱瞻基的身影,就等着和人会和,谁知道竟然被无视了个到底。

  无奈之下,许道中只能不远不近的跟在朱瞻基身后,假做是跟太孙一路的模样,好歹装模作样的让他混了进来。

  也不是没有侍卫问起,但许道中早有准备,不慌不忙的谎称奉了太孙的命,有这话打底,侍卫哪里还敢多问?许道中就这样堂堂正正的跟在朱瞻基身后进了青宫。

  “太孙妃,您不用审问太孙了,他怕是久不见臣,早就忘了微臣是谁了。但臣此行幸不辱命,太孙妃告知的三样良种尽

  数找到,不虚此行,也没有辜负太孙妃的期待。”

  这浓浓的嘲讽意味,哪怕是再单蠢的人都能听得明白,更何况胡善祥和朱瞻基都不是什么傻白甜。

  胡善祥噗嗤一声被逗笑了,再也装不下去,而朱瞻基就是羞愤欲死了,恨不得出门锤死那个一回来就让他尴尬无比的连襟。

  但胡善祥却被朱瞻基的表情逗的更欢了,平日里朱瞻基无论在人前还是人后,都是一副山崩于前面不改色,海啸于后心思坦然的姿态,胡善祥好久都没见到人这么真实又幼稚的一面了。

  也是突然间,胡善祥才想起朱瞻基此时也才是个二十岁的小伙子,也就是被太孙的身份禁锢的太久了,让胡善祥也忘了朱瞻基也并非没有这种孩子气的一面。

  “好了,好了,不逗你了,咱们快出去吧,他们也给等急了。”

  胡善祥收了笑脸,轻轻地拉了拉朱瞻基的手哄道。

  朱瞻基磨了磨牙,跟着自家太孙妃站起了身,往外走去,临出门前,附身在胡善祥耳边轻轻的说道:“晚上再收拾你。”之后,长臂一伸,掀开帘子出了门。

  胡善祥哪能不知道他的意思,红着脸在身后瞪了他一眼,暗骂小气没风度的男人,跟着走了出去。

  第93章 下田 许道中和孙妙涵夫妻俩早……

  许道中和孙妙涵夫妻俩早就久别重逢的恩爱起来了, 口中不断的叙说着久别的相思之苦,一句一句的你瘦了,黑了, 憔悴了, 肉麻的话语让让吴心仪悄悄的避开了。

  胡善祥和朱瞻基出来的时候, 厅内就只余这对夫妻俩, 宫女们适时的奉上茶点就又重新进入隐身的状态。

  分别寒暄了几句, 调侃了太孙几言,见朱瞻基已经又重新挂上了那副宠辱不惊的镇定, 许道中从袖中取出了当初离京时胡善祥交给他的画册道:“幸不辱命。”

  “下船的时候,我已经派人将种子都送去了太孙的別庄上, 太孙和太孙妃找个时间去查看一番, 我虽然觉得这些种子和太孙妃给的画册上画的很少相似, 但差别也很大。”

  许道中虽然觉得他找到的种子就是胡善祥想要的, 但有句话怎么说的, 想象和现实的差距总是巨大的, 画中的良种和他找到的种子简直是天差地别的距离。

  胡善祥了解的点头道:“找到就好,我还以为你这次出海会无功而返呢, 没想到居然给了我们这么大的一个惊喜。”

  褒奖的话肯定是要说的,哪怕这里的几个人都不怎么在意这点子的虚荣, 但胡善祥的谢意诚意满满的,许道中轻易就感受到了。

  “不敢当太孙妃的夸奖,为大明百姓不受饥寒,臣便是历尽千辛万苦也心甘如怡。”许道中迟疑了一下,想起自己找到的种子,问道:“只是臣不知为何找到的良种和太孙妃画中所画的为何差异如此之大。”

  这一点是许道中非常不解的,在回程的船上, 他一度以为自己找错了种子,太子妃画中所画的良种应该是其他自己没有找到的物种。

  胡善祥解释道:“这些种子都是从海外来的,没有经过训化,自然和我印象中的有些不一样……”

  至于再多的,胡善祥就不用再多说了,但接下来她还是需要许道中继续帮忙的,一事不烦二主,既然是许道中将这些种子从海外带来,那将其育种、训化、推广一事,肯定也要当仁不让的承接了。

  什么?

  皇帝早得了消息,会安排精通农事的官员去处理?

  嘿,他们要真那么有能耐,以往郑和带回来的种子也不会被束之高阁,只在各个达官贵胄的庄子上做稀罕物,是不是的摆出来欣赏了。

  她胡善祥出钱出力赞助许道中出海找良种,是为了让大明百姓能够吃饱饭,可不是为了给那些为富不仁的官吏富绅增加炫耀财富的筹码的。

  许道中早有所料自己回京之后肯定会借着管理和推广良种,所以当初在找寻这些种子的时候,就跟着当地人学习了当地的话,很用心的了解了这些种子的生长习性,就怕它们离了故土会有个水土不服的情况,毕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

  其实问题也简单,许道中虽然在翰林院当职,但并没有接触过时政,进去没多长时间就被朱瞻基塞进了郑和的船队,现在改换门厅也还来得及。

  皇帝那里就更容易搪塞了,毕竟朱棣还不知道他们派许道中去找良种的事,还以为找的也是和苹果、草莓、辣椒一样虽然新奇却不能填饱肚子的种子,对他们行事也是极其有利的。

  但是为了日后的推广能够顺利进行,在皇帝那里还得支上一声,让皇帝心里有个数,别在半路上出个岔子,给他们添乱。

  时间还早,离宴会还有一段时间,胡善祥和朱瞻基很有眼色的出了门,让小夫妻俩有个团聚的空间。

  一出门,胡善祥和朱瞻基都悄悄的往后撇了一眼,果然见两人刚一离开,里面的小夫妻俩就抱做了一团,赶紧扭过了头,加快脚步离去了。

  热闹的晚宴在众人的杯酒相庆中度过,徐彬上奏了条陈,在朱瞻基的旁敲侧击和添油加醋下,朱棣略一沉吟,就点头应下了。

  整个朝堂上的文官几乎都出自太子门下,但太子的政治遗产并不一定就是太孙的,这也是他为何一有空,就带着太孙上战场的原因之一,除了让太孙掌控兵权,在军中有一席之地,可以和汉王、赵王分庭对抗外,也要让他有自己的话语权。

  许道中本就是永乐帝给自己皇太孙留下的人,但是现在许道中主动和朱瞻基走的近,相当于改换门庭,那么朱棣当然不那么欣然答应。

  此次出使西洋归来的官员和士兵都有赏赐,许道中也不例外的官升一级,得到了丰厚的恩裳。带回来的良种,朱棣也从郑和处得知了,但再具体的他就不知道了,从朱瞻基口中得知这些良种亩产不低于十石后,朱棣几乎一天都是震惊的。

  最后,在胡善祥、孙妙涵和许道中已久在别庄候着,等待朱瞻基的到来的时候,纷纷惊疑不定的看着被朱瞻基带来的皇帝,这怎么还带突然袭击的。

  “朕听瞻基说你们从海外找到了亩产十石的良种,怎么也不给朕说一声呢,朕好派人帮你们一把。”一路上,朱棣都是笑呵呵的,到了别庄见到从未见过的种子,笑得更是和花开了一样灿烂,只是那副满是褶子的脸让人怎么说呢,让几人有种猝不及防被打扰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10_b/bjXWI.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