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摇了摇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这就是胡善祥说的那种传说中的猪队友吧?
刚好御前总管马云亲自出来迎他,朱瞻基没有多说,在他爹寄予厚望的目光中进了乾清宫。他爷爷永乐皇帝倚靠在榻上,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某处虚空,不知道在思考什么。
朱瞻基眼观鼻鼻观心的默默下跪行礼,一句话也不敢说,只掀起眼皮悄悄地打量他爷爷。
“谁让你过来的?”面对自己最心爱的嫡长孙,朱棣终究还是心软了,明知故问道。
朱瞻基迟疑了一瞬,总不能说是他娘吧?后宫不得干政的牌子还在宫门口立着呢,于是把锅往自家老爹和二叔身上盖,嗯,他可真是个事母至孝的好孩子。
“我爹和我二叔,他们俩在外面跪着给您请罪呢。”
“呵。”
朱棣听闻,只讽刺的冷笑出声,却也没多说什么。
良久,终究是想通了什么,朱棣闭上眼睛又睁开,开口冲着朱瞻基下了道命令:“派人去传内阁朝臣过来。”
“是。”
朱瞻基领命行礼后退下。
朱棣慢慢的踱步走到乾清宫门口,远远地看到跪着的长子和次子起了争执,也只淡淡的看着不发一言。
解缙这个人确实挺有才华,但是再有才华的人也不能对他朱棣的家事指手画脚,挑拨太子和赵王、汉王他们兄弟的感情。这一瞬间,朱棣心里重重的给解缙记了一笔,矍铄的精神一瞬间像是瞬间老了十岁,杀意也涌上了心头。
朱棣这一生最恨的事就是被人说造反抢夺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为此,他甚至简单粗暴的让人修改史书,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接抹去了建文帝在位的四年,改成了洪武三十五年,他爹朱元璋亲自传位给他。可这个解缙,却总是看不清行事,撺掇着太子和汉王、赵王兄弟不和。
怎么?这是准备让他们兄弟也来一场清君侧?只要想到有这个可能,等他去了之后,汉王起兵造太子或者太孙的反,也来一场叔叔把大哥或者侄子赶下皇位的戏码,朱棣就觉得脑袋上一片的怒火。
可惜了,毕竟是有名的博闻强识的才子,《永乐大典》修完之前,解缙还有些用处,暂时先留着他的命吧,等《永乐大典》修缮完成,就可以解决了。
朱棣在心里默默地给自己新封的翰林院大学士解缙的生命画了一个句号。
唤了马云在门口放了一把椅子,朱棣却没有坐下,而是静静地等待着被自己宣召的臣子。
等朝臣都到齐之后,朱棣冷着一张脸开了口:“朱允炆这个小王八蛋,听信了方孝孺、黄子澄和齐泰这群酸儒的挑唆,要削藩,全然忘了本王和兄弟们替他抚慰边疆镇压叛乱的功劳。”
“周王、岷王被废为庶人,一个流放云南,一个流放漳州。”
“代王和齐王也被废除身份软禁在应天。”
“杀了湘王不够,还欲盖弥彰的赐下恶谥。”
“逼得朕当年惶惶不可终日。无奈之下只能奉太祖之命‘清君侧,靖国难’。”
想起自己的兄弟们被朱允炆一个个削去爵位、圈禁流放,朱棣的语气更是坚定不移,没有一丝被逼着造反的悔意。在说到湘王的时候,语气里更是充满了对朱允炆深刻的恨意。
随着朱棣的说出口的话,跪在地上的太子、汉王并朝中重臣一个个都变了脸色。
这些话是他们可以听的吗?
听了这些他们还有命在吗?
谁这么大胆子惹得皇上的雷霆怒火啊!
众人不敢言语,平日里威风凛凛的众位朝廷大员一个个跪的整整齐齐,如同被风吹雨打的小鸡仔一般战战兢兢的沐浴着帝王的雷霆之怒,连深受帝王信任的内阁大臣,鼎鼎有名的“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也只做面无表情之状。
唯有朱瞻基顶着爷爷的狂风暴雨悄悄地瞅了他爹和他二叔一眼,还真是厉害啊,这都多长时间没见他爷爷发这么大的火了,他爹和二叔的拱火能力可真是越来越强了。
朱瞻基悄悄地走了会儿神,他爷爷在说什么他也没仔细听,瞧见他爷爷一把将他爹从地上薅起来顿时面色大变,刚想上前搀扶,就被朱棣下令汉王择日就藩的话给惊得僵在原地,差点笑出声来。
他这不是在做梦吧?
他那一向被皇爷爷信重而嚣张跋扈的二叔居然被皇爷爷下令就藩?
欢喜过后,朱瞻基是真的惊了。
尤其是听到他爷爷说自己从未说过“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这句话时,更是吃惊的瞪大了眼睛。
他爷爷这是直接就不认账了?
当年他还是燕王的皇爷爷奉天靖难的时候,自己虽然还小,但也听过在攻打济南城时,因为碰到了一个硬骨头的铁铉,差点让他皇爷爷的靖难之举半路夭折。是当年他二叔勇猛异常的在他爷爷左右护卫,数次从乱军之中救下皇爷爷的命,才能最终攻下应天,一举拿下皇位,立下汗马功劳。
而他爹则因为身体不好,只能留守顺天,给皇爷爷守住大本营,好让皇爷爷没有后顾之忧。
也因此哪怕他爹太子爷仁义的名声在朝堂、军中传的沸沸扬扬,但真正站在他们身后的也只有朝堂上的大小官员,而二叔要因为一起在军中出生入死的情谊,和军中的将领们关系更好。
而他爹手上没有一丝兵权,朱瞻基手上也只有一个几万人的幼军,和二叔身后的势力比起来也只能说是个鸡蛋碰石头的下场。哪怕一个贵为一国储君的太子,一个是深受皇帝宠爱的太孙,可这日子过得也没意思的很,日日都要忧心有朝一日会不会不上朱允炆的后尘。
生怕哪一日醒来就会接到他爷爷废太子的旨意,和他二叔举兵反了的消息。
“太子之位已定,天下可安,汉王择日就藩……日后我看还有谁敢说皇家父不慈,子不孝。”
说罢,不顾跪地叩首喊着“太子万福金安”的众臣,在朱瞻基惊讶又惊喜的目光中,朱棣安抚震惊的望着他的朱高炽乖乖的坐在椅子上,叫上朱瞻基回了乾清宫。
在汉王和众位朝廷重臣面前确立了太子的正位东宫的稳定性后,朱棣的心里的郁闷消了不少,也有心情和自己最爱的嫡长孙朱瞻基闲话了。
“说吧,你还有什么事?”
“额,孙儿有个请求,想请皇爷爷答应。”朱瞻基迟疑
了一瞬,觉得永乐帝现在心情应该还不错?略带尴尬的开了口。
“什么事?”朱瞻基歪打正着了,朱棣刚刚发了一顿脾气,心里的郁闷确实烟消云散,不得不说这脾气发出来就是痛快,悠悠的说道:“只要不是关于你爹和你二叔的,爷爷都答应你。”
此话一出,朱瞻基瞬间放心了,他爷爷还有心情打趣他,那代表他此刻的心情确实挺好的。
想到此处,朱瞻基不再犹豫的开口说出了心里的想法:“最近不是在给孙儿选太孙妃吗?孙儿想请皇爷爷允许此事由我自己做主。”
说完,朱瞻基恭敬而又郑重的地行礼。
“哦?你心里已经有人选了?”朱棣多了解朱瞻基啊,一听这话就知道朱瞻基肯定是已经有了喜欢并且想娶的人。
朱瞻基没有正面回答他爷爷这话,毕竟自己的簪子还没有送出去,心意也没有说出口呢,他也不知道胡善祥那边是什么想法。
“我只是不想娶那些世家贵女,一个个装模作样的,娶回来相敬如宾的有什么意思?一点人气都没有。”再没有得到胡善祥的答复之前,朱瞻基并不想太早的将人暴漏在众人的视线前。
“您和奶奶那么恩爱,爹和娘也相敬如宾,孙儿也不想委屈自己和不爱的人在一起一辈子?”朱瞻基略带几分委屈的说道。
朱棣默然,想起了自己最爱的徐皇后,明白了朱瞻基的意思,也不想委屈了自个孙子,便示意自己同意了。
“行吧,咱们这样的人家,娶谁不是娶呢,你自己拿主意就成。”
见朱棣答应了,朱瞻基也不再多说,高兴的跪下就行礼谢恩。
“谢皇爷爷恩典。”
被叫起后,朱瞻基被朱棣打趣了几句,就在朱棣戏谑的目光下谢恩离去。
第14章 围场 从皇爷爷永乐帝那里得到了……
从皇爷爷永乐帝那里得到了可以自己选亲的承诺后,朱瞻基大喜过望,就准备回后宫找胡善祥,带人出宫游玩散心,顺便谈谈情说说爱。
只是朱瞻基刚从乾清宫离去,正在通往前朝和后宫的大道上走着,就有一名不显眼的小内侍走了过来禀告要事。那人带着太子府的腰牌,腰牌上有隶属只有他这个太孙的手下才知道的暗记,是他暗中培养的幼军中负责掌管情报之人,便让身边的人都散开,让内侍上前禀报。
内侍禀告的是与汉王府有关的情报。
别看刚刚他皇爷爷才把汉王给训斥了一顿,并且勒令汉王不日就藩,但事态就朱瞻基来看,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就此消停下去。汉王府和太子府为了储位之争对峙多年,双方互相给对方府邸放细作窃取情报只怕早已是心知肚明的事,只是都怕被永乐帝一力降十会的打压下去,所以现在还没有撕破脸。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10_b/bjXWI.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