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 “病弱”谋士,战绩可查_积羽成扇【完结】(95)

  曹操最初因为荀攸去而复返的惊讶已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抑制的震动。

  与其他谋士更专注当下局面的策略不同,荀攸的见解如同一张蛛网,悄无声息地延展,覆盖了每一处不起眼的角落。

  “袁术此人,难为盟友,陶谦所倚仗的唯有公孙瓒。

  “公孙瓒却未必会管徐州的是非。他没有理由与吕布交恶。陶谦若要得到公孙瓒的助力,唯有一个办法——”

  烛光之下,荀攸清隽的容颜不带任何神色,眼神平静而笃然。

  昏暗的火光在他眼中跃动,好似燃烧着无形的枷锁。

  “刺杀刘虞。”

  曹操已哑然失言,对面的荀攸仍有条不紊地分丝抽线,为他解析局势。

  “因为‘诛杀天子’一事,公孙瓒已得了骂名。哪怕后来袁绍作了澄清,民众知晓‘幽、冀两州的天子都是由他人假冒’的事实,也难以挽回他的声名。

  “刘虞为幽州牧,牵制着公孙瓒的一举一动,又因‘天子’一事与公孙瓒翻脸。若在这个时候,刘虞突然被刺,无论公孙瓒长了多少张嘴——在外人眼中,刘虞都是他杀的。”

  曹操已然背脊发凉。

  他并非因为与刘虞有旧而骇然,他只是代入了公孙瓒的视角,被这避无可避的阴毒之计惊出了一后背的汗:

  “刘虞在幽州名望甚深,久负美名,受民众爱戴。公孙瓒先杀‘天子’,又杀刘虞,怕是会引起幽州民众的震怒。”

  谁不知幽州牧刘虞仁政爱民,将幽州治理得繁荣富庶?

  就是因为刘虞治州的功绩与显达的名望,才让袁绍起了另立的心思,非要推刘虞当皇帝。

  “若是再过几年,公孙瓒再立威名,未必不能与刘虞抗衡。”

  曹操不知陶谦那边的幕僚是何人,竟能想出如此毒计,

  “此时,一旦刘虞身故,公孙瓒将受万夫所指,腹背受敌,未必能躲得过南北各军的侵袭。”

  “陶谦并不会管公孙瓒能不能守住幽州,他只想让公孙瓒南下。”

  荀攸接口,

  “幽州生变,公孙瓒一定会与陶谦结盟,谋划青州。”

  公孙瓒盯准青州是必然之事。他必须要转移矛盾,也必须为自己留一条退路。

  吕布所在的青州正是这条退路。因为吕布刚到达青州,还未完全站稳脚跟,青州正是最容易夺取的时候,是公孙瓒最佳的选择。

  “这是阴谋,也是阳谋。刘虞若因刺杀而死,陷入危局的不仅是吕布与公孙瓒……亦有主公。”

  青州、徐州都与兖州交接,一旦公孙瓒的铁骑转战青州,与陶谦、袁术连作一线,兖州东部的两个郡国会被包入线中,祸迫眉睫。

  “公达说得对,刘虞绝不能死在这个时候。我立即写一封信,送给刘虞与吕布……”

  “袁本初那边,主公亦可稍作提醒。”荀攸稍稍转了话锋,仿若在暗示什么,“而今,正是折返昌邑的好时候。若是再过一些时日,天气可就热了。”

  一时之间,曹操难以分辨这句“天气热”是否另有深意。

  但经过方才的那一席话,对于荀攸的提议,曹操绝没有轻忽的道理,他立即颔首:

  “再过五日,全军东进。”

  初平二年,六月,曹操任命夏侯惇为东郡太守,任命枣祗为陈留太守,与史涣一同守卫故地。

  曹操利用顾至的计策,在隐户一事上借题发挥,成功地从世家那薅足了粮。随后,他带着其他人赶往东郡的治所昌邑,在抵达昌邑的第二天,接到了吕布了来信。

  前来送信的使者是吕布帐下的谋士,也是曹操等人的老熟人。

  “……”见到陈宫,曹操心中复杂难言。但他不愿在陈宫面前表露出分毫,只一如既往地,亲近而热情地寒暄,

  “公台,许久未见,可还安好?”

  半年多没见,陈宫的面庞瘦了许多,颧骨凸起,两颊凹陷,唯独一双眼,炯炯明亮,仿佛能刺穿人心。

  “曹兖州,许久未见。”

  以州牧官职为名,既是尊重,也是生疏。

  曹操仍记得曾经被陈宫叫“主公”的时刻,颇有些不是滋味。

  他压下心中升腾的诸多想法,强笑着询问:

  “公台今日来,可是为了结盟一事?”

  “这是我家主公写的书信,还望曹兖州过目。”

  陈宫不卑不亢地行礼,将信匣交给侍从。

  曹操拆开泥封,看完匣中的书信,脸上冒出了一丝古怪。

  “吕奉先要与我结成儿女亲家?”

  听闻此言,陈宫冷淡傲然的神色缓缓裂开。显然,他先前与吕布协商的结盟内容中并没有这一项,这是吕布擅自加上去的。

  曹操看着陈宫铁青的脸色,心中已有了分辨。

  他故作为难道:“公台莫非不知?我的长子已娶了妻,次子今年只有八岁……”

  吕布显然不可能让他的女儿作妾。可不管是逼迫盟友的儿子停妻再娶,还是把女儿嫁给八岁的稚童,都是荒唐至极的行为。

  更何况,联盟未成,就提议结姻,岂非胡闹?

  陈宫恨不得原地缓缓倒下,猛掐自己的人中,但他终究还是站住了。

  “主公与曹兖州一样,素来喜欢玩笑。”

  陈宫不阴不阳地说着,已没了最初的客气。

  毕竟是为了结盟来的使者,曹操不好刺激得太狠,借势下坡道:

  “确实,孤方才亦是玩笑。公台请坐。”

  陈宫在下首的席位上落坐,正要与曹操商讨结盟的细节,倏然,侍从拉开门帘,曹操的七个谋士如葫芦般涌入堂中,在他对面入座。

  陈宫:“……”

  顾至、荀彧、郭嘉、荀攸、戏志才、程昱、毛玠。

  七个人一同抬头,看向陈宫。

  势单力薄的陈宫如同一叶孤舟,晃晃悠悠地在水上震动。

  “……曹兖州,这是何意?”陈宫努力挤出一个假笑,却笑不出来。

  只是协商结盟的细节,曹操有必要让这么多人进来?

  莫不是在给他下马威?

  “公台见谅。”曹操语带歉意地说着,但不管陈宫怎么听,都在其中听到了些许炫耀的意味,

  “这是我帐下的七位谋臣,我往日里仰仗着他们,舍了哪一个都不行,只好一起带进来了。”

  第73章 吕布之怒

  “舍了哪一个都不行, 只好一起带进来了”?

  这说的是人话吗?

  瞧曹操那嘴角微翘的模样,陈宫简直没眼看。

  难道曹操还想指着这七个人对他说,“看, 公台,孤并非没你不可”吗?

  陈宫盯着曹操,似嘲似讽:“原来如此。我还以为曹兖州不满结盟之事,想要打我一顿,出一出怨气。”

  “公台此言差矣。”

  向来低调的程昱突然接过话头, 表情严肃地纠正,

  “若只是为了打你一顿,何须七人?只我一个足矣。”

  陈宫:“……”

  两个眼眶, 忽然隐隐发痛。

  顾至想起陈宫曾被程昱打成熊猫的模样, 没忍住“扑哧”了一声。

  他立即正襟危坐, 不认同地看向郭嘉, 眼中透出隐隐的谴责。

  郭嘉:“?”

  陈宫听到笑声,捏紧了膝上的拳,他沿着顾至的视线, 将不善的目光落在郭嘉的身上:

  “郭军师,何事如此可笑?”

  “……”

  躺着中枪的郭嘉沉默片刻, 无奈地接下这口黑锅。

  他没有为自己辩解, 只是闲散地耷眼, 反问陈宫,

  “我不过因为齿痛,呲了一下牙, 与使者何干?”

  见陈宫眉峰竖起,仍要发作,戏志才出声制止:

  “使者, 徐州之变迫在眉睫,还请早些商议结盟之事。”

  经过东郡之变,陈宫的脾性已然克制了许多。在听到戏志才的提醒后,陈宫反复默念“大局为重”,将方才的不愉快抛到脑后,从怀中取出一片写满文字的缣帛。

  “陶谦亲近奸佞,疏远贤臣,滥用刑法,迫害士人,民众早已苦不堪言。我家主公欲救徐州于水火之中,想请曹公共同出兵,征讨陶谦。

  “待事成之后,徐州一分为二,东海、广陵归我家主公,彭城、下邳归于曹公,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吕布已经拿下徐州的琅琊国,等于在陶谦身上咬下一块肉,与他结了仇。对于已经结仇的人,当然得一鼓作气,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

  与陶谦有旧怨,地盘又与徐州相邻的曹操就是吕布最好的盟友备选。

  顾至思量着陶谦在史书与原著中的事迹,盘算着双方的战力。

  以陶谦集团的军事才能,如果拉不到公孙瓒这个外援,只凭袁术的帮助,陶谦很难抵御曹操与吕布的围攻。

  如果他是陶谦,一定会想办法离间吕布与曹操。

  最快捷有效的办法,就是除掉在琅琊国隐居的曹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书 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