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 当红楼女儿进入其他名著世界_纪芜菁【完结】(103)

  诸葛亮眼神复杂,转过视线不再看。

  大小姐诸葛兰出嫁后,二小姐诸葛蕙闲时无事,常来找宝钗学女红,做学问。

  从她口中,偶尔能听到诸葛亮的消息。

  他在学业堂出类拔萃,引得司马徽、庞德公等名士对他青眼有加,也结交了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一众好友,还有一位常来家中拜访的侠士徐元直,闲暇时这四、五人围炉论天下,好不畅快。

  最后一场冬雪过去,渐渐春暖花开,到了春耕季节。

  诸葛蕙也日渐来得少了。

  这一日,宝钗从外边回来晚了,路过卧龙岗时,天已黑尽,明月高悬。

  她的马车驶过一处田地,远远听得有吟诵之声。

  丫鬟梅鹿趴在窗口,奇道:“寻常人家犁地皆在白天,既翻松了土地,也能顺便让太阳晒死翻起的杂草,怎么还有人半夜扶梨耕作呢?”

  她双手托脸,忽又笑得有几分陶醉:“这扶梨的人还挺好看的,又高又瘦,仿佛手中不是犁耙,而是修仙的拂尘呢!”

  宝钗心下触动,凝神细听,听得是: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正是《梁甫吟》!

  她掀开车帘,远远看得一眼,鼻尖瞬间酸了,热泪盈上眼睫。

  那双手扶犁,萧萧肃肃,朗声吟诵的,不是诸葛亮又是谁?

  《出师表》中他曾说躬耕于南阳,原来,是当真一犁一犁耕作过的。

  那样一个经天纬地、光风霁月的人,却要在月色昏昏的夜里,扶着犁头,将汗水滴进泥里。

  “停车!”

  宝钗唤停车夫,掀开车帘,一跃而下。

  她这幅身躯久经锻炼,动起来确如脱兔一般。

  提裙跑过地头,她心头热血忽一凝,心神回归,却步不前。

  如此这般不管不顾地跑起来,上次还是滴翠亭扑蝶。

  一旦理智回笼,她就再多行不得一步,做个守规矩、顺应时势的人,已在多年闺训中刻入骨髓。

  那边诸葛兄弟也已看到了她。

  诸葛亮松开犁,让诸葛均守在原地休息,自己快步迎了上来。

  他心头也有些热血奔涌。

  黄小姐从马车上跳下的那一刻,分明就是黄贤弟,从内到外的热烈与真诚。

  将到面前时,黄小姐却又重新变得端庄起来,甚至正正经经地行了个礼。

  黄小姐说话也是疏离而守礼的:“诸葛兄,小妹正要到贵府一趟,谁知恰巧路遇贤兄。”

  “还望帮忙给蕙姐姐带个信,请她明日到我家来一趟。”

  说这一番话时,宝钗皆垂着眼睫,良久无应答,她才抬眸,看清眼前人模样。

  诸葛亮一袭蓝布短打,愈发显得腰细腿长,头上包着布巾,汗水打湿鬓角,凤眸中隐含一丝失望。

  两人视线相对,诸葛亮换了温暖笑容,拱手还礼:

  “小姐所托之事,亮必然带到。”

  他手背红肿,拱手时,手指都在轻颤。

  宝钗惊呼一声,再按捺不住关心,上前一步,颤声道:“你的手,怎么回事儿?”

  原来,她并不是全然冷的,却不知为何要这般压抑内心。

  诸葛亮举起双手,笑容中也添了真诚,坦然道:“白日读书,夜晚耕作,这双手许是有些累得不听使唤了。”

  手指修长白皙,读书人的手,手心却打着血泡,指尖沾着污泥。

  宝钗咬唇,掏出手帕,垂眸侧身,递给他:“绑在手上,会没那么痛。”

  诸葛亮接过,却只是捧在手里,有意要再试她一下。

  他叹道:“若是黄贤弟给的,倒是无妨。黄小姐的物件,都太精致了些,亮只怕不能领受。”

  宝钗假作未听懂,回身就走。

  身后的目光,灼灼追随,她强压住心境,不让脚步紊乱一分。

  到了车上,她从匣子里翻出伤药,让车夫送了过去。

  月光下,那人已回到犁边,犁辕长而垂直,每次压入地里,都需扶犁人耗尽全身力气。

  宝钗博览群书,对农具的变迁史也有涉猎。

  看到这直辕犁,她心下一动,有了个主意。

  回到家,宝钗一夜未睡,画了厚厚的一叠图纸。

  翌日一早,诸葛蕙来了,面上也有疲色。

  诸葛玄的病越来越重,诸葛兄弟晚上要同去耕地,她一日既要照顾家里,做一日三餐,晚上又要独自照顾叔父。

  诸葛玄经常撕心裂肺地咳到半夜,床边时刻要人守候,她也有些撑不住了。

  宝钗问起昨夜之事,假作不解道:“诸葛贤兄不是在学业堂读书吗?为何要半夜会在田间耕作?”

  诸葛蕙叹道:“此前长姐出嫁,二弟拿出家里的一半积蓄,分给了长姐作嫁妆。叔父的病,早晚皆要服用汤药,加上人口开销,单靠叔父的俸禄是不行的,田地也得耕种。”

  她双眼含泪,道:“二弟又不愿放弃学业,只得等课业结束再披着月色回家劳作,每夜睡不得两个时辰,还常因肩臂手痛睡不着觉。”

  她眼泪落下,掩面泣道:“他才十六岁,却要撑起一个家。”

  宝钗心下也酸软难受。

  她是皇商出身,这一向帮人画绣样、制胭脂、裁衣量体甚至看病开方,积了不少钱财,黄夫人几乎不让人动用,让她自己收着做嫁妆。

  箱笼里已攒了不少的金银珠宝。

  但她却也深知,绝不可以直接赠送财帛给他。

  宝钗想了一下,道:“蕙姐姐,你若愿意,我可画些绣样给你。回去照着绣了,只管拿给我,我替你卖掉换钱。”

  诸葛蕙连声道:“我当然愿意。”

  若能贴补家用,让弟弟们一心学业,她自然求之不得。

  宝钗打开柜子,取出一叠绣样,又拿了一块马蹄金:“这个,就算定钱。”

  “这也太多了!”诸葛蕙捧着东西,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宝钗笑道:“收了吧,我还有个要紧物事,务必帮我转给诸葛公子。”

  她拿出昨夜画的图纸,郑重地放在诸葛蕙手心:“请务必亲自给他!”

  诸葛蕙打开看了,最中间画着奇形怪状的一件器具,看不出做什么用的。

  宝钗笑道:“放心,诸葛公子定然认得!”

  诸葛蕙将信将疑地收了,回到家拿给二弟看。

  不成想诸葛亮只消一眼,就认出来了,连连赞叹:“妙啊!”

  他平日耕作时,也曾考虑过犁具的问题,却未想过犁辕可以这般弯曲。

  图形旁边有三行蝇头小楷,细细写明如何打制。

  诸葛亮举着图纸,坐在灯下,反复思索甚久,叹道:“这犁若能推广,不知会造福多少百姓?!”

  他站起身,激动之下,手劲不慎大了些,将纸团皱了些。

  再打开时,他忽发现这纸也与平日所见不同。

  纸质更密,更韧,更细腻。

  诸葛蕙在一边道:“这个纸,也是黄家妹子自己做的,听说木浆里好像加了麦粉。黄家妹子说,若制作得当,以后平民百姓也用得起纸呢!”

  烛火跳动,诸葛亮心潮起伏。

  无论黄小姐是不是黄贤弟,她有这样造福天下的巧思,为民着想的善良,就是位让人敬佩的奇人。

  第90章

  翌日一早,诸葛亮到学业堂请了半日假,带图纸去了襄阳浦家铁匠铺。

  浦家铁匠铺在襄阳开立不过十年,已因善铸刀剑,而在荆襄一带有了赫赫有名。

  诸葛亮进了作坊,迎上来一个五大三粗的年轻人,自称浦五,询问要打何刀剑。

  诸葛亮笑道:“打一套要紧器具,有劳小哥请一下贵店主。”

  那浦五眼见这少年人风姿不凡,气宇轩昂,衣衫虽显朴素,让人丝毫不敢起怠慢之心,便进内间请了店主浦铁匠出来。

  那浦铁匠年约五十上下,光着臂膀,肌肉虬结,一脸不耐烦地走了出来。

  诸葛亮坦然拿出图纸,开言请他打一套农具。

  浦铁匠瞬间冷了脸,哼道:“农具?如今便是重金铸一柄利剑,也轻易请不得我出手呢”

  说罢,起身就走。

  诸葛亮坐在原地,伸手揭起盖碗,轻轻撇去茶间浮沫,叹道:“如此功在千秋的伟业,就此错身而过,可惜可叹!”

  浦铁匠收住脚,冷笑道:“区区一套农具,有何功业?”

  诸葛亮不紧不慢地拎起桌上图纸,轻轻一抖,细细折叠起来,缓缓道:“若有人能打出这套农具,天下有耕地者皆念其功,吃粮者皆感其德。”

  浦铁匠隐约看到一点影形,又见他说得煞有介事,便将信将疑地一伸手:“拿来我看!”

  诸葛亮毫不犹豫地收好图纸,抱拳道:“告辞!”

  他长腿一迈,大步流星走了出去。

  约走出不到百米远,浦五气喘吁吁赶上来,笑道:“小公子,有话好说,家父请你到内室用好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书 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