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出门,一定是一箭双雕,不怕辛苦那就是一石三鸟。
他就扫了一眼那小本本,上面是满满的时间、地址、电话、人名。
不敢问,根本不敢问,怕自己被吓死。
周怀熠只想到一个词形容黄玲:浑身是胆。
黄玲认真核对完行程,就抬头看了一眼周怀熠,见他一脸紧张,于是眼神询问。
“呃......我以为......纯粹......看学校......”
“周厂长你还是不够了解我,不管怎么样,我至少都要把这一趟的花费挣回来的。”黄玲关上本本。
“行,我只有一条你必须答应我。”周怀熠深吸一口气。
“就一条?”黄玲调皮回嘴。
“对,就一条!无论你去哪里我都要陪着你,分头行动不存在的,想都别想。”周怀熠先打预防针。
他知道,黄玲的要求他无法拒绝,而且以她的头脑,能想出无数个理由来推开他。
黄玲抿嘴笑:“一起,必须一起。”
周怀熠这才放了心。
当他们去学校咨询情况时,门口居然有人来接。
黄玲发现周怀熠拿的并不是机械厂的介绍信,而是另外一个牛皮纸信封。
她扫了一眼就明白了,是冯首长。
有了这纸介绍信,两人直接见到了招生人员。
黄玲带了图南高中两年以及预考的成绩单、体检单,关键咨询轻微色弱影不影响报考建筑系这一条。
得到的答复是肯定的,轻微色弱不影响,可以正常报考。
但是黄玲并不放心。
见她再三确认,冯首长安排的联络人又打电话请来了建筑系副主任,当时正是上课时间,人正好在学校。
黄玲都有些慌了,周怀熠倒是一脸淡定,还示意她淡定。
她突然感觉自己回到了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
黄玲拿出了图南画的设计图、做的城市建设方案给副主任看。这些都是平时黄玲鼓励他边学边做的,虽然这些方案在老师看来还不成熟,但出自于一个未经过系统学习的高中生,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学校老师大为赞赏,感叹不已。
感叹他们作为父母亲的负责,为了这事儿还特地从苏州跑到北京。
也感叹这家庭的不一般,除了经济基础,还有远见。
他们第一次见提前给孩子做体检的,一般学生都要等学校统一安排,等发现有问题的时候已经晚了。
也第一次看到把孩子的爱好拔高到半专业程度的。
“无论多大代价我们都愿意付出,我们不想孩子失去就读这么好学校的机会,他值得。”黄玲是这么告诉副主任的。
副主任答道:“我们也不希望失去这样一位好学生,两位放心,只要孩子过线,我们系肯定收。”
黄玲和周怀熠放了心。
回到招待所,黄玲握了周怀熠的手道:“你还藏挺深,为什么不和我说?”
“你让我运筹帷幄一回呗!”周怀熠是到了地方以后,打了电话确认人家重视且会帮忙了,才放心。
“我其实知道应该找冯首长,但是我不敢,我知道你敢。”冯首长两个孩子都来北京上的大学,黄玲盲猜了一下。但是她没有开口,她也盲猜了一下,周怀熠会帮忙。
“我也知道你知道我敢,所以才没有告诉你,以你的脑子还想不到吗?还说我藏挺深,你都要藏到地心去了。”周怀熠握了握她的手。
“哈哈哈哈!和聪明人在一起就是省事儿。”黄玲赞赏道。
大事儿办完,该办挣钱的事儿了。
等到了秦耀华租的仓库处时,周怀熠咬牙道:
“黄总!算你厉害!你这叫挣个出差花费吗?你出差花费才多少钱用得着带这么多货吗?!你这是打算把往后余生的出差花费都挣出来是吧!”
“哎呀,来都来了,一点点,一点点。”黄玲打着哈哈。
她和一样大胆的上海商人秦耀华合作,不久前就开始找人分批次带了服装和纺织品到京,一部分是秦耀华之前跑了几回拿到的订单,一部分是样品,他们会送到了犹豫不决的客户手中。
黄玲是专业人士,帮着介绍和讲解,消除他们的顾虑。
回苏州时,黄玲的包里已经多了不少新订单。
“要忙死了,要忙死了,还得招人,不然厂里的姐姐们手要断,眼要瞎。”黄玲在那里喃喃道。
随着越来越开放,纺织品小作坊会越来越多,很快就会威胁到黄玲苏州及周边城镇的生意,特别是一些注重价格而非品质的小单,所以她要在这之前拓展外地业务。
这些小作坊短时间很难走得太远,而她可以。
零件厂以做零配件为主,已经有了一些小家电厂的业务,养活厂子没有问题,同时,他们聘请了除林武峰以外的家电厂的技术专家,也开始试做台灯、闹钟、电子表这样的实用小家电在周边县市销售,销量也很不错。
处理好货品收了钱以后,两人回了苏州。
他们买的回程卧铺车厢里人很少,这一间只有他们两人,所以整个旅途下来也不算辛苦。
去了一趟北京总不好空手回来的,两人一通买买买,去的时候两只行李袋,回来时多了两只大皮箱。
这时候的皮箱真的是“皮”箱,皮子做的,结是结实的,但是重。
怕买的东西压坏,所以只好用皮箱,反正图南也要上大学了,皮箱用得上。
看周怀熠提得辛苦,黄玲开始“突发奇想”介绍起带轮子的皮箱来。
周怀熠听到这想法频频点头:
“不然,咱们再开个皮箱厂吧!做带轮子的皮箱,肯定销量不错。”
一个新厂计划就这么定了下来。
下午的火车到苏州,李一鸣和周怀熠的战友陈文福开了小货车来接他们。
本来两人下火车觉得行李多得两手都忙不过来,这会儿黄玲倒是站在一边没事儿干了。
果然人多力量大。
又有了车,不用找个板车拉回家了。
有车真好。
第239章 黄阿姨给的肯定是最优解
图南知道他们今天到家,正和筱婷眼巴巴地等着。
车开到门口时,他就奔了出去,帮着从车上接行李帮着提回了家。
大家乐呵呵地围着周怀熠分礼物,黄玲把他拉到一边,告诉他结果,还给了他一沓学校的照片。
“这是图书馆......这里是教学楼......”黄玲给他介绍着学校的情况。
“这个大门,我在报纸上见过。”图南指着一张照片道,眼里满是惊喜。
“这一下,我们就把心放肚子里了,好好过这最后一关。”黄玲鼓励道。
手表、烤鸭、果脯这些礼物对于图南来说不重要了,因为黄玲已经给了他最好的礼物。
第二天去上学,他和谢哲宇在门口碰到了,谢哲宇一眼就看到了他手腕上的电子表已经换成了一块银色的机械表。
“黄阿姨可真舍得,我要个电子表都哼哼了整整一年,刚戴上,你这就更新换代了。”谢哲宇把他的手腕举到空中,羡慕不已。
图南笑笑。
他想起大学的事,就问谢哲宇:“你想好了吗?目标学校。”
“我还能考哪里?交大啊!我叔不是在交大当老师吗?我爸妈觉得在上海读书比较近。”谢哲宇答道。
图南停下脚步,望向他,突然来了一句:“姗姗要是去北京呢?”
他不是瞎说的,是周末在厂里听到吴姗姗问黄玲意见。
黄玲建议她不要考虑吴军,因为在上海和在北京是一样的,都不可能时时照顾,而且吴军也要独自成长,而不是一直在她的羽翼之下。
她建议吴姗姗往最好的文科学校冲,虽然没有明说,但无疑,那就是北大。
有了弟弟和黄玲的支持,吴姗姗的心定了下来,能否冲破家庭的禁锢,成败在此一举,如今,她很有信心。
谢哲宇听到图南的话,先是一愣,转言道:“她去北京关我什么事?”
“不关,我随便说说。”图南轻轻扯了扯嘴角。
快走到班级时,谢哲宇问:“她去北京?不是说去上海吗?得照顾她弟弟吗?”
“不是不关你事吗?”
“不关,我就好奇,你呢?你想好了吗?”
图南点点头:“想好了,目标清华。”
“那我也报清华,和你做校友。”谢哲宇和他成绩相当,两人经常角逐年级前三。
“谢哲宇,这是大事,你不要这么儿戏,好好想想。”图南算是服了他了。
“我这是深思熟虑好吧!而且我这是经过推理得到的结果。你吧,是个没主意的,肯定是黄阿姨帮你选的呗!就黄阿姨那本事,拿出来的肯定就是最优解啊!帮你选那不就是帮我选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代文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