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颔首,“我也想着了。”
二丫头那里还要再熬一熬。等出了正月,火候也就到了。元儿是府中嫡长女,她的奶嬷嬷自然比旁人更有体面,将元儿的奶娘给了二丫头使,才能显出她的一片真心。
……
为了让宝玉感受一回什么是寄人离下,乌林珠正经费了些心思和嘴皮子才做好王夫人的思想工作。可惜除夕将近,就是再想立时将宝玉送上南下的大船,也只能等到元宵后了。
除了王夫人这里,乌林珠还想办法将这件事透给了赵姨娘。赵姨娘在知道自己怀的是男胎后,精气神都变了。
为了不让身为嫡子兼哥哥的宝玉珠玉在前,赵姨娘在贾政来看她的时候,到是说了不少贾敏不容易的话。
虽然‘带子’之说,无从考究,但却是娘家人对出嫁女的隐隐期盼……
王夫人那里有乌林珠下场游说,贾政那里有赵姨娘倾情演绎。而贾母那里…宝玉的通灵宝玉没救下贾珠这事已经让宝玉在贾母心中的份量打了折扣。这会儿宝玉父母都同意了,她自然也不会拦着。
而且这一拦,儿子儿媳不领情,女儿知道了未必不会心生芥蒂,就更容易将自己弄得里外不是人了。
六九河开,七九燕来。
除夕那几日正好是六九,过了正月十五再赶路,运河开了,且越往南越暖和,到也不用担心冻到宝玉。
事赶事的拿了万年历来,在距离除夕还有三五天的时候,直接为宝玉定下正月二十启程南下的安排。
宝玉:都不问问他本人的吗?
是的,没人问宝玉这个当事人要不要去江南,而在乌林珠浅笑莹莹看过去时,宝玉立马挺直小胸脯,摆出一副绝对服从安排的小样子。
我去!我可想去了!
乌林珠:你还别说,姐们就喜欢你这浮夸的小样子。
~
腊月二十八,贾敬的继室产下一女婴后,血崩而亡。
荣国府这边因着贾珠的死原就没什么过年的气氛,等到宁国府这边死了贾氏一族的宗妇,两府及近亲旁枝就都不用过年了。
不过白雪映着白幡,哭声,念经声,远处的鞭炮声,宁荣两府仍旧过了个闹闹哄哄的年。除夕当晚雷打不动的祭祖仪式上,取名惜春的宁国府大姑娘也被她老子和亲哥记在族谱上了。
惜春的名字一记上族谱,乌林珠便去寻贾母和王夫人‘闲话家常’。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原应叹息!
原本都不认为名字有什么问题的婆媳二人一等乌林珠说完,竟都觉得姑娘们的名字连在一起,凭生一股晦气。
于是在乌林珠的暗中操作下,马道婆捏着写了元春生辰八字的红纸对着贾母和王夫人一通忽悠,当日太阳落下前,元春的名字就变成了海棠……
贾元春这个名字早就报到内务府去了,这会儿族谱上记下这一笔后,赖大又拿荣国府的帖子去内务府那边改名字。
好巧不巧的是今年叫海棠的小选秀女竟有好几个……
作者有话说:
----------------------
其实仔细想想,荣国府确实是需要一如既往奢靡度日的。算是另类的狐假虎威,混淆视听吧,不然倒的更快。
第9章 事情发生前……
事情发生前,很多微不足道的小巧合都无人在意。等事情发生了,也就…无济于事了。
此时的赖大就没将‘海棠’这个名字当回事,回府后竟是从未与人提起。
阖家老少全然不知‘海棠’这个名字会给贾家带来怎样的地震效果,等到乌林珠因为同名这种事‘误入’雍亲王府后,赖大就更不敢将今日所见说与旁人知晓了。
且不说直到端午时,才知道乌林珠的工作关系落在雍亲王府的贾家人如何失望和纠结,只说正月二十这日,却是宝玉这娃起程南下的日子。
临出门的前一天,乌林珠为了加深宝玉对胭脂的恐惧,又非常友爱手胞的送了宝玉一波胭脂。转天,宝玉就哭哭唧唧的顶着昨日辣出来的红肿小嘴,被程嬷嬷抱着乘车出府了。
在乌林珠游说下,贾政的疾言厉色下,贾母对她闺女的大力肯定下,王夫人这边竟真如乌林珠期待的那般只安排程嬷嬷一人跟宝玉留在江南了。
周瑞夫妇带着一干贾家下人一路护送宝玉南下,等将宝玉交给贾敏后,他们俩口子再带着所有人乘船回京。
出发前,王夫人没少给宝玉收拾东西,也隔三差五的就将程嬷嬷叫到跟前各种交待叮嘱,许以好处。不过乌林珠却没让程嬷嬷被王夫人利诱过去,而是特别有心机的给程嬷嬷过继了个儿子。
悄悄的,没让任何人知道。
在抱琴的掩护下,乌林珠先将自己打扮成书童小厮模样,然后在街上叫了辆马车先可着京城内城转了一圈,随后才让车夫送她去伢行。
用一种富贵人家公子哥要买间宅子金屋藏娇的姿态,花了一大笔钱买了一处距离荣国府和雍亲王府都比较近的宅子。
宅子虽不大,也没什么花园,却是一座极规整的四进大宅。
因出来一次不容易,所以乌林珠在伢行买了宅子后,又顺道在这里挑了三房家人。
一房是无儿无女四十大几的老夫妇;一房是年轻夫妇带着两个女儿,且两个女儿一个四岁,一个五岁大小的;最后一房则是一对夫妇带着两个半大的儿子。
老夫妇没有儿女,就会求稳。两个女儿还小,还没有儿子的年轻夫妇短时间内不会想要冒险。两个可以当小厮的总角男童既是父母的动力也是他们投鼠忌器的软肋。这样的三家人,在没有主子的宅子里也能相互监督和制衡。
将四进院的白契和三家人的卖身契都收进空间,乌林珠就带着人去了布庄和粮铺等地。
按每人每年两匹布的标准买了数匹棉布和数斤棉花。没买成衣,只让他们自己做去。到是脚上的鞋一时半会的做不出来,乌林珠这个主家最信任的书童小厮便做主给他们一人买一双成鞋。
去粮铺前,先路过杂货铺子。因宅子新买来的,所以要置办的东西也比较多,于是又先可着短期实用性采买了些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等。
没买太多粮食,只买了一个月的。然后与粮铺定下每半个月送一次粮食的供销合同……
马厩在一进,一进又离宅门近,乌林珠便安排李贵夫妇带着一双儿子住一进倒座房。厨房和柴房都在四进,就让金福夫妇带着两个女儿住了四进的后罩房。
三进先留着,暂时不安排人住。二进那边有两间倒座房,给赵升夫妇一间,剩下的那间暂时做了家里的库房。
四进养些鸡鸭,等开春天暖和了,再将二进的天井处种些家常吃的菜蔬,一年的蛋和菜就都有了。公鸡公鸭养多了也没什么用,隔三差五来一只,倒也不缺肉。
不过想到了这里,乌林珠怕只进不出,心意再打了折扣,又转身回了伢行,买了一处铺面。铺面租出去收租子,正好可以用做日常支出。
怕主人不在家,再将这三房下人闲出恶习来,乌林珠还去木料铺子订购了一些木材,去绸缎庄订购制作铺盖,帐幔等物的布匹棉花。
男的打家俱制马车车厢,女的制作铺盖帐幔,亲自动手将二进布置出来……
这就是不懂用人之道,也不愿意费太多心思的乌林珠对新房主的体贴了。
对了,原主有不少值钱玩意儿,乌林珠也有一整艘游轮的生活物资和古人并不认识的高奢品,现代科技产品。不过乌林珠没动那些东西,而是直接将贾母给她用来在宫中打点的银票拿了一部分出来。
小选在即,乌林珠是以跪经祈福的理由悄悄跑出来的。可能是慷他人之慨不心疼,也可能是买卖时省略了讨价还价环节,所以才能让她仅用一天时间就做了这些安排。
傍晚又在抱琴的掩护下回房休息,翌日一早乌林珠继续出门折腾。不过这次出门却不是自己一个人而是先使唤程嬷嬷出府,她再悄悄跟上去。
程嬷嬷在大街上见到书童小厮模样打扮的乌林珠时,吓了好大一跳。想说什么却被乌林珠直接拽上了马车。
马车上,回过神的程嬷嬷刚要说什么,却被乌林珠打断了。“嬷嬷别急,咱们到了养生堂再说话不迟。”
“养生堂?”
“对,嬷嬷孤身一人,也没什么兄弟子侄,您教养我一场,我定是要为嬷嬷多做打算的。”乌林珠不急不徐的对程嬷嬷笑道:“养生堂里有不少无亲无靠的孩子,嬷嬷不妨给自己挑个合眼缘的。我养他小,他替我照顾嬷嬷,将来给嬷嬷摔盆打幡。”
程嬷嬷是宫里出来的教养嬷嬷,面对突发|情况的反应能力不是一般人能比的。等乌林珠说完过继子嗣的话,程嬷嬷就冷静下来了。
联想到二太太对自己的安排,程嬷嬷便猜到了乌林珠的目的。
到了养生堂,挑了个两岁多一些,看起来尚未记事的男孩后,马车又带着乌林珠,程嬷嬷,起名程诺的小男孩去了程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空间文 红楼 清穿 外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