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不是王夫人跟乌林珠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而是三房回归后,将来分家时,必定会有三房那一份。
虽然在凤姐儿嫁进来前,王夫人就已经将贾家搬得差不多了,可她若是知道见好就收,也就不是她了。
其实这个考虑凤姐儿也有,但府里太穷了,她还真就没啥舍不得的。
哦,还有老太太的贴已私房没分呢。
以前是两房分,现在是三房分,确实会少分许多。
但不要紧,她与鸳鸯的关系还不错……
←_←
荣国府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嫡出三爷,自是要大摆宴席,奔走相告。可惜贾家找回来的这位三爷此时正在丁忧,虽说没的是养母,但也正因为是养母,所以才更要将这个孝守得无可挑剔。
于是贾家大宴宾朋,正主却留在自家府邸没有出席。
听说这事的乌林珠不由又是嗤笑连连,还跟四爷等人提了一回往常贾敬都是怎么过生辰的。
还有太上皇的万寿节。
都是不用正主出席,配角各种乐呵。
四爷没理会乌林珠这种冷嘲热讽,继续批他的奏折。
说实话,四爷只要想到当日乌林珠是怎么对着贾家人连削带骂的,就挺同情荣国府一众人的。
虽然这丫头说的都是事实。
摇了摇头,四爷便将手中的折子朝乌林珠丢了过去。“看看吧。”
日前,四爷派了年羹尧去扶桑,让其想办法将那边的金银矿弄成自己的。
没想到四爷的这个‘自己’没说明白,直接让年羹尧误会了,人家真就将那边的金银矿当成他自己的了。
你就问四爷气不气,窝不窝火吧。
第140章 ……
这有什么可气的?
再多的金银也架不住修一座美轮美奂的省亲别院呀。
将折子放回炕桌上, 乌林珠对着四爷笑得无比乖巧可爱:“别气别气,就让您家的孝顺闺女给您出个主意。”
“孝顺闺女?”原本还挺气的四爷直接被这四个字逗笑了,用一种非常明显的眼神说道:“这话你敢说, 朕还不敢听呢。”
“那行吧,我这就随机撤回一个孝顺闺女。”乌林珠这么说的时候,还向后移了移自己的小身板,“不孝顺的闺女, 可没那么多的闲心管那些破事。”
这种话也亏她说得出口。
四爷:“罢了,说说你又想到什么主意吧。”
你让我说, 我就说, 那我多没面子呀。哼!就不说~
仿佛是没听到四爷这句话一般, 乌林珠上看下看,左看右看, 就是不看四爷。
四爷见她这般,哪里不知道她又在闹什么。摇了摇头,视线转向一旁侍候的苏培盛, 道:“将最近新得的供品列个单子拿给公主挑。”
“瞧您, 这多客气呀。”苏培盛闻言立即笑着恭身退出去,等苏培盛一走, 乌林珠才笑眯眯的说道:“我听说年妃有了身孕,正好按制宫里可以有两位贵妃。如今宫里只有李贵妃,不妨您再册封一位年贵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李氏的父亲可是在知府的位置上干了好些年, 一直到四爷登基了才又升了道员。原本就是个捞官,后来又有了养廉银,家底就更丰了。
年家更是不必多说, 年遐龄那也是外放的封疆大吏。更别提年家两兄弟全都是颇有才干的能臣,还都外放地方过的了。就算之前不知家底深浅,但这次扶桑金银矿的事,肯定没少捞。
让这两家打个擂台,也能将省亲的事炒得更热闹。更重要的是不管是李氏生的还是年氏生的,都不是四爷心中的储君人选。
一个资质在那里摆着呢;另一个则是月份太浅尚不知男女,且能不能长成,长成后资质如何都不知晓。
四爷闻言不由深深的看了一眼乌林珠,心忖了一句:朕真是高看了你跟弘昀的交情了。
~
或者说,你小看了某人两面三刀的无耻程度了。
因为在宫里呆了小半日的乌林珠,因着算计了李氏而想到了玉清观里的弘昀,于是出宫后便直奔玉清宫。
恰好宫里刚送了些暹罗国进贡的茶叶给弘昀,弘昀刚拿起茶叶闻了闻便听说乌林珠到了,当即便决定用新茶叶招待贵客。
乌林珠摇着团扇,一边摇还一边对煮茶的弘昀说道:“只用普通的井水煮茶便好。”
“知道。”弘昀知道乌林珠的习惯,也没用那些闲来无事收集的露水雪水,只早早就让去打了井水过来备着。
少时,一人一杯新茶,都是有一口没一口的品着。谁都没主动说话,也不知道能说什么,因都是比较自在随性之人,倒也不会因为沉默而生出尴尬之感来。
吃了两杯味道有些寡淡的茶,又在道观吃了顿有荤有素的客饭,乌林珠才在临走前问弘昀最近有没有出行计划。
“我往年都是在外面旅行度假,今年因事耽搁了,总觉得哪哪都不自在,正好天热上来了,不妨出去走走。”
弘昀也愿意出门溜达,听到乌林珠这么说,便知她在邀请自己,自是不会拒绝。问了一回乌林珠有没有目的地,出京后又往哪个方向走后,听说没有也不以为意。只笑着表示他这里随时都可以出发。
就喜欢这种不墨迹啰嗦的旅行搭子。
乌林珠想了想,不是很确定的说道:“就过几日吧。”
因出行要看黄历,还要让人收拾船只,给底下的人留出安排时间,所以乌林珠也没说得太死。
等听完乌林珠的理由后,弘昀竟感觉自己又发现了乌林珠的一个优点。
率性,却不任性。
率性是拿得起放得下,说走就走的洒脱。
不任性是知道体贴底下的人,给他们留出充足的办差时间。
其他人:你那双大眼睛算是白长了。
乌林珠:他有一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慧眼。
开心!!!
这还是头一回有人用这么厚的滤镜看她呢。
非常新奇,也非常欢喜。
心情被弘昀一两句话便哄得欢快明媚,哪怕回了雍王府听说了贾家那些糟心事,也没影响分毫。
贾家人干出来的事,总能跌破不少人的下限。即便乌林珠这种下限贴近地平线的人都要时不时的因为贾家的奇葩事,而被惊得目瞪口呆。
贾母认回她‘亲生’的老三后,先是走了认祖归宗的程序,并给吴自来上了族谱。随即又大宴宾朋,召告天下。
这些都折腾完,给三老爷一家居住的院落也收拾出来了,于是吴自来又带着妻儿挑了吉日搬进了荣国府。
吴自来一家入府后,每天晨昏定醒一次不落的去给贾母请安,也会隔三差五去大房那边坐坐,更会在贾政休沐的时候邀贾政出府赏景。
塔塔尔氏则成功加入邢王二人的队伍里,每天都在贾母跟前侍膳立规矩。知道荣国府的老少媳妇都挺爱财的,塔塔尔氏还主动拿出一个铺面,跟两位妯娌和两个侄儿媳妇一块做点小买卖,挣些‘零花钱’。
有了利益链,到让塔塔尔氏在极短的时间内与荣国府的女眷们都混熟了。
他们的两个儿子吴谦和吴谨则在贾政的一番关爱下,去了贾家的族学,与薛蟠等人成了同窗。
因有之前不打不相识的‘交情’在,薛蟠还特意设了酒席给吴谨赔罪。
席间,吴家兄弟不光原谅了薛蟠的冒失,还结交了不少人。
像是家道中落的柳湘莲,像是冯紫英,卫若兰,陈也俊等。
又过了几日,吴家兄弟还席,不光请了那日席上见过的世家子弟,还请贾琏和薛蟠多给他们引荐些同辈中人……
吴自来四人很快就习惯了荣国府的生活,并且借着荣国府与四王八公家都有了些微弱的接触。
贾家一向都是流言跑得最快,在贾家还没大宴宾朋前,京城中就有不少人家听说了这事。
因为没人认为贾家有什么是值得旁人觊觎的,所以大多数人的关注点便都放在了贾母与妾室姨娘不得不说的那些内宅阴私上了。
斗得还挺激烈的哈~
然后这时候,就有不少后宅的太太奶奶们对贾家的事各种神点评了。
都调包了,咋就没想着摁死他呢。
瞧,现在热闹了吧?
对了,既然贾家老太太当初生的是儿子,那贾敏又是谁家的小孩?
哎呦喂,贾家当初待贾敏可不薄,不说定下了林家那门亲事,还特意为她置办了十里红妆呢。
有记得当年旧事的众人,都不由说起了贾敏的好命,以及当初贾家为她置办的丰富嫁妆。
别说他们记得了,就是贾家上下也没人不记得这事的。
尤其是王夫人,她以前就十分嫉妒贾敏。
不光是贾敏的十里红妆,出阁前在娘家一脚出八脚迈的排面,还有贾敏嫁的男人忒特么有出息了。
于是王夫人就在闲话家常的时候稍微露了一点口风,之后这话就传到了凤姐儿和邢夫人口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空间文 红楼 清穿 外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