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她教他做事要留有余地,无论何时都不能赌上自己的一切,可如今这份妇人之仁却让她的儿子在朝堂上跌了一个大跟头。
或许在她想好了儿子失败后要怎么保全自己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们母子俩的结局。
连孤注一掷的心气儿都没有,还敢妄想大位?
“跟额娘没有关系,是儿子自己缺了一份勇气。”弘晗打断了她的话。
不管是从小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好,还是他本性中的谨慎也罢,总归这个决定是他做下的,事情已然发生,追究到底是谁的责任毫无意义。
现在做事不够周全,不代表以后还是这般。
“以后额娘再不给你乱支招了,你的福晋是皇上从学堂里选出来的,见识和本事要比额娘大得多,以后若是有事,你多和她商量商量。”
她本就不是什么有见识的人,就连读书都是进宫后才学的,能教给弘晗的只有自己的一些生存之道,可她的生存之道不见得适合她的儿子,以后的路要怎么走,总要他自己走过才知道。
夫妻本是一体,要比外头招揽来的门客幕僚可靠许多,这些年来安家只出了个举人,看在他是皇子小舅的份上,外放补了个知县的缺,对弘晗的助力等同于无。
如此一来能帮得上弘晗的便只有他的妻族。
“儿子成家了难道就不是您的儿子了?这里里外外的还有许多事要额娘帮着张罗呢,您可不能不管儿子。”
弘晗说着讨巧的话哄她开心,他不希望和额娘生分了,这么多年来额娘待他的心意他一清二楚。
安陵容一听这话果然恢复了笑脸,她这一生就只得了这一个孩子,怎么可能不为他全心全意打算?哪怕自己帮不上什么忙,但是只要孩子需要她,她心里就是满足的。
大约过了一刻钟,七福晋回来了,三人又说了些家常的闲话,弘晗夫妻俩便出了园子。
只是弘晗不知道的是,他以为自己还有试错的机会,可是胤禛却早做好了决定。
正如外人所想的那样,他已经不再年轻,而是垂垂老矣,人一老就容易糊涂,胤禛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在年老体弱的时候仍然保持理智,为了避免日后发生动荡,他需要安排好一切。
众臣被召到勤政殿时还有些茫然,怎么来了这么多人?还都是有头有脸的朝中重臣,一看就是有大事发生的节奏。
心里打着鼓,众人动作一致跪地请安,胤禛挥手命起后直接扔了个大雷,“朕欲立六阿哥弘昶为储君。”
朝臣:……
???
皇上在说什么?
不是说秘密立储吗?怎么突然就蹦了个储君出来?
原本事情还不明朗的时候,他们担心自己买错了股,但是现在皇上都亲口承认了,他们一时又觉得难以接受。
我猜的正起劲呢?你突然就爆雷了?
拿我当猴耍呢?
众人心思各异,胤禛自然没有多加理会,因为他要爆的雷不止这一个。
“朕已老迈,精力也大不如前,说不准何时大限将至,早日定下储君,哪一天朕骤然离世,朝中也不至于生了乱子。”
他的声音平静而冷淡,众臣却是听得冷汗连连,扑通扑通如下饺子般一个个都给他跪了,声音悲切求着皇上不要说这种不祥之语。
张廷玉就差老泪纵横了,“还望皇上珍重龙体。”
皇上这一看就是为着怡亲王的离世被刺激狠了,前些日子还有安南的事顶着,现在闲了下来可不就开始胡思乱想了吗?
勤政殿的大门关了整整一日,直到入夜,朝臣们才白着一张脸、双腿打着摆子出了园子。
因着皇上还未下明旨,没人敢把这种大事私自透露出去,都是混了几十年官场的人了,不至于连这点眼力劲儿都没有。
弘昶倒是有些莫名,近来朝中大臣对他的态度好像恭敬许多。
自从和几位重臣开诚布公后,胤禛给弘昶安排的活儿几乎加重了一倍,六部的各项事宜都轮番体验了一遍,差事一桩接着一桩。
如此一来,六阿哥的隐形储君之位已是昭然若揭,从前皇上还会对六阿哥和七阿哥一视同仁,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两者之间的差距已经是越来越明显了。
弘晗要说心中没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可他想要达到目的就只能违背胤禛的意愿,他敢拼尽一切放手一搏吗?
答案是否定的。
十一月七日,圣谕命皇六子弘昶代祭景陵。
经此一事,弘晗才终于死心。
第243章 休养
转眼冬去春来,距离弘昶代谒景陵已是五个月的时间过去。
雍正二十二年三月初六,正是怡亲王一周年忌辰,胤禛提前十天就开始亲自为胤祥撰写了数千字的悼文。
悼文中再次将怡亲王的功绩细数了一遍,朝堂上的人为了表现自己,也掀起了一番追忆怡亲王功绩的风潮。
胤禛看着只觉得生气,他的十三弟何时成了这群溜须拍马之徒的工具了?
于是跟风的人不仅没有得到皇上的青睐,反倒被怒火中烧的皇上喷了个狗血淋头。
胤禛甚至想亲自前往涞水祭拜,只是从古至今都没有皇上拜王爷的先例,且这位王爷还是皇上的弟弟而非长辈。
细数历代王朝,在某些程度上,礼仪制度要大过君王的心意,若是君王行违背礼制之事,礼部和御史会冒死上谏不说,就是民间也会有许多微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14_b/bjSLx.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