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相信的,从来只有“人定胜天”,不过,这也并不妨碍她哄着师父长辈们开心——您老说啥就是啥罢,反正,谁知道,明儿是啥情况呢。
她一思及此,便乖巧地点头,应道:“多谢师父,姗儿记下了。”
张友士算来已经教养了她三年,又怎么不清楚她的性子,见她这个样子,已经知道她多半又是在敷衍了,不过,正所谓“一样米养百样人”,她就是这个样子,那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了。
故此,他便也只微微一叹,并未再多说什么。
此后,张友士每日必花半日以上的时间给林默玉诊治,姚珊也每日服侍,并无惫懒。
一路无话,不过日子有功,那小默玉的身体,便一天一天好转了起来,到了京中时,居然已经能够看着姚珊“呵呵”笑了。
谢姨娘自是千恩万谢地,又教默玉谢“张先生和三姐姐的救命之恩”。
张友士自然还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姚珊虽然对这种事情也不甚上心,但见了小默玉,便也深觉“与有荣焉”。不愧是林如海的儿子,这林默玉略略脱了病重的模样之后,竟是十分乖巧俊秀的小童。她不管那什么命不命的,只要救回来,就是好的。
如此,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到了都中。下船时,尤老爷率领一家子亲自来接。谢姨娘本待先回林如海安排的住所,但搁不住余氏的盛情相邀,众人便就直接回了尤府。
张友士倒是一直从善如流地接受尤老爷的安排,只不过,吃过了接风宴,他便即请辞了。
尤老爷自然是再三挽留的,奈何张友士去意已决,便只留了他住了最后一晚,说到次日再为他践行。
余氏和谢氏都十分不舍,不过张友士顺手把姚珊推出来,说她从师几年 ,已经“尽得真传”,后续的事情交给她完全没问题,两位太太、姨太太这才放下心来——只要贾苏和林默玉没事,她们也不好总霸着人家个太医不放。
尤老爷倒是真心伤感的,他同张友士本就是故交,这几年尤家上下、甚至连亲戚们又得了他这许多照顾,自然是难舍难分的。
晚间又是一场豪饮,不过尤老爷的身子不太好,酒量自然也是落在了下风,很快便倒在了席上,被余氏操持着令人抬回房去了。
姚珊便继续陪着张友士小酌,张友士痛痛快快地喝了她倒的酒,忽然道:“三丫头,为师有几句话要同你说。”
姚珊心中难过,也不想说话,听着师父的谆谆教诲,终究还是滴下泪来,以后,便要恢复尤三姐的日常了。那个“妙手小神医、背包走天涯”什么的梦想,大抵是不能实现了。
不过,师父那句“有缘自会再见”,是个什么意思?
她带着这种心情,回了房,完全没想到的是,今后她的生活,会朝着她完全意料不到的方向发展。
第29章 二十九闺秀
张友士走了之后,姚珊正式回归了昔日小户闺秀的生活,每日里绣绣花,看看书,写写字,倒也轻松惬意。
尤氏因觉得她小小年纪便十分懂事,又兼之曾经屡次立下“奇功”,先后救回了贾府尤氏之嫡子贾苏,并林家谢姨娘的庶子林默玉,得到那两家权贵的千恩万谢并各种逢年过节的孝敬,大大长了她的脸面。她老人家心情愉悦之下,对姚珊就难免纵容了些,故而,每样东西只略让她知道了些皮毛便可,没有十分故意拘着她。
然而这些东西一到了尤二姐那里,余氏的要求便就不一样了。
一则是二姐她年纪到底大了几岁,今年算来都已经十一了,算是个大姑娘了;二则是,她早先便已经指腹为婚,许给了皇粮庄头张家的少爷张华。
这时代的人们结婚都很早,基本上十四五岁就嫁了。而尤二姐已经十一,也就是没有几年好在家里呆着了。最多三五年,便是人家的人了,虽然听说这两年张家渐渐败落,但是她这是早就说好了的亲,即便她们的老娘余氏有那么点儿小户主母的“势利眼”的通病,但同时也有那种胆小好面子的问题,故而也不好也不能主动悔婚的。
毕竟,女人的名节是大事儿,加上正好是在人家没落,自家富有的情况下做出这种事儿,那妥妥地是要坐实了这“嫌贫爱富”的名儿的。要真是如此,不单姐姐尤二姐的下家不好找,就连她这个尤三姐的婚事也会受到影响的。
只不过,就算如此,姚珊也觉得,那个未来的准姐夫张华,也得要找个机会探探才行。反正根据姚珊原来对原著的记忆,这张华似乎也并非良配——能被二十两银子就买通的人,能是啥靠的住的男人呢?
如果确定了他确实靠不住,还是得想个法子帮着二姐摆脱了这门婚事才好。当然了,这事儿不能操之过急,而且一定要办的漂亮才行。就算姚珊本人根本就不在乎尤家的门风彪悍些——其实她本人已经够彪悍了,但是,也总得为二姐,或是以后可能有的弟弟妹妹们考虑考虑下才行啊。
毕竟这里不是现世,有的时候,人还是要认清楚现实,入乡随俗的好。
姚珊一向不是个在大是大非上糊涂的人,哪里可以放肆,哪里最好一点儿都不要出错,她是门儿清的。故而,很多事情,只要暗地里记在心中,悄悄放手去做便就好了,不宜张扬。
而万一不幸真的不成事儿,也要有后备方案才行。想来想去,还是得想办法改改二姐那个软绵的性子才是上策。
姚珊打定主意,每日里便就专门在伺弄药草、医书之余,至少抽出一两个时辰来认认真真地随着二姐学习做针织女红这等功课,然后见缝插针地对她进行小户闺秀晋升主母前的培训——当然,仅限于识人、用人、乃至驭人之术,还有管账之类的,别的东西她也不会。
为了避免引起别人注意,或是因为太激进了引起尤二姐的反感,姚珊采用的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教学。反正时间还够,操之过急了也不好,也没有打算让二姐变身成凤姐那种的女强人,只要不要像原著里一样,被人家随便捏扁搓圆地欺负死了就行了。
也别说,她给人家张老师当了几年的徒弟之后,这“善为人师”的能力也自动获得成功了。在她如此用心良苦的潜移默化之下,到了次年,尤二姐已经一改昔日的绵软性子,间或变得有些主见了,也敢对一些事情直接发表意见了,甚至对着家仆下人们下令的时候,也很是像那么一回事儿了。
姚珊看着自己这便宜二姐的可喜进步,简直有些喜极而泣了。不由得在心中再一次暗暗感谢起张老师来了——他老人家不但”授人以鱼,还授人以渔“啊,真是个难得的好老师。
想到这个,就不能不提经由他的妙手救活的那两位小朋友。贾苏同学已经满了四岁了,是个活蹦乱跳的小伙子了,。这段日子里,或是贾苏由尤氏带了出来出席诸如给尤老爷或是余氏拜寿啦,逢年过节来贺喜啦这种活动,或是姚珊被尤氏以各种名义请去贾府赴宴啦,总之,她们姨甥算是经常见的。
只不过意识到了母亲和大姐似乎在很有默契地有意识地让她往贾家跑,而且不时就会偶遇一下子贾府那块宝贝石头之外,姚珊便以要做女红,看医术,种草药等等借口,很少出门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14_b/bjXCp.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红楼 种田文 北有佳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