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李世民携二十四臣称霸大秦[秦穿]_林煊【完结】(44)

  如此看来,唯有向地方下发察举之令,再遣人悄咪咪运作一番才能把这些人都聚在咸阳。

  这精打细算的日子啊。

  察举要时间,官员选拔要时间。

  李世民惆怅:“秦小凰,你说六国什么时候动乱?”

  唐朝新旧皇帝更替突厥就借机来进犯,此时的秦朝是可是真。开国皇帝逝世,那六国贵族不得爆炸?

  李世民已能想出会动乱的人有哪些了。

  淮海风水可能有点儿问题,自古就爱出反骨仔。淮安的韩信帮徐州的刘邦打宿迁的项羽。

  所以原楚国项家一定是最热情反动的那个,还有包藏祸心但又倒霉的殷通。齐国田家,韩国张良、魏国、赵国……

  自然,也别忽视自从他登基后也不知是路上耽误了,还是怎么,但从未来问安书的百越赵坨。

  当然更别忽视此时正在崛起的草原秦始皇本皇冒顿,那可是能统一散乱草原,率军二十多万围困汉高帝,立压汉朝百年之久的匈奴帝国。

  一桩一件李世民只能劝自己不要乱来,一切皆有解决之法。

  秦小政放下手中的书籍,叹道:“六国余孽从未停止过暗中的行动。”

  多么悲伤的一件事啊,李世民想。

  但是道理就是如此。

  心中憋闷怎么也止不住,索性不想了,李世民道:“光看奏折没用,今日下午我们去看看咸阳黔首的生活吧。”

  没空去体察秦朝各地的民情,那就来看看咸阳的民情吧。

  察举人才下午再和冯相等人商讨出个合适的方法,找他的臣子这个也急不来,晚间再和敬德商量下以何种暗号放入察举诏令中才能不显得突兀。

  一切都只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李世民尽量让自己冷静。

  赢小政没有拒绝李世民的提议,秦朝现在的情况他比对方清楚过了——内忧外患。

  要不是如此,他之前也不至于疯狂想要长生不老药,怕的不就是二世压不住秦朝这些妖魔邪祟吗?

  现在新皇能处理好政务,已是意外之喜,其他的强求不来。

  准备好出宫事宜,边走李世民边道:“我想改秦朝官制,政觉得如何?”出门自然不能再自称朕了。

  没有幕僚没关系,凡事,先跟老父亲商量下,这是谁?这可是一统六国的老父亲秦始皇啊!

  改官制?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搞不好中央到地方的官员直接大暴动。

  小嬴政郑重其事的问:“你想把大秦的官职改成什么样子?”

  李世民委婉道:“秦朝官职中央集权。但丞相和皇帝权利过大,没有约束。官员分布不合理。”

  秦始皇没有说话,但他紧蹙的眉头

  说明了他的态度。

  听完后,半晌,秦始皇冷硬道:“此已经是你父皇与众臣子彻夜长谈,精心修改许久才敢在大一统之后拿出来的官制了。”

  你一拍大腿难道能拿出比这个还精心的官制吗?

  “我有一计。”李世民道。

  秦始皇一听,看来对方真有信心拿出比这个更好的计策啊。

  李世民完整地把自己内心的想法阐述了下:“此制名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这个当年他基于隋文帝的“五省六曹制”而改的制度。

  “宰相职权分三份,行群相制。”

  “以三省中书令、侍中、尚书令行宰相之职共议国政,不分大小。”

  “细化分工,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统率六部执行。”

  “中书所出诏敕,意见不同且可能有错失,本为公事,故需门下省相互纠正,尚书声执行。”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尚书省下分吏、礼、户、兵、刑、工。

  李世民详细地讲了官制,给便宜爹理顺什么叫做三省六部制。

  “既然利益引诱出腐败,那就让行政与利益分离;决策和行政分离;政令和执行分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杜绝腐败。”

  “再加上百官监察制,地方官吏县级也是中央选调等等。”

  清晰明了,秦始皇一下子就看出这东西真的很适合现在的秦朝。

  甚至说这个制度在秦朝的制度之上进步了不是一丁半点。

  秦始皇道:“此法确实比现在的官制好。”

  现有的官制并不完善。

  三公九卿为政、军事、监察之职责,这三者融为一体。其中的少府、太仆、光禄勋只是为宫廷服务罢了,却占据九卿之位,皇帝的家政国政混为一谈,其实不利于现如今秦朝的发展。「4」

  卫尉和中尉这两个只是禁卫军统领罢了,但他们的位置却不适宜,也没必要设立占据两个卿位。

  更为主要的是相比较对方方才说的官制,秦朝现行的制度下,皇帝与丞相所拥有的权利大到可怕。

  皇权之下只有丞相,其他人的权利皆比不上丞相,而丞相的权利有所大?大到一人就能处理全国政事。

  没像三省六部一样进行权利的制衡和分权,丞相独自掌握决策、审议和行政三个大权。

  相权大到可以与皇权并立。

  就像一个丞相就能下诏杀皇长子和驻边大将就可见一般。

  秦始皇肯定道:“群相分权,决策、审议、行政分工明确,相互制约,是比三公九卿更加完善。再加之监督制度强化,三者相结合,确实可让职有常守,位有常员,法制精细而周密,施于事则简而易行。”

  能更加适应秦朝现如今日益繁杂的行政事务,防止皇帝的政令出错。

  但此事的践行并不容易。

  秦始皇再次道:“但你要知晓,一件事情的陨落必然伴随着一拨人的利益受损,你有法子保障他们同意?”

  “就是三公九卿他们就不能同意。”

  “新皇即位,秦朝新旧交替本就动荡,秦朝内部百废俱兴,六国余孽虎视眈眈恨不得冲过来把你扒皮剔骨,你有余力去做此事?”

  “此事干系重大,非能者不能调之,有人可为你钻研?”

  “而且此制度并不完善,此制度下政令的下达需要多层审批,极为繁琐。”

  是的,这个流程李世民稍微思考下流程就觉得头晕。

  皇帝下政令,中书写给门下;门下誊抄审核,审核不通过再存档写理由驳回,审核通过存档一份,再参与人员联署下达给尚书省;尚书省誊抄存档分解政令……「4」

  但谨慎、仔细的流程确实能防止不少问题的出现。

  李世民能想到的问题秦始皇自然也能想到。秦始皇的目光紧盯李世民。

  李世民也不回避直视回去。

  秦始皇看到了李世民眼中的犟。

  和他一样的犟。

  两人的车架已经从偏门走出咸阳宫的大门,能明显听到隔着车架热闹的声音。

  半晌,秦始皇终于败下阵来,无奈叹道:“你的想法确实不错,可行。”

  李世民:“逐步变好罢了。”

  这是助他贞观开启良好吏治的开端,虽然不是最好的,但可以逐步完善成最好。

  李世民带着小家伙走下车架,尉迟敬德和章邯也从马上下来,和李世民他们一起步入人群:“不过我们方才说出来的问题确实是问题。”

  小家伙冷漠的声音从人潮中传出:“既然知道问题,我们这几天就把他商讨完善就行。”

  “好!要做就做最好的制度!”青年人欢快的声音从人群中随风飘来。

  在另一处,等候许久的房玄龄终于听到了自己爱听的消息。

  他面露惊喜道:“当真?”

  房玄龄拿出一副画像:“为首几人可是长这样子?”

  来人被质疑了也不恼怒,实在是这几天左等右等也等不到现在陡然看到了,他也在怀疑所看的那一串人是不是主子想找的人。

  他再次慎重地看了看房玄龄手中的画像

  郑重点头道:“一模一样。”

  “为首之人乃是一面容俊美、性子温和的青年人,身边带着一六七岁的冷脸娃娃,身后跟着两个大汉,其中一个满脸络腮胡。”

  他再细细想了下又说道:“我不敢靠近,因为他们身边还有其他人跟着。”

  来人越说,房玄龄脸上的笑容越大。

  这个画像是他根据相里殷的只言片语画出的,虽不能完全还原主子和身边人的,但大体还是相像的。

  跟了主子三十多年的房玄龄自问对李世民那是了如指掌。

  主子一定是温和有礼的,身边突然出现的睿智小孩一定会随时带在身边的,唯一知晓来处的尉迟敬德和此界第一个投奔他的章邯也一定会当心腹培养随时带着培养的。

  房玄龄眼眶止不住的湿润,他终于能见到他的陛下了。

  在咸阳自然不是房玄龄一人想要见到李世民这个秦二世,还有许多人也想见到李世民,比如——对新皇尤其关注,一心想着代秦的田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轻松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