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哪吒] 人在神话,以德渡人_惊时鹿【完结】(80)

  “云水……娘娘?”

  她……我脱口而出:“易生?”

  等等,怎么会是易生?老道呢?

  “易生……”我开口,声音有些干涩,“你的师父呢?”

  易生闻言,眼中掠过一丝讶异和伤感,随即化为一种沉稳的了然:“娘娘,师父已于五年前仙逝了。”她轻轻叹了口气,“易生,蒙乡亲们不弃,如今暂代庙祝之职,守着河仙庙。师父说,娘娘一定会回来的!”

  老道……死了?我瞪大眼睛。这个消息是在太突然了!

  “他是怎么去的?”

  易生语气哀叹道:“早年师父护着我从长安来到承云县,身体便不大行了,六年前,一场风寒几乎要了他的命。之后身体每况愈下,直到五年前……”易生没说下去,泪水已像小河一般流下,“至少……我等到了娘娘。”

  我阖了阖眼,道:“带我去见他吧。”

  易生引着我们穿过侧廊,来到庙宇的后院。后院更加清幽,一棵大槐树枝叶繁茂,树下竟立着三尊略小的神像,并非泥塑木雕,而是带着一种灵动生气的神采。

  那三尊神像,正是锦娘、五娘和妍娘。她们的神像栩栩如生,脸上带着温和慈悲的笑意,身上披着信众供奉的绢花彩帛,面前也有香炉,插着不少线香。

  “这是……”我有些惊讶。

  易生微笑道:“这是庙里的三位神侍娘娘。锦娘娘慈心,常显灵指点妇人织绣;五娘娘灵慧,护佑孩童安康;妍娘娘勇毅,有时会托梦给迷茫之人指点迷津。乡亲们感念她们恩德,便自发为她们塑了像,一同供奉。她们也确实时常显灵,帮助乡邻,香火很是灵验。”

  正说着,忽见那三尊神像上微光一闪,三个熟悉的身影悄然浮现而出,比起过去,她们的身形更加凝实,周身环绕着淡淡的金色光晕,那是功德汇聚的景象。

  锦娘笑着,却也泪光闪闪地向我行礼:“娘娘,你们回来了。”她的气息温婉而安稳。

  五娘则活泼许多,笑嘻嘻地转了个圈:“看!我们现在可是名副其实的神侍了!帮了好多人呢!云水娘娘,终于等到您了!”

  妍娘也笑着:“是啊,当年老道说娘娘一定会会回来的,太好了……”说着便抹了抹眼角。

  看着她们三人安然无恙,甚至过得很好,看着易生年纪轻轻却沉稳可靠,看着这座焕然一新、香火鼎盛的河仙庙,我心中那最后一丝滞涩终于缓缓消散。

  河仙庙后头有个略微高一点的坡,老道就葬在那儿。易生道:“他说那里清静,能望见云水河,也能守着河仙庙。师父临终前说,若娘娘回来,定要带您去看看。”

  我们随着易生,沿着庙后一条清幽的小径向坡上走去。

  小径两旁草木葱茏,山风轻柔,带来远处河水的湿润气息和近处野花的淡淡芬芳。走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来到一处向阳的山坡。坡上开阔,视野极佳,果然能俯瞰蜿蜒的云水河和山脚下香火袅袅的河仙庙。

  坡地中央,一座简朴却洁净的坟墓静立在那里,墓碑上刻着——先师玄尘道长之墓。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徒易生敬立。

  玄尘啊……

  第一次知道老道的道号。

  坟茔周围没有杂草,显然时常有人打理。墓碑前摆放着新鲜的野果和一杯清茶,祭品简单,却足见心意。

  看到那座孤坟的瞬间,心中那刚消散些许的滞涩感又悄然涌上,化作一种沉甸甸的怅惘。时光终究是最无情的力量,凡人之躯,如何能抵岁月消磨。一别经年,竟是天人永隔。

  易生上前,将拂尘放在一旁,又轻轻整理了一下本就整洁的供品,低声道:“师父,您等的人回来了。娘娘回来看您了。”她的声音带着哽咽,却努力保持着平静。

  我缓步上前,站在墓前,望着那冰冷的石碑,眼前仿佛又浮现出老道那带着几分夸张的表演却又深藏善意的面容,想起他护着幼小的易生艰难求存的模样,想起他为我造势的精明。

  “老道……”我轻声开口,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只化作一句,“我回来了。”

  山风拂过,带来树叶的沙沙声,如同低语。

  “他走得很安详。”小莲花忽然轻声说,“并无遗憾。”

  易生用力点头:“嗯!师父说,他这辈子最后的日子,能守着娘娘的庙宇,看着承云县越来越好,看着三位神侍娘娘护佑乡邻,已是最大的福分。他常常坐在院子里那棵槐树下,望着河水,说能等到娘娘回来最好,等不到,也是圆满。”

  是啊,圆满。

  对于老道而言,这或许已是最好的结局。

  我最后看了一眼那墓碑,将周遭的宁静山水刻入心中。

  “易生,”我转向她,“你将这里打理得很好,你师父会为你骄傲的。”

  易生眼中泪光再次涌现,却带着坚定:“我会一直守在这里,这是师父的心愿,也是……我的修行。”

  我们离开了后山,重返河仙庙。夕阳将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与庙宇的影子交融在一起。

  离了河仙庙,重返河畔。夕阳西下,河水被染成金红色,依旧平静地流淌着,吞没了过往的悲欢与血腥,也承载着现在的安宁与希望。

  小莲花静静站在我身边,轻声道:“现在可安心了?”

  “嗯。”我点头,长舒一口气。故人已逝,但传承未绝。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但总有些东西,向着更好的方向生长了。老道在他的因果里,得到了善终。

  第68章

  腕间的两片鳞纹是我收回残魂的证明,按照排列的位置,我相信还剩下最后一抹残魂未收回。可最后一抹残魂在哪里?理论上来说,旋涡将我带到哪里,哪里就有我的残魂。但是现在,旋涡将我带回了乾元山的莲池。

  没错,就是乾元山的莲池,我回来了。几乎是毫无预兆的,我就被带了回来,当我们精心准备地等待着它的时候,它总是不来,然而只是稍稍一晃神,它就奇妙地出现了。

  这次也是如此,我和小莲花在云水河畔看星星,看着看着,就觉得天上的星星突然旋转起来了,像是梵高的星月夜。虽然一瞬间就猜到了是它的来临,但是还是有“毫无准备之下被它带走”的感觉。等回过神来,我就在乾元山了。

  其实一开始还以为是其他世界的乾元山,但仔细瞧着,就能感受到灵气的不同。这就是我当初所在的乾元山。只是我好像又和小莲花还有鹤分散了。我已经见怪不怪了。

  只是我还是没能从巨大的疑问中缓过神来。如果说这个世界有我的残魂,那么一开始为什么没发现呢?反而要绕那么大一个圈子?

  况且对我来说是否能回到乾元山的莲池并不是重要的事。在唐宋生活过后,再次回到商末……哦不对,现在应该是周朝了,反正回到周朝也不是什么有趣的事。

  看着平静的莲池,我丝毫没有想下去游一圈的冲动,好奇怪的想法啊……

  我深呼吸,而后转身离开,总之先去找太乙真人。

  其实我不知道金光洞所在地,只知道它在乾元山。但乾元山如此之大,要找一个仙人住的洞府还是有些难为也了。或许可以问问仙鹤……但我望了望天,一只仙鹤也没有。

  太奇怪了,乾元山为何会没有仙鹤呢?我记得那时总是有一排排的仙鹤在天际飞过。而如今,连只鸟也没有,更别说仙鹤了。

  记忆中没有金光洞地位置,我也只好凭着自己的直觉。好歹是鲤鱼精了,直觉应该好用的。所以我凭着直觉找到了一条小路,于是沿着路径向上攀登。乾元山云雾缭绕,古木参天,却静得出奇。没有仙鹤的清唳,没有灵兽的窸窣,甚至连风穿过叶隙的沙沙声都吝啬得要命。

  忽的一阵风刮来,冷得我直打哆嗦。而后一阵惊奇,我竟然也会感觉到冷?

  这里真的是我当初所在的乾元山吗?

  这么想着,我的双脚却已经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一条岔路,仿佛内心深处的本能在苏醒,牵引着我走向山深处。

  周围的景致让我内心生出不少的怯意,那种油然而生的恐惧。可明明只是山间随处可见的怪石和古松罢了。

  终于,在一个幽深的洞府前,我停住了脚步。

  就是这里。

  洞府应该是被藤蔓所覆盖,那藤蔓有人为拨开的痕迹。

  是小莲花吗?

  不对,如果是他,应当会直接烧了藤蔓。

  我看着洞府,门口那本该流淌着灵光霞彩的“金光洞”石刻,如今黯淡无光,被岁月腐蚀得只剩下一片模糊的凹痕。没有禁制,没有仙气,只有一股陈腐的、带着湿土味的空气从中缓缓流出。

  我的心沉了下去。太乙真人的洞府,怎会破败至此?

  犹豫片刻,我拨开残留的藤蔓,抬步迈入了洞中。

  洞内更是昏暗,仅有几缕微光从顶壁的裂隙透下,照亮了飞舞的尘埃。且比外面看起来更加幽深破败。巨大的蛛网从洞顶垂落,层层叠叠,连接着倾颓的石柱和布满裂纹的石块。有些蛛网是新结的,细丝在从岩缝透下的微光中闪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