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举实例,但近年因为免邮的亏空金额还能说一说。
“免邮让总局一年损失将近百万英镑之多。”②
埃里克:“您猜猜这是怎么弄出来的?”
布兰度:“议会成员本身寄不了这么多信,但他们能卖名额。只要在信件背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就不必给邮局钱,那么把这签名权卖出去就行,可不就有额外进账。不过,这种事要掌握实证有点困难,等于是在查受贿案。”
埃里克:“卖名额难查,让当事议员承认也有难度,但这次运气好查到了偷名额事件。
邮政系统调查中发现了一封信。一位在白厅上班的公务员在与朋友通信中写了,他很乐于看到议员们上班,最不喜议会休会期。因为能模仿议员签名,鱼目混珠地免费寄出信。”
这封信怎么到调查组手里的?
现在通信没有信封,都是写完后把信纸折一折粘起来。
调查员说是粘口松动,不小心看到了信的内容。这真的是运气,或不是有人故意举报?
这事先搁在一边,但偷名额的问题被曝光了。
有些议员真的不知情,怒气冲冲地要追讨名誉损害费。
埃里克:“免邮资丑闻与七月革命的新闻一起出现在报刊上,想来会触动很多人的神经。”
布兰度:“届时,一封《来自剑桥杰克学院的邮政倡议书》问世,解决了多方的燃眉之急。对了,您不介意署名「杰克学院的热心人」吧?”
埃里克:“做好事不留名。您说这是在剑桥奏响的第一曲,那么以学院落款就很好。”
说到这里,两人相视一笑。
你一言我一语之间,一场轰轰烈烈的邮政变革被诞生了。
*
*
伦敦十月,入秋落叶。
与树叶一起掉落的,还有罗伊斯副校长的头发。
取下假发,是谁给镜子里的地中海发型火上浇油了?
是书桌上的一堆报纸。
瞧瞧标题《杰克学院的无名英雄,你改革了大英邮政!》,《邮政改革先行,皇家学会还会远吗?》,《史无前例!昨日议会以最快速度通过邮政法》,《是谁掐住了议会的咽喉?》……
整个九月,伦敦喧闹不已。
各家报纸先是在报道法国的七月事件,这引发了高度讨论。
如果说法国发生的革命太远,接下去爆出的邮政总局的内部调查新闻,就距离英国民众生活非常近了。
议员免邮资的名额被盗用案,跨洋轮船走私邮件案,多起邮递员被抢劫致残致死案……,一桩桩新闻报道惊掉了一地眼球。
伦敦人早就察觉皇家邮政难用,但还是首次这样直观地察觉整个系统的混乱不堪。
怪不得寄信一天比一天贵,原来这里面存在那么多问题。
此时,《来自剑桥杰克学院的邮政倡议书》问世,提出了条理分明的改革方案。
作者不详,只能确定从杰克学院发出。
提案者也不求在邮政系统谋得一官半职,仅仅质朴地希望可以简单便宜地通信。
大势所趋,绝大多数人都表示了支持。
罗伊斯副校长不是最后的知情者,当提案放到财政部时,他就被通知了杰克学院某位热心人的壮举。
罗伊斯深知,这份提案没杰克学院院长首肯,它无法如此落款的。
剑桥大学是学院制,院长不必事事向校委会上报,有很大的决策权。
杰克学院的某个人有本事直接把提案交给财政部,是个人行为,而雷尼院长不上报实属正常。
话是如此,罗伊斯忍不住哀叹,“老雷尼啊!爱吃甜点混日子的老雷尼啊!究竟是哪个人才把你给带坏了!”
有关“疑犯”,他已经有了猜测。
下一刻,就听敲门声响。
“门没锁,进。”
罗伊斯说完,就看到老雷尼院长与布兰度一起进来了。
看到这两人,真不知是该心塞于剑桥被搞得太热闹,或是该欣慰于年轻人有志向推动变革。
罗伊斯微笑:“瞧瞧是谁来了?两位是来投案自首的吗?”
--------------------
①、②数据参考《英国邮政改革与社会变迁》,金燕·著
书中提到,19世纪前三十年,在伦敦飞速发展时,邮资涨价,但邮政总局的收入却逐年下跌。
走私、贪污、议员免邮特权,三重buff叠加,导致亏空越来越大,也是邮政相关的社会矛盾急速增大。
这种经济问题,后来也确实成了议会担心的政治问题。
·
《地址的故事:地址簿里隐藏的身份、种族、财富与权力密码》,[美]戴尔德丽·马斯克 /著
其中写到:
19世纪三十年代末,英国邮政改革派,认识到改革邮政可以缓和阶层矛盾,不要重蹈法国的覆辙,平息英国从未发生过的政治叛乱。
此类宣传语,也在报刊上刊登了出来,其中有刊登在狄更斯小说中。
历史上,1840年,英国全国性的便士邮政终于诞生。
第55章 Chapter55
==========================
Chapter55
怎么能叫做“投案自首”呢?
老雷尼摸着胡子,一点也不心虚。
“您不喜欢吃甜食,怎么也被甜味攻击了语言系统呢?哪有什么案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综英美 女扮男装 山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