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的拙见,既然新会长已经选出了,何不尝试着说服新会长弗雷德里克公爵,让他主导学会的改革。
尽管他不是科学家,但不一定就是旧制度的坚定固守者。而且要做好准备,这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布兰度点到为止,不再多说了。
玛丽·萨默维尔若有所思,直接“策反”新会长,倒是不错的方法。
细细回想萨塞克斯公爵的年轻时的行事作风,不说他是一身反骨,也是不怕与王室对着来。
主张废除奴隶贸易、议会改革等等,多是倾向于自由派的理念。
尽管公爵是被前任保守派会长内推为继任者,但谁能说他在接任后一定会代表保守派的利益。
“谢谢您的建议。”
玛丽·萨默维尔也适时换了话题。
“今年的最后一次俱乐部活动,大家准备聊聊外星人话题。听说法国那边有新动向了。瞧,保罗准备好要讲说了。”
“女士们,先生们。”
保罗站到了讲台前,“在1830年走向尾声之际,让我们就以「外星来客」来庆祝圣诞。最新消息,三天前在巴黎郊外,博士霍尔丹完成了缩减版「冯·利特罗计划」。”
话音一落,绝大多数人都热情地鼓掌。
“好!霍尔丹博士勇于实践。”
“上帝啊,是我落伍了。最近没怎么看巴黎新闻,霍尔丹具体是怎么做的?”
“什么时候能在撒哈拉沙漠做出完整版召唤阵?”
人们显然为此消息感到振奋,兴致勃勃立刻发表了观点。
什么是「冯·利特罗计划」?
布兰度庆幸自己日常阅读多种报刊,哪怕很多新闻与自己有“代沟”,她时不时会被炸一炸三观认知,但也能充分认识到了19世纪初期的各种思潮。
上辈子生活的时代,当人们被问起如何看待与外星文明接触?
得到的回答多是“黑暗森林法则”、“不要回答”。
19世纪初期的情况完全不同。
「冯·利特罗计划」是奥地利天文学家约瑟夫·冯·利特罗提出的一种联络外星文明构想。②
在广袤的撒哈拉沙漠,挖出形似沟壑纵横的几何图形壕沟。
然后往里面倒入海量的助燃油,在某个夜里将其一把火点燃。熊熊火光直冲天际,说不定就被天空中的外星文明接收到了讯息。
人站在地球大气层之外,能不能看到沙漠大火?
如今人们不是不想这个问题,而是不会想得那么多。
这个年代的人类飞天方法只能坐热气球。
载人热气球所达到的高度虽然看不到地面发生小火灾,但能看到森林里的特大火势。
正因现实技术能够达到的飞行高度不够高,插着想象的翅膀才能不受拘泥地胡乱飞翔。
布兰度做不到。
有时候,某些知识成为常识认知,反而会限制假想力。
当见过了月球、火星、太阳系的真实照片,主观上就不会把那里描绘成与地球相似的生态世界。
这就是“代沟”。
布兰度不会因此嘲讽如今的天文学家们,反而心生羡慕。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多么奇妙又伟大,是如今的幻想才推动了将来的科技进步。
当然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实验也有很多,比如俱乐部里正在说的巴黎远郊火焰召唤术。
保罗给不知情的会员们介绍了具体情况。
“博士霍尔丹在巴黎空旷的郊野,用稻草布置出了一个精妙的巨大五芒星阵。五个角上分布着不同的数学几何图形。
12月15日,夜间23:30,他带领团队在稻草堆上浇上助燃剂,在零点到来时点火。这一把火持续烧了一个小时,或许不久的将来就会传来好消息。”
俱乐部许多人纷纷点头。
显然,如今人们对外星文明持乐观态度,而不是后来的外星入侵论。
一个人感叹:“有生之年,我也许能等来天狼星的朋友,见证《米克罗梅加斯》成真。”
另一个人说:“哦不。米克罗梅加斯太高了,我可不想变成小矮人。”
布兰度:还好,这本书她在这学期刚刚看过,不至于像个傻子一样压根不知人们在聊点什么。
《米克罗梅加斯》是伏尔泰写的。
她必须承认,之所以会读这本书只是因为作者的名气加持,否则也不会在图书馆众多藏书中选择了它。
概括地说,此书写了两个外星人来到地球的故事。
一个是天狼星人米克罗梅加斯,非常高,身高约四五千米。
另一个是土星人,他就矮了些,不到两千米。
两个外星人到了地球,宛如进入了小人国。
布兰度看了这本书,它的宇宙科幻部分较少,而更多是关于社会认知、哲学观点的思辨。
身在1830年,阅读它时却不能说它不是科幻作品。
伏尔泰笔下这个故事的结尾,两个外星人是离开地球了。
米克罗梅加斯留下一本书作为礼物送给人类,说里面写了宇宙的真相。
当巴黎科学院众人打开它时却发现书页全是白纸,一个字也看不见。
布兰度想着故事剧情,天外来客给出的是无字天书,这何尝不是对宇宙认知的一种解读。
不过,此刻俱乐部说的不是伏尔泰书中侧重的哲学问题,而是谈着是否真的会遇上地外来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综英美 女扮男装 山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