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 娇弱主母与她的大肌护院_不迁贰【完结】(85)

  语罢,她直起身,神情淡然如初。

  柳晏张了张嘴,刚欲顶一句话,却与她目光相对。那双眼如秋水,清冷无波,看似柔弱,骨子里却藏着不动如山的沉冷,并不是好拿捏的人,叫人不自觉噤声。

  黛玉当然备好了后手,贾府多的是无人住的院子,何愁无处安置呢?

  “若是客居不适,自然是主家的不是。我已经命人收拾好了隔壁荣府的一处清净院子,要不小公子跟我一道去看看?”

  柳晏语塞,他已经被架在火上烤,拒绝便是仗势凌人,接受他又心有不甘,只能站起身跟着,不再言语。

  黛玉当然知道,方才那番话虽是据理而论,却也不乏冒犯之意,毕竟她年纪虽轻,终究是女主人,断不能在口舌上输得太过。但她也不是一味争强之人,区区换院子,不过重新安排罢了。

  她一路上便慢声细语,换了个话头同柳晏说话。

  “我六岁那年,因为父亲有官务在身,便一个人从苏州入京来投奔贾府。”她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彼时水土不服,又不识人,父亲只安排带了一个婆子和比我还小些的小丫鬟。我那时常担心自己在贾府丢了体面,行差踏错被下人耻笑,也曾整日想回家呢。”

  柳晏毕竟只是个九岁孩童,虽生在锦绣堆中、养在规矩礼法中,却也有孩童本性。听她如此说,脸上神情微缓,半晌才小声嘟囔:“那你后来回去了吗?”

  黛玉摇摇头,“没有,不过一年不到,家父便在任上过世了,我便一直住在贾府,到现在已有十年了吧。”

  她对柳晏微笑,“日子总是要过的,人也总会长大的。”

  柳晏听懂了些,未必全懂,但见她不与自己计较,还耐心讲这些,便觉得面上过得去,嘴上虽没服软,心里却已认了几分,便也一路附和,方才那事便也揭过了。

  临时备的院子,黛玉他们刚到的时候,那小院子才刚收拾出个模样,下人搬物打水、张罗床褥,院中忙碌不已。这般看来勉强称得上干净整洁,陈设却难免清简寒素、家徒四壁。

  丫鬟们见主子到了,纷纷行礼。

  柳晏见众人皆因自己奔波,更也觉得体面。他虽小,却自幼耳濡目染,也知“人皆为己而动”是贵胄之象,一时间心气彻底顺了。

  “此处靠近大观园,小公子若觉得无趣,也可偶尔过去看看。”黛玉站在檐下,语气温和,“只是园内女眷居多,现在也鱼龙混杂,还请让府中护卫随行,以策周全。”

  乳母想说什么,却见柳晏拱手谢过。

  乳母一愣,竟也不知该接什么话,只得随之福了一福。

  黛玉不问可否,也不再提换院子的事情,将鸳鸯和周瑞家的引荐给柳晏,并留一句:“若有什么不周到,小公子可以到荣禧堂找我。只是如今贾府已无爵位,不过是寻常百姓之家,若有怠慢,亦请多包涵。”

  她把贾府如今的处境点得明明白白,却又不让人觉得寒酸,说得既坦率又有分寸,既不自卑,也不张扬。柳晏小小年纪,虽不全懂,但也“客随主便”,安然住了进去。

  事毕,黛玉叫上周瑞家的从客居小院离开。周瑞家的一直忐忑,走到半路,离梨香院有些距离,黛玉才在一廊下对周瑞家的说:“这事便这么过去了,我让鸳鸯姑娘来伺候,你们一起找几个活泼一些、年纪小些的丫鬟小厮到院子里,你再去银库房领些家私万物布置院子吧。”

  周瑞家的低声道:“二奶奶的差事是我没办好,让您劳神了。”

  “这事不全怪你。”黛玉脚步未停,默了一会,才道:“我该早想到,他孤身寄居宁府,周围又没人说话,自然心中难耐。”

  “你也不要多想,这宁府接下来你还是多上心,进府的百姓往后便安置在宁府中吧。他们虽只是寻常百姓,但莫要怠慢轻视,宁府那边点卯、守卫、食水安排,都得妥帖。人多了,生乱容易,咱们做主事的更不能出差错。”

  周瑞家的今天可以说心情七上八下,所幸最后还是拿回了宁府管家的差事,心下总算松了口气。

  只是无人知晓,这桩看似微末的小风波,数日之后,便随着“闯王破宫”一事传入京中王孙贵族之耳。贾府收留国公府遗孤,林氏新妇收聚众多城中百姓,又镇得住王孙贵子,这样的人物,若不谨慎,只怕贾府又有图谋……

  第69章 晨风零雨2

  三十余名街坊百姓,有的带着包袱行李,有的推着家中独轮车,抱着衣被枕席和积攒多年的银钱干粮,迷惘地加入贾府。

  人群中,有因官司破产的旧商人,有街头卖饼的寡妇,也有年迈负伤的老衙役。他们多是老弱病残,或是被京中的事拖住了没能离京。

  卫府那么一吵,他们虽对“贾府”既畏又疑,却也各有想法。

  “这种金窝银巢,要不是出了事,咱们这些人,哪有机会进来啊?”

  “你瞧瞧这院墙、这雕梁画栋……当真是富贵人家啊……”

  “他们是因为什么出事?咱们跟着,以后会不会也被连累?”

  “想那么多干嘛!总好过在外头给那些怪物撕了!”

  嘀咕声连绵,可他们刚踏进贾府,就被规整阵列、沉静肃然的气氛堵了嘴。

  院门两侧,衣着统一身穿浅甲短打、手持木棍的家丁,他们护着主子的马车进府,又把新进府的人拦在了府门内,动作利落又不失礼数。

  跟随回府的家丁护卫们自觉地给府里的人脱衣搜身,而那个方才在卫府言语凌厉的小姑娘从屋里领出好些个着浅灰绣边布衫的少年,各个眼观六路,脚步利落,围着入府的百姓询问身体状况,瞧着年纪轻却问得仔细,叫人不敢小觑。

  一听要去内间脱衣检查,有百姓面露迟疑,隐隐不安。

  “这是做什么啊?”

  “是京中有了活尸后二奶奶定的入府例行检查,为防止有人被活尸所伤在府中尸变。”答话的是个清秀丫头,声音清澈、条理分明,“接下来会带各位去南角院,登记姓名籍贯,检伤验疮,各位确认报酬契约按手印立册之后,我家奶奶会安排各位的居所,再亲定差事训话。如有旧疾旧伤,可由府中大夫诊治。”

  小红语气不疾不徐,既无逼迫之意,又是恩威并施,不许质疑。

  “这……比城南义仓强。”人群中有人低声道,原本以为不过是暂时寄身,如今听来,竟有章有法,有病可治,有报酬拿。

  小红与贾芸夫妻二人一唱一和,配合默契。小红擅言,贾芸熟人情,两人一边安排人手搜身检查,一边将府中规矩娓娓道来,条分缕析,循循善诱。众人初来乍到,本有猜疑,如今倒听得心中清楚,反主动问起衣食起居与差事编排。

  有一条腿脚跛瘸的老衙役被问起旧伤,支支吾吾担心道:“是不是我这样就不能留下来啊……”话未说完,已被少年扶住,带往内院医堂。

  贾赦房所改的医堂内好几个身上包扎者的人,他们或坐或卧,正笑着说话,见老卒进来,几人主动让座,还有人帮医童递水打下手。

  卜旌抬头看了一眼来人,见那老役卒神情拘谨,看大夫长得老实周正,听他半晌敢问:“大夫,我这腿脚老毛病了,不会耽误做活的。”

  卜旌专心查看老人的腿,,没有抬眼笑道:“老人家不用紧张,府里不会撵你走,只是安排些轻省些的,只是少了工钱但是还是管饭管住的。”

  他敲了敲腿,惹得老人疼得闪了一下。

  “你这腿脚一直拖着没看大夫吧?这冬天要来了,只怕后面疼得紧了。”

  他一边说,一边唤小医童取膏药,替老人敷上,手法轻柔,语气宽和。老人眼眶微红,低声道:“府里不嫌我多病就好……我本不想连累孩子,不来怕饿死,来了又怕孩子回家见不着……”

  乱世中丢下腿脚不便的父亲在家,又怎么会回家呢?

  卜旌没有作答,只低头系好绷带,道:“来了就是府里的人,别的想太远也没用。”

  贾府这头总管事务的,竟是个婆子,初来乍到的几个男人不免心生轻视,言行间略有敷衍,可莫云亲自逐一盘问,话音不高,却针针见血,一旦问出破绽,便顺藤摸瓜般地细细追索。再加上这些街坊百姓中本就有彼此相识的,左邻右舍一对照,谁家是做什么的、家中有什么人、为什么还留在京中,全都露了底。

  有手艺在身的,还要单独带去见“主子”,是否录用、何时用、用在哪里,都得上头过目。其他人也不敢再遮掩,陆陆续续地在工契上按下了手印。

  小红领着一拨人从西廊绕出,正往宁府旧宅方向去,途中巧遇黛玉同行贵客归来。只见黛玉一身素色锦袍,步履轻盈,面色温婉却清冷如雪,言笑晏晏之间,却带着不容置喙的气度。

  小红忙要屈膝请安,黛玉却轻抬玉手,眼神示意她继续带人前行,不要大动干戈。那理国公府的世子正低声说笑,显是黛玉投其所好,只是淡然一笑,仍与他说着话,语气不急不缓,眼波流转,旁人见了,不由心中怡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忠犬 红楼 美强惨